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 搜索 短信 分類 聊天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原創互動 > 國有股減持方案大討論 > 正文

有關人士全程點評張衛星的“全流通解決方案”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01月22日 15:01 新浪財經

  小聲/文

  最近,張衛星先生《中國股票市場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決方案》一文發表,在網上得到了許多大聲喝彩,“堅決支持”之聲不絕于耳,該方案似乎已是國有股減持的首選,甚至是必選方案,張先生也儼然成了國有股減持的絕對權威。一時間,張先生本人也許都未想到,他已成為國有股減持的大師,成為中國股市的大俠士,救廣大股民于水火的大英雄。

  雖然今天張先生的名氣還是不如吳敬璉老先生大,雖然張先生在很久以前也發表《致吳敬璉教授的公開信》,大聲向名人叫板,但沒有人質疑他在借名人出名。相反,相信有很多人象我一樣欽佩張先生的勇氣,欣賞張先生的文采。但現在情況不同了,有些網民已容不得別人對張先生有一絲不敬,對張先生的批評,甚至一點不同意見,都會立刻招來激烈的炮火猛轟。誰要表達與張先生的不同意見,就是要“借名人出名”。不知張先生自己怎么看?

  這里,主要還是談一談張先生《中國股票市場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決方案》的立場。盡管張先生登高一呼,應者百諾。但張先生真的是站在一個公平的立場上,或是站在廣大二級市場的中小投資者的立場上的嗎?發出歡呼的人有多少是在一級市場從事申購的人?有多少人讀“懂”了張先生的高論?我這里借用張先生的分析方法,借用張先生的原文,向張先生討教,也請各位張先生的擁護者靜心一讀,或許不會也譏我為“借名人張衛星出名”了。

  僅管張先生文章很精彩,剖析的也確實頭頭是道,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足以否定張先生的結論。

  無論張先生的“縮骨”法,還是“拆骨”法,由于對股票從一級市場進入二級市場時的充分換手視而不見,都既損害了國家利益,又極大地損害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而受到維護的,僅僅是一級市場小部分人的大量申購資金。

  點評:張先生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但它也忽略了一個市場規律: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升高。即當股票供不應求時,流通股份(即使是全流通)的價格都會高于股票本身的價值(1元),當然高出多少,就要視具體情況來定了。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就是花更多的錢買一個投資的機會。

  由于不是全部股份流通,大股東確實更大幅度地在掠奪小股東的財富。

  “先股后錢”是股票市場搞錯IPO的原因

  正常的股票、股份制遵循的是“先錢后股”的原則,而我們卻將之演繹為:先分股票,再按股票類別分別出不同數量的錢,再將所有的錢合到一起,而后再用股票劃分所有的錢;采用的是相反的“先股后錢”的思路與方法,犯了嚴重的邏輯錯誤。

  點評:《公司法》第七十四條: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采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

  也就是說,先股后錢,是正常的股票、股份制遵循的原則。并非張先生的“先錢后股”原則。

  至此我們不得不產生懷疑,我們一開始搞的東西是不是真正的“股份制”、股份制上市公司?是不是真正的“股票”?是不是真正的“股票市場”?是不是真正的“IPO股票發行”?

  當我們一開始不涉及雙方的資本投資,上來就分“股票”。那么我們就要問,先分的東西是“股票”?能叫做股票嗎?不!那是量化的權力!這樣的合作制公司,能夠叫做“股份制公司”嗎?不!它是權力與金錢的合作,國有股大股東出“權”,社會公眾出“錢”,上市公司大股東打著“股份制”的旗號用權來劃分(剝奪)金錢,這樣的公司是徹頭徹尾的“權錢合作制公司”。被先期劃分過的、被剝奪了權力的東西能稱之為“股票”嗎?多年事實證明社會股東購買的這種表面稱之為“股票”的東西,稱之為“捐錢證”或“賭票”最為合適!這一段慷慨激昂,“量化的權力”、“捐權證”之類的名詞有一定的道理。

  其實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到今天,出現了那么多的問題,令人疑惑的地方比比皆是,令政府管理層、經濟學家、市場人士、普通投資者百思不得其解。也許只要大家先跳出“股票”名稱的陷阱,從根本上懷疑我們的股票市場是不是搞錯了,我們買賣的是不是“股票”,我們參與的是不是“股票市場”,也許許多困擾很久的問題都有了答案了。

  問題并不在于此,而在于“股票市場的定位”。如果把股票市場當作“為國企改革服務”的支持系統,而不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市場”,就不可能成為公平的、經濟學意義的市場。

  市場分裂的格局下非流通股利用這種“圈錢陷阱”其他方法

  為此我們將中國股票市場上上市公司的幾種“融資”手段分別通過模型分析來看一看,上市公司如何運用這種“圈錢陷阱”的股權格局進行的其他“圈錢游戲”的手段。

  一、首先我們分析配股方式:

  我們還拿上面的研究模型分析,一年后上市公司提出配股方案:10配3,配股價為10元。國有股大股東放棄配股,社會流通股東應配90股,出資900元。又一次出現出資、合資、再按股票分配資產的游戲。總股份為1090股,總資產為3700元,按股份制原則,國有股股東700股占有2376元,社會流通股東390股占有1324元。

  就會發現原來社會流通股東占有840元,加上新入資的900元,合計資產為1700元,但實際只剩1324元,其中又有376元被國有股大股東運用“股錢關系的游戲”巧妙的轉移到自己名下了。

  點評:關鍵在于“大股東放棄配股”,我曾經呼吁,約束大股東在配股問題上的權利與義務:一方面,如果大股東要在股東大會上行使“同意配股”表決權,則大股東不允許放棄配股;另一方面,如果大股東計劃放棄配股,則不得在股東大會上行使“同意配股”表決權。

  有人肯定會喊,表決權是股東的基本權利。但當大股東行使的表決權可能損害小股東利益,而小股東又無力反抗時,國家就應該出來維護“公平”,用法律維護!

