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曦
人微言輕,本不愿多說。但有感于最近的兩件事,一是專家形成的所謂四點共識,二是糾纏于國有股減持方案的吵吵嚷嚷,確實也想發表一點意見,權作發泄。
如果說去年的國有股減持方案還是立足于籌資的話,那么現在的共識已經上升到解決 中國股市制度性缺陷的高度了。但以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目前形成的共識有兩個邏輯錯誤:一是在解決舊有缺陷的同時又產生了新的缺陷;二是沒有把重點放在從部分流通到全流通的路徑選擇上,似乎從現實到理想只需要兩步,首先新股全流通,然后設計一個數字方案來解決歷史問題就行了。循著目前的共識,我有幾點困惑:
1、減持國有股以后怎樣實現公司治理?我們是不是已經有適合中國國情的公司治理結構?是美國的社會公眾持股模式還是日本的公司相互持股模式,或者其他模式?如果有,這種模式怎樣有效解決內部人控制、道德風險等問題?僅靠美國式的獨立董事行嗎?
2、如果假定國家是負責任的,不會產生道德風險,能將這個假定用于民營企業嗎?全流通后怎樣制約民營企業通過上市套現?僅僅限制一個發起人的持股時間就夠了嗎?全流通會不會成為民營企業暴富和官員腐敗的契機?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在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原有的市場管理制度是否進行了相應轉變?是不是形成了對民營經濟實施有效監管的制度框架?在政府仍對經濟介入過深的情況下,民營經濟是否有畸形發展的傾向?僅僅依靠嚴格會計制度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3、國有企業的全面收縮是否意味著目前國企的治理結構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將國企推向資本市場是否導致了股市明顯的籌資市特征?繼續減持是否更加強化籌資市特征?中國股市的問題僅僅是投機造成的股價高嗎?價值回歸是通過下跌來實現還是通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來實現?“推倒重來”后的股市就真的健康嗎?
我大膽預言,如果仍然堅持現有思路,必然結果是股市跌到任何方案都行不通的地步,而這時股市存在的必要也不存在了。因此,現階段進行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是非常不合適的,尤其是如此大規模的推出。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公司治理結構已初步形成;二是對微觀主體尤其是民營經濟實施有效監管的制度已基本形成。三是股票市場實現了由籌資型向價值型的轉變。這三個條件具備后,國有股減持自然水到渠成,根本無需去設計什么復雜的方案。
我突然想起讀書時做題的經驗,當你絞盡腦汁還無法找到正確答案時,也許最令你啼笑皆非的是此題根本無解,或者你根本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國有股減持確實需要大智慧!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