  二、我們再分析增發方式:

  近幾年證監會從國外學來了一個增發的新方法,被大量上市公司所利用,讓我們再看一看到了我們的股票市場中又是變成怎樣的結果。在我們上面的模型中,上市公司大股東又提出增發方案:增發400股,每股20元。這時我們又一次看到了“股錢”轉換的游戲,向社會流通股東增發400股,每股20元,社會股東應出資400*20=8000元,此時這個股份公司總股本為1090+400=1490股,總資產為3700+8000=11700元。

  按股份制原則,國有股股東700股占有5497元,社會流通股東790股占有6203元。原來社會流通股占有1324元,加上新入資的8000元,合計為9324元,但實際只剩6203元,其中又有3121元,被國有股大股東再次運用“股錢游戲”巧妙的轉移到自己名下了。

  至此我們看到,國有股大股東在上市、配股、增發這一系列過程中,僅僅憑借原始出資的700元,通過以上一系列的“股錢游戲”(所謂資本運做)最終資產變為5497元,幾年的收益率高達6800%,請問有哪個行業有這樣高的收益率,這樣的收益是自己經營取得的嗎?不是!是從社會股東那里掠奪來的。只要通過所謂的“資本運做”就可以獲得這樣高的回報率,上市公司怎能有心思去經營呢?想方設法玩資本游戲的收益就足夠了,這些難道不足以說明現在上市公司不注重經營回報,只重“圈錢”的本質誘因嗎?

  點評:從中國股市的實際情況來看,張先生說的一點都不錯。上市公司通過“資本運作”掠奪中小投資者,不務正業,不思進取,“不圖回報”。整天忙著給小股民設圈錢陷阱。

  三、最后我們分析現行的新股發行國有股減持方案(模擬茅臺酒):

  按國家財政部的規定,新公司發行上市,要減持國有股。公司總股本1000股,社會公眾股東300股,每股30元,國有股股東700股,每股1元。其中社會公眾股發行額的10%,用于減持國有股股東的股票,這場“股錢游戲”又是怎樣進行的呢?

  向社會公眾股發行330股,每股30元,出資合計9900元。其中10%計900元用于減持(購買)國有股股東的30股股票。國有股股東實際670股每股1元,出資670元;發行結束公司上市,我們看到公司總股本為1000股,總資產為9670元。按股份制原則,國有股股東670股占有6479元,社會流通股東330股占有3191元。

  在這個巧妙的“股錢游戲”中,社會股東出資共9900元,實際占有資產3191元,其中的6709元被劃歸到國有股股東名下。而再看看國有股股東,在這次所謂的減持游戲中,自己的初始出資670元,通過減持30股的股票就收回了900元。也就是說所有的投資已經完全收回并有贏利,而且還在上市公司中是一個一言九鼎的大股東。社會流通股股東,在一個完全是自己出資的上市公司中還是一個小股東。這樣的“股錢游戲”能說是對社會流通股股東的大利好嗎?!市場以堅決的暴跌給予了回答。

  點評:市場已經告訴大家:這個方案是行不通的!但問題不在于方式,不在于每次減持的比例,而是因為減持的價格。

  市場經濟的規則是“等價交換”!這個方案明顯地存在掠奪性,故無法瞞天過海,為廣大投資者容忍。

  市場分裂問題是所有市場丑惡現象的根源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找到了非流通股股東上市圈錢的原動力和他們在圈錢過程中的“技術奧秘”!上面的這些模型分析如果同比放大10萬倍以上,就能回復到真實的股票市場,這樣的真實情況是非常令人震驚的。這種上市公司利用中國股票市場的缺陷性格局而大肆圈錢的現象應令人深思。

  但這樣的“圈錢陷阱”必然要有維持下去的條件,否則馬上就會崩潰的!又是如何被掩飾的呢?對于這樣的“圈錢陷阱”的游戲,想要維持下去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第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股票市場分裂

  “圈錢陷阱”這一問題的被掩蓋下來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目前這樣的流通股與不流通股處于分裂狀態的中國特色的股票市場。如果股票市場全流通也就不存在社會公眾股單獨上市流通的市場現象。就不會存在股票之間的“超”溢價問題,即股票不平等的問題,就是同股不同權不同價的問題。全流通股票股東之間的相互制約與調節是市場自我調節,是純粹的市場經濟尋找最合理價值的過程,就不會產生這種“圈錢陷阱”的。

  點評:這一段推理絲絲入扣。從本質上講,不流通部份的存在造成了“圈錢陷阱”。

  但一級市場的股價,是人為制定的;二級市場的投機高價,是炒起來的。這一點不可忽視。如果沒有這二個階段的推波助瀾,股市的浪頭不可能這么高。

  因此,解決不流通股的流通問題,是解決中國股市“圈錢”的根本所在;改變一級市場定價機制,打擊二級市場的投機炒作,是抑制中國股市的驚濤駭浪的有效手段。在發達國家的股市,不存在“非流通股”問題,也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場風險。

  但由于大股東的股票是不流通的,談不上什么市場價格,所以大股東最關心的就是屬于自己的凈資產值,而隨后的一切行為動機都是為了自己的凈資產值的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十分巧妙的運用股與錢的概念的換位,輕而一舉的就將社會流通股東的出資劃歸到自己的名下!傾吞普通投資者的資產。有這樣的“圈錢格局”的市場,這樣高的資產回報,比搶錢還痛快,國有股大股東還費力搞什么經營回報投資者?

  點評:大股東關心的真是自己的凈資產值嗎?從歷年來上市公司引爆的黑幕來看,從ST、PT公司的衰敗歷程來看,從上市公司老總的年薪來看,大股東并不真的關心凈資產值的多寡。

  大股東圈錢,實際上是經營者謀取私利的幌子。而國家沒有切實履行監管職責,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財政部的國有股減持方案,則直接參與了對中小股東的掠奪。

  社會股東的股票單獨上市流通交易,進行虛擬經濟的交易,“被圈錢問題”暫時顯現不出來。社會流通股股東最關心的是自己的股票在交易市場的價格,因為自己的股票是從這里買的,本來也想關心股份公司的情況卻被告知沒有權力,因為國有股大股東不流通的股票權力大,投資了許多的金錢卻沒有權力,只有按大股東的意愿掏錢的份。不在股票二級市場上投機求利又怎么辦?!

  鄧小平同志曾講過一段精辟的話:“沒有好的制度,好人也會做壞事;有了好的制度,壞人也難做壞事”。可以說正是中國股票市場這個“圈錢陷阱”的制度性錯誤,將中國股票市場上的所有投資者都逼上了“投機”之路。這些問題就解釋了我們股票市場投機氣氛濃厚的根本原因,沒有好的市場制度,好人都會變成壞人,沒有投資的土壤,又怎能奢望產生真正的投資者呢?這確實令人為中國股票市場的普通投資者感到痛心。

  按照現在的這種“圈錢模式”的股票,中國股市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價格具有投資價值,有的只是投機價值。無論哪只股票,也無論它翻了多少倍,從本質上說它都是人為造成的扭曲了的投機價值,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投資價值。分裂的股票市場,兩種股票相互無聯系,就將這一“圈錢陷阱”問題掩蓋下來。一旦要解決“國有股”問題,馬上這種矛盾就暴露出來,這也是為什么99年和2001年兩次管理層解決國有股問題,由于方法簡單粗暴,不進行科學的分析論證,就強行推行結果都造成了社會流通股股票市場的大幅暴跌!尤其是今年的國有股減持方案,更是造成了一輪“國有股股災”的下跌。

  第二個條件:就是社會流通股的股價要高于欲圈錢價格

  只要高于圈錢價格,就能維持上市公司大股東的這個圈錢游戲,而且流通股的股價越高就越有利于“圈錢”,就能圈到更多的錢。對于只是社會流通交易的股票市場,達到這個條件就非常容易。因為對于流通盤占小部分的股票市場來講,操控是十分容易的。而由于股票二級市場是虛擬經濟的交易特征,每次交易并不是全盤交易,所以維持這種高價并不難做到。

  這樣我們就看到,由于一級市場發行后,在二級市場上能較高價格上市交易,這個游戲就能不斷玩下去,只要你的配股、增發總保持在流通股的價格之下。如果再加上一些與莊家串通的炒做,把股價炒高,就更加有利于以后的“圈錢游戲”了。久之就形成了這樣的市場環境,后來的上市公司參照以前的公司再發行新股,為了達到圈錢的目的,不惜造假虛增利潤(這是中國股票市場造假的病根),以達到更高的發行價,圈更多的錢。

  由于同樣是這樣的股錢結構的上市公司,既然原來發行低價的股票都高高再上,那么高價發行的股票,所以按比價效應股票二級市場的價格應該更高。由于存在更高的市場價格,所以以后的新股的發行價格又可以同步抬高,自然上市價格又可以再次水漲船高……,一切都是為了更多更容易的圈錢。從96年新的市場擴容以來,就不斷演示這一過程,隨著股價的上漲,發行價格不斷抬高,股票上市價格相應再抬高,依次這樣惡性循環下去,直到今年出現了30多元的發行價格,幾十倍發行市盈率的鬧劇,用友軟件、茅臺酒真值那么多錢嗎?……結局就是將普通投資者的錢都“圈”完了,再也無法支撐這個陷阱的遮蓋,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股票市場賴以支撐的信心崩潰,市場轟然倒塌,所有被圈錢后的普通投資者都損失慘重,就象現在正在發生的股災一樣。但圈錢到手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卻毫發無損……

  從中我們能夠解釋,我們的股票市場從96年以來發行價格不斷彪升,從幾元錢一直漲到30幾元錢,市盈率從十倍左右彪升到88倍,并不是發行價格高就會跌破發行價而在這種圈錢結構的市場環境下反而上市價會更高。所謂的“泡沫”越堆越高,我們股票市場的蛻變的IPO股票發行機制在其中起了重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市場分裂造成的“圈錢陷阱”派生出眾多的丑惡現象

  現在市場暴露出來的弄虛作假、惡意坐莊、欺騙普通投資者的事情層出不窮,與這種“分裂型”的股票市場制度緊密相關。

  市場分裂這種現象,使得僅僅流通股上市的中國股市與國民經濟的關聯度實際上并不大。其實股市的上揚從來都缺乏來自其基石---上市公司的配合。除了非流通股肆無忌憚的“圈錢”,便是拚命上演一出出“一年績優、二年績平、三年績差甚至虧損”的鬧劇。筆者曾在以前的文章中痛斥其比賭場還不如,因為我們看到前面的“圈錢陷阱”后,就可明白這個市場除了“圈錢”還是“圈錢”,到處是欺騙與謊言。

  中國股票市場走到今天這種地步,政府管理層歷史作用我們不能回避,回顧歷史在股票市場設立發展初期,政府管理層并沒有太在意這個市場,直到某一刻,突然發現了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硬著頭皮也要用它來解決現實問題,就是想從這里解決國有企業的脫困的資金來源。但要想從市場中比較容易的融資,市場就必須有一定的活躍性,而當這種活躍性變成一種功利性很強的目的時,手段是否合法合理就另當別論了。

  在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這種政策調節從來就沒有中斷過,由于市場中的主力機構是國家的,比如:證券公司、投資公司、大的國企機構等等,也就成了政府管理層的工具,為了這種功利性很強的活躍,一些違法、違規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被縱容甚至得到鼓勵。

  長而久之,反而養成了整個市場的超強投機性,這都不能完全怪市場參與者們太投機,因為在這種扭曲的市場中,誰不這樣誰就要吃虧甚至要被淘汰出局。機構投資者想投資有這樣的土壤嗎?投資就意味著要被上市公司的“圈錢陷阱”給吃掉,只能投機傾扎中小投資者,所以這些市場上的惡意坐莊、作假操縱等等不正常現象都是因為這種“圈錢陷阱”的市場格局演變下的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這個市場的游戲規則、制能扭轉的,所以問題的首要責任應該由政府管理層來承擔。

  按目前政府管理層的治理市場的方法上看,我們可以打一個貼切的比喻來說明,目前的股票市場問題成堆,就象淮河的水遭到了污染,水質渾濁臭不可聞,下游的老百姓樹死苗枯、死魚爛蝦的損失慘重。政府管理層打著保護農民的利益的口號在河里逛來逛去,發現是水里污染物嚴重,要在水里撒什么清潔劑,指望能將水質治理好,結果更加重了污染……,另一方面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卻依然到處開辦小造紙廠……。所以沒有解決上游的排污問題,怎能期望水質能好轉?

  從國內國外兩種發行方式比較看中國股市缺陷的成因

  我們IPO發行股票并不只是在中國股票市場上,我們在香港、在美國、在新加坡等地都發行了股票,也都存在國有股,而且正是由于我們在美國、香港、新加坡都有股票上市,許多還是同一家公司,使我們有類比分析的對象,而分析的結果恰恰從側面證明了我們的股票市場是一個搞錯的股票市場。

  從發行方式看“圈錢陷阱”的形成

  中國股票市場存在境內上市企業和境外上市企業,我們由兩者的實際操作差距中可以看出中國股票市場的根源性問題所在:

  一、企業改造為境內上市公司的程序:

  第一,由國有大中型企業提出改組上市公司的申請,經政府授權部門的批準,取得公開發行股票的家數和額度。

  第二,選聘轉制輔導機構。

  第三,制訂改制的總體方案,并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認可。

  第四,選聘資產評估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開好第一次協調會。

  第五,提出發行股票的申請,連同正式的申報材料,報送中國證監會并獲復審批準。

  第六,公布“招股說明書”和“發行公告”,并以適當方式發行股票。

  第七,股票發行成功后,申請上市。

  總之,按照該程序,企業必須先改制,組建完股份有限公司后,再以增資擴股形式,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發行成功后在掛牌上市流通。

  二、企業改造為境外上市公司的程序:

  第一,企業提出改組為境外上市公司的申請,并經中國證監會批準。

  第二,轉制輔導。

  第三,制訂改制的總體方案,并得到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認可。

  第四,選聘中介機構。

  第五,設立公司。

  第六,申請國內登記注冊。

  第七,提出增資擴股并向社會募集股份的申請。

  第八,提出發行股票和上市申請。

  第九,發行股票。

  第十,上市輔導。

  第十一,股票掛牌上市。

  明顯的區別是:

  一、在境內上市是先發行股票,后設立公司。

  二、而在境外上市則是先設立公司,后發行股票。

  點評:張先生不應該睜著眼睛說瞎話。上述在境內上市的程序,明明說是先改制,再發行股票。改制的意思就是說,公司已經存在,只是不合乎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和管理體制,因而要先改造。沒有公司,哪來股份,又從何談發行股票。

  首先我們先看看國外的股票市場的一般規則,國外的證券市場的作法是:股份制企業的股份,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形式上都是百分之百流通的,企業發行股票是出讓部分股份(權益),而其出讓股份的定價及其隨后的上市交易都是為了得到市場對整個股份企業的價值認同,所標出的股票轉讓價格是對整體股份公司所有股份的總價值認同。從上面的對比差別中我們會發現問題所在,這一點次序變動,條件變化很大,游戲規則顯著不同,后者更體現市場性,股票是100%全流通股,定價更符合市場性,沒有絲毫人為的技術操作。也就是說,在海外股票市場由于其全流通的市場環境,投資者并不因為你是政府持有的國有股而就認為你是不流通的股票,而是仍然認為是流通股,雖然你不賣出不炒做,長期持有。但并不改變是流通股的性質,并不因為你持有的是國有股,而區別自己的股票為流通股,對你的股價認同就參照本市場內的其他同類型股票而定價,而是基于對你企業的整體價值的認同,完全是真正的市場行為。如果你的公司業績不好,股價認同就低,跌破發行價,發行不出去就都是可能的。這些現象在過去幾年經常出現,象一些H股由于多年業績平庸沒有回報,在香港股市股價長期都在凈資產以下運行。

  但在中國股票市場,股票一發行就明顯區別出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兩類,所有的投資者在長達十年的過程中,已經習慣了這種區分,買的是流通股。正式由于有三分之二的股不流通,募集資金時股票發行市盈率可以定的很高的,因為不需要價值認同,所以上市公司都有這個利益沖動到這個市場上來圈錢。在我們的股票市場上,出讓的股權比例很小,但圈錢的數量卻可以放大很多,所以現在我們的“海外兵團”在外面圈不著都想回國來圈錢。

  以上分析,很有道理。

  還有,正因為省略沒有成立公司的過程,社會公眾股東沒有建立在一個對等的基礎上來參與投資,不知道購買的已經是一級市場溢價發行的權證,缺乏一個成為成熟股東的意識,更多的是聽別人說股票可以賺錢而盲目進入這個市場淘金,投資的盲目性較大。只要是一級市場發行的股票,知道可以在二級市場高價轉讓,就不管價格高低,不加對上市公司的贏利能力的分析,就加入了這個市場。結果造成上市后二級市場股價的節節升高。

  點評:這也正是中國股民的悲哀。是二級市場虛高頑癥的根源。即使國有股能風平浪靜地減持掉,有這樣的非理性的投資群體,股市也仍然難免跌宕起伏,驚險無比。

  股份制經濟具有平等性、公平性和通行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在股份制經濟中通行的是股權平等和對等原則,一切經濟活動均以投資入股的資本(不一定是純現金)金額為準,一股一權、一股一利、股權平等。股票的權利和義務具有對等性,權利大,義務也大,股票多股權大,得到的收益也大,同時所負的經濟責任也大,承擔的風險也大。

  中國股市發展設計上從出生就帶有濃重的計劃經濟的色彩,股票上市后制定了2個命題錯誤,第一,國有股不流通,人為制造了供求關系的不平衡。第二,國有股持股占60-70%,不管社會公眾股出資額的大小,一律執行小股東的腳色,不體現權利和義務具有對等性原則,多出資權利并不大,這樣股份制偏離了發展思路,成了一個中國特色的股票市場。

  現在的投機市是每一個參與者的共識,股票的獲利不是建立在分享企業成長的基礎上,而是通過股價的波動獲得價差收入,一切的原因就是股票供不應求,股價定價過高,股息的收入不足以彌補資金的投入,資本的投入是要有成本的,資本的損失就通過炒做找平衡。這樣的錯誤,是我們各個要素之間方方面面形成的,投資者對股份制經濟理解不全面,管理層設計體系存在重大缺陷,不是二級市場投資者單方面的事,所以責任應由全社會共同來承擔。

  背景:

  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的股票,隨時可以賣出,只要符合一些當地市場的手續就可以了,比如在那斯達克市場上的搜狐、網易發起人的股票就是流通股可以買賣,在香港上市的中石化國家減持國有股市場并不認為是什么希奇事。而且還可以明白了,為什么同樣是中石化在香港的發行價只有1元多錢,因為大家從全流通角度,認同的價值就是1元多錢,再高的價格你就發行不出去導致發行失敗,當企業經營不好、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就可能跌破發行價,連同你持有的國有股也同樣貶值。而我們的股票市場就一上來就區分出了流通股和不流通股,所以同樣是中石化才能高達4。22元的價格發行,因為沒有投資者認為中石化的國有股是流通的,而只是參照本市場內其他同類股票而給予定價的。

  這樣還能明白同樣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香港的股價僅僅一元錢、幾毛錢的發行價,而在國內就是幾元錢的發行價高出幾倍。而同樣是處于軟件行業的企業用友軟件和金蝶國際,在香港和大陸市場的發行價有天壤之別。如果將兩家企業分別在兩個市場對換上市,誰在大陸股票市場誰的發行價高,圈的錢多;誰在香港誰的發行價低,圈的錢少。從結局上看這是市場差距而不是企業差距。

  由于存在這樣巨大差距的現象,超過了一般市場差距的范圍,遠不同于國外一家上市公司在不同國家的股票市場上市后股價間的差距。這些現象都說明中國股票市場與國外股票市場的差別并不是上市企業的差距,而是市場機制存在嚴重不同。那么如果我們命題為一個是正確的市場,那么另一個就是錯誤的市場了。我們不可能說國外搞了幾十年、幾百年的股票市場是錯誤的,那么結論就只能是我們學別人而僅僅搞了十年的股票市場搞錯了。解決中國股票市場重大問題的唯一出路:股票市場全流通

  解決全流通問題方案一:非流通股比例縮股流通

  歷史問題應該以歷史的眼光來解決,而不能用所謂的現代的“市場化”方法來解決。解決國有股流通問題首先要尊重歷史,從根源上找問題,而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我們上面費那么大的功夫談論歷史問題,就是要讓所有的政府管理層人士、經濟學家、市場專家及的市場中的所有投資者都認識到我們的股票市場一開始錯誤在哪里,有了比較統一的認識,這樣才能找到大家認同的解決方法。

  本著證券市場最根本的原則:公平、公正、公開。解決一開始中國股票市場所犯的“先股后錢”的原則性錯誤,恢復“先錢后股”的原則,來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國有股流通問題。

  具體方法:

  就是本著“先錢后股”原則,重新核算所有“不流通股”,也就是按流通股股票的發行價與不流通股的折股價的比例關系進行“縮股”(要考慮歷年來的分紅差別,而送股、配股等因素已同比處理過不用再處理了),舉例來說就是假如國有股的折股價格為1。5元/每股(近年來不流通股的成本大多在此范圍內),社會流通股的發行價為6元,則不流通股縮股為原來的四分之一。這樣解決了初始的“同股同價”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同股同權”問題,解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礙。然后才能考慮如何使其進入流通市場變現的問題,這種股票的變現方式國際上現成的很多,是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主要考慮到歷史的一二級市場的價差和二級市場的承受能力問題。

  方案(一)的效果能達到:

  (1)可有效提高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同時大幅降低了市盈率,增加股票的投資價值。

  (2)降低了國有股及法人股等的持股比例,達到國際認可的控股股東的控股在30%左右,并徹底解決了不流通股的流通問題。

  此方案的可行性缺陷:

  比如國家股、法人股的一些持股機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同意,制造障礙。畢竟原來持有那么多數量的股票,一下子少了四分之三,其中牽扯的利益眾多,怎么能輕易接受?再者將國有股縮股,是不是又要引起“國有資產流失”的大爭論,在當今現實的中國社會,恐怕問題會越來越復雜。另外,眾所周知我們的股票市場股票種類眾多,一家上市公司有A股有B股有H股,如果只按A股市場的價格來“縮股國有股”,肯定會遇到復雜問題。“不流通股縮股流通”的方案中存在一些思維方式的偏差很難統一,這也確實是實踐中容易發生的問題,而且并不好解決。

  點評:縮股方案真能解決問題嗎?二級市場多年來,形成的價格虛高,由誰來承擔?縮股后,仍存在新的流通股分與原有流通股之間的巨大價格差。讓我們用張先生的例子來說明縮股方案的問題吧。

  某上市公司有1000股,國有股占70%,流通股則有300股。國有股的折股價格為1.5元/每股,發行價為6元的股票,現在市場價格為25元。實施張先生的縮股方案后,原有70%的國有股,現縮成了17.5%,即該上市公司還持有17.5% * 1000股=175股。當然,現在這175股就應該進入二級市場流通了。

  可是,國有股減持前的問題依然存在。小股東要用25元/股的股票與6元/股的新流通股票在同一市場上運行。結果是什么?讓我來告訴你:

  該股新市價= (175股* 6元/股+ 300股* 25元/股)/475股= 18元/股。即上市公司持有的175股,按新的市場價出售,要從股市拿走175 * 18 = 3150元。由于這種減持方法并不是針對原流通股東的,所以這175股一上市,必然會有新股東加入,原流通股股價必然下跌。中小投資者就平白損失(25-18)* 300 = 2100元,平均每股損失7元。

  若按上市公司凈資產進行減持,減持對象為原流通股股東。上市公司70%的股份為700股,按國有股的折股價格1.5元/每股,上市公司從股市拿走多少錢呢?700 * 1.5元= 1080元。由于這時股份完全屬于原流通股股東,無論股價升降,利益均為原流通股股東自有,不存在損失。

  解決全流通問題方案二:社會流通股按成本比例拆細

  方案(一)的這種方法,的確從原理上非常的可行,但在實踐中的可行性會遇到的問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看到A股市場相對來講非常的獨立,所以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在A股的二級市場上,所以我們還可以采用另外一種思路和方法來解決中國股票市場的全流通問題,這也是“流通股按成本比例拆細”的全流通解決方法。

  同樣還是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解決“先股后錢”的原則性錯誤,恢復“先錢后股”的本質,來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國有股流通問題。具體方法與上面方法類似,不同的是采用逆運算的思路,實踐中以不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為參照系,按不同的每股出資額的比例重新拆細原社會流通股。也就是按流通股股票的發行價與不流通股的折股價的比例關系進行社會流通股的“擴股”,舉例來說就是假如國有股的折股價格為1。5元/每股,社會流通股的發行價為6元,則所有流通股數量拆細變為原來的四倍,市場上的股價自動除權為原來的四分之一。

  點評:直截了當,原流通股股東損失一大筆。

  流通股市場價格25元/股,發行價6元/股,拆細后25元/股的股份只值4 * 1.5元/股。也就是說,流通股股東25元錢,拆細后只剩下了6元。比縮股方案(損失7元/股)更兇(損失19元/股)。

  張先生一定忘了,二級市場的股價不是發行價,而是經過從一級市場跳到二級市場(往往比一級市場高若干倍)、又在二級市場被莊家哄抬后的價格。

  由于中國股票市場所有上市公司都有當時的不流通股的折股價格(據筆者統計從1元的價格到2元以內不等,平均水平在1。3元至1,4元之間)原始財務數據。而且都是經過評估后的。而所有股票的一級市場的發行價也都有明確的數據。從3元4元到30多元都有,就可以依此價格的差距比例確定中國股票二級市場上的每只股票的比例除權系數。近而重新確定流通股的數量并在股票市場市價上進行同比例的除權。

  我們解決的是發行時的一級市場的股票數量問題,將這些股票進行了除權,二級市場得到同樣的除權。由于這些股票都已經在二級市場上上市了,也就是都流通了,并且絕大多數是溢價流通(十年間跌破發行價的股票極少)。這樣同樣成本價格的股票也應該處于流通狀態,所以同樣成本價格的國有股和法人股等不流通股就可以按“同股同權”的道理,同樣流通。

  點評:這時,實現了“同股同權”,以及“同股同一級市場價”,即,(申購)資金與原國有股份同股同權同價了。但二級市場可憐的小股民呢?拆細后,原有股份變為:700股+ 300股* 4 = 1900股。這時,原國有股份進入二級市場流通,必然有新股東加入,導致個股價格從25元/股直跌到N元/股!于是引出新的問題來:這個N又怎么確定?而且,二級市場價格從25元,大幅跌到N元,必然還會引起市場恐慌,這才真正可能會引發股災呢。

  寫到這里,我忍不住要問一下,張先生是不是常在一級市場申購股票?

  由于這樣解決了最初始的“同股同價”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同股同權”問題,也就解決了非流通股的最大的流通障礙(初始成本不統一的問題)。上面的例子只是一個特例,實踐中根據不同股票的發行比價關系有不同的拆細比例,然后進行股價的徹底的大除權。當然此方案也要考慮歷年的分紅、和國有股配股因素。

  有人也許有疑問,是否否定了國有股的溢價機會?不會的,由于過去的中國股票市場一二級市場存在較大價差,解決國有股流通問題,國有股就同樣享受到了這個溢價。而且在以后的全流通狀態下,這種溢價的多少由市場來確認,是真正的價值認同過程,只要是有價值就會得到得到較高的市場定價。當然也不否定會折價,但這是市場經濟自然尋找最合理的價值的過程,我們不必為市場行為過分擔心。

  這一段,張先生方案的指向更明確了。他并不代表二級市場的小股民的利益。

  所以這種從根本出發點的成本同意解決國有股流通問題,從技術上講將是最簡單易行的、最符合市場各方面利益的首選方法。這樣也能解決了初始的“同股同價”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同股同權”問題,解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礙。當然上面的例子只是一個特例,實踐中根據不同股票的發行比價關系有不同的拆細比例,然后進行股價的徹底的大除權。當然此方案也要考慮歷年的分紅、和配股因素。

  方案二“社會流通股按成本比例除權”具有以下優點:

  一、本著證券市場的三公原則,從根源問題上入手,這套方法最重要意義就是中國股票市場從此得到新生,用最小的代價完成中國股票市場的改造還原,重建股票市場的眾多功能。可以使國企股份制改造徹底的市場化,真正發揮股份制企業內部的約束機制,激勵機制,競爭淘汰機制等,更加有利于股份制企業的發展。這樣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在相對封閉環境下解決中國股票市場上最棘手的問題。對于不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股東來講,因為本著“同錢同股”的原則,繞過了這種障礙,從道理上沒有不接受的理由。而且這樣還解決了他們的股票流通問題,對十年不能流通的煎熬來講也是一件大好事。對一些持有“國有資產不能流失”的觀點的人來講,由于國有股數量上并沒有變化,而且由于采用的是“同錢同股”的方法,所以根本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相反這樣解決了國有股的流通問題,徹底盤活了幾千億這么大一塊的國有資產,而且都是變現性最好的證券類資產。

  三、對社會流通股股東來講,股價經過發行價差比例的大幅除權后,雖然股價大幅下跌,但股票數量同比增加。由于降低了股票的價格與風險,提高了股票的投資價值,雖然會增大總股本而降低了每股收益,但由于有股價的大幅除權因素,同樣會大幅降低市盈率;降低股票的風險,增加股票的投資價值。

  四、徹底還原中國股票市場全流通的本來面目,由于股票市場的股價經過大幅合理的降低,一直受人指責的二級市場高高的股價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降低泡沫的程度(可使股價降到一至幾元不等)。

  五、從此解決股票市場中的眾多棘手問題:

  (1)一股獨大問題:

  雖然國有股法人股數量不變,但由于社會公眾股的數量大幅增加,同樣降低了國有股及法人股等的持股比例,達到國際標準的30%左右,形成合理的市場制約機制,有利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2)上市公司只重圈錢不思回報問題:

  由于股價大幅除權后,股價均科學合理的回到幾元錢的水平,使得每股收益的現金回報的價值大大增加,使得整個市場的投資者對現金分紅都會重視,督促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實業經營,注重真實的業績回報。

  (3)莊家肆意操縱的惡習:

  在全流通的局面下,目前時常上的違規機構的坐莊操縱沒有生存的土壤,如果強行惡意坐莊操縱股價,國有股的持有者就可拋出被嚴重高估的股票,兌現莊家奉送的現金,打擊這種惡劣行為。只要實現全流通的局面,目前橫行的莊家操縱現象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4)投資理念混亂、投機行為盛行:

  在全流通格局下,只有業績有保證,投資有回報的,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才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并能得到長期投資性持有。而績劣的問題重重的股票會被投資者拋棄,才能扭轉中國股票市場瘋炒績劣股的ST、PT股的所謂朦朧重組,而對績優不屑一顧的投資理念扭曲的局面。

  (5)退出機制問題:

  在股票市場全流通的格局下,退出機制的建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由于只有業績和未來發展的預期是支撐股價的基石。那些虧損累累、問題成堆、沒有前途的企業的股票會遭到拋棄,國有股的持股機構同樣可以賣出,股價的自然向其價值回歸,跌到一定的價格就完成自然的退市,就象國外的退出機制與股價的表現息息相關一樣。如果有惡意機構想操縱,那么國有股可以兌現賣出,讓那些惡意機構自吞苦果。

  (6)擺脫發行額度內控指標,解決股票市場一二級市場價差問題:

  在股票市場全流通的格局下,股票的價格就是市場的價值認同,這樣就合國外成熟股票市場一樣,幾乎沒有一二級市場的價差。只要是好企業就會有投資者購買,就能發行的出去,所以可以擺脫發行額度的控制,讓市場去選擇好企業,政府管理層減輕了負擔,可以更加制度建設和完善。

  (7)A、B股市場的合并問題與H股的統一:

  從科學的角度解決了股票市場的全流通,股價就會還原其真實面目,歷史上A、B的成本存在較大差距,初步估算了一下,這樣一些含有不同A股和H股股票的上市公司的股價幾乎會趨向同價。大家都在幾毛錢的價格上一致,從側面反映了這樣兩類股票市場完成了一致性的變革。A、B股的差價問題,是市場機制的差距,拉高B股股價向A股靠攏無疑在制造B股的危機,而科學合理的除權降低A股股價向B股靠攏則是佳徑。這樣一些含有不同A股和H股股票的上市公司的股價幾乎會趨向同價。大家都在幾毛錢的價格上一致,從側面反映了這樣兩類股票市場完成了一致性的變革,這樣也就不存在一個正確一個錯誤的股票市場了。

  (8)國有股變現解決社保基金的資金缺口問題:

  解決了國有股的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礙。國家十年來投資與股票市場上的幾千億股本都被盤活了,都是最好的流動性強、變現性強的優質資產。中國社保基金的來源有充足的保證,國有股持股機構和政府管理層可以隨時考慮變現的數量。在全流通格局下,國有股的變現方式非常多(如香港的盈富基金),采用市場化的方式是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而且是在二極市場上直接變現。

  這樣一個方案應該是多贏的方案。所以經過上面的分析討論可以肯定的說,我認為提出的這套“流通股拆細”解決方法是唯一的最佳的解決方法。而且由于全流通問題的解決,與以后的全流通股票發行問題息息相關,隨后對于中國股票市場的全流通股票發行問題的討論,更加證明這套方案是唯一的最佳的解決方法。

  點評:其實,無論以何種方式減持國有股,只要國有股減持成功,這些好處就可以實現。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發表評論】【財經論壇】【短信推薦】【關閉窗口

 相關鏈接
張大剛:非流通股改革方案
閻海琴博士:國有股減持方案必須尊循的原則
孟楠:從政府角度出發兼顧股民利益的減持方案
張衛星先生25日作客新浪與網友談“國有股減持方案”
浙江網友陳健敏:減持多贏不是夢
網友觀點:與吳敬璉研究員商榷新公司股份“全流通”政策
網友觀點:張衛星的國有股減持方案也不可行
傅子恒:國有股減持應走出誤區
國有股減持方案大討論專題


新 聞 查 詢
訂實用短信,獲贈超大VIP郵箱、個人主頁、網上相冊!
短信傳情不言中
對方手機
發送內容[最多60字]

選擇閃電方式
您的手機
您的密碼
索取密碼  
千首新浪短信點歌
閃電傳情不看不行


分 類 信 息
:動畫短片劇作大賽
   中國日報英語招生
   新春白領聯誼會
   國內風情逍遙游
   新年租車新領域
   1.8元租別墅辦公
:大眾polo開始預定
   浦江工業園區招租
   ★巴西燒烤美味
:出國留學的搖籃
   歡迎加盟平安保險
:留學澳州首選澳寶
   友和道通商務網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便攜式電話小靈通
:一諾廣告設計印務
分類信息刊登熱線>>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3361   歡迎批評指正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北京市電信公司營業局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