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報刊公布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在“農村信用社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建立信用村經驗座談會”上的講話,他說,我國外幣利率參照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及時調整,人民幣利率根據我國宏觀經濟調控需要進行管理。當前,人民幣利率水平與經濟發展狀況是基本適應的,人民銀行沒有提出降低人民幣利率的方案。股市所期望的“利好”落空了,引起了兩天的下跌。與此同時《中國經營報的》一篇《7萬億儲蓄坐鎮老虎還是不出籠》也格外引人注目,文章分析了投資與資金的周轉速度的關系、經濟增長與通漲的關系,以及各地方政 府在對待民間投資采取比外資更苛刻和謹慎的態度等問題。但是股市所關心的是有多少資金能進入市場,因此期望降息的“利好”。
這里,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有專家分析,“在中國人的銀行存款結構中,80%的錢為20%的人所有,他們具有強大的投資需求。中國并不缺錢,只是這些錢都躺在銀行里變成了利息負擔!边@就是說,大多數居民存款是為了購房、子女上學、贍養老人,他們是不會拿這些錢來冒險的。那么,20%的富人會來股市冒險嗎?大概也沒有多少。因為我們的股市很不規范,只要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的人都知道銀廣夏等一系列違規事件,也都知道我們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很不規范,總體業績并沒有提高,很難在股市上找到業績連續增長的上市公司。一些上市公司想方設法地到股市“圈錢”,盡管銀行貸款利息很低,但是發行股票可以不還本不付息,上市公司三年虧損,才有摘牌的可能,而且還不一定摘牌,說不定用什么“重組”之類的花招,又可以招搖過市了。還有的上市公司隨意改變募集資金的用途,搞委托理財,結果被銀廣夏、東方電子一類的股票弄得損失慘重。從目前報刊上披露的情況看,銀廣夏事件的暴發后,據深交所“2000年底股東持股情況統計”:有523個戶頭持有銀廣夏超過10萬股,持股率達68%。402人持有銀廣夏5萬~10萬股,持股率達9.80%。持股1萬~5萬股之間,股東1892人,持股率14%。進一步的統計數據表明:北京中經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共持有銀廣夏939.8642萬股,截至8月9日,基金景宏持有銀廣夏股票672萬股,市值為2.05億元;基金景福持有銀廣夏股票485.64萬股,市值為1..48億元。此外,還有上市公司上海金陵712萬股,共投資2.2億元。截止2001年8月3日輕紡城公司持有銀廣夏股票250.6675萬股,投資成本8997.1075萬元。僅僅一個銀廣夏從30元跌到5元,就讓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損失慘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想進股市的投資者望而卻步,真進入股市的人是少數。最近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先生指出,相對于官方“深滬兩市6000多萬股民的說法”,目前真正“炒股者”不會超過1000萬人。因為兩市重復登記、睡眠賬戶及死賬戶等太多。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居民進入股市的愿望并不強烈,相比國債的熱銷場面,就是開放式基金也望塵莫及。
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股市要吸引資金,必須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能夠有一批績優公司做中流砥柱,使投資者得到回報。盡管股市有風險,但是信息透明,大家能分清上市公司的優劣,能根據可靠的業績報表對上市公司的變化進行把握,是會把錢投向有成長性的績優公司的。同時股市要有良好的交易秩序,對市場中的違規行為進行堅決的處罰,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樹立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是誠信經濟的觀念,認真對待每一個投資者,上市公司必須樹立股東是上帝的觀念,愛惜投資者的每一分錢,做到信息透明,這樣投資者才會有積極性。7萬億存款是一個很大的社會資源,只要有一部分進入證券市場就會起很大作用。如果象某些公司那樣,抱著圈錢的態度,把老百姓的錢當作不還本、不付息的提款機,就會傷害投資者的積性。上市公司沒有經濟效益,實際上是浪費社會資源。
最近,在海爾2001年全球營業額突破600億元暨構筑產融結合跨國集團研討會上,劉鴻儒同志向記者解密了一則舊聞:當年他在中國證監會任職時,遇到第一次上市公司危機。證監會曾在全國秘密選擇了兩家企業進行探索試驗,為金融證券事業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海爾就是其中一家。他還說:“一些上市公司隨便改變資金用途,有的集團控股公司把上市公司當做‘圈錢’的錢袋子,隨意挪用,許多不規范運作的‘黑幕’漸漸被揭開!薄案懔诉@些年金融證券,痛切感到資本市場能不能穩定發展,關鍵在于上市公司質量。如果不講誠信,圈錢無道,萬丈高樓遲早是要塌下來的。所以除了加強監管,企業自身一定要有長遠眼光!薄吧鲜泄疽P心盈利額,更要關心未來盈利的能力,要知道,上市公司的錢是億萬百姓的血汗錢,不能亂花!”
張瑞敏直言不諱:“我分析了10家上市公司的中報,發現今年上半年利潤下降62%,其中還有不少是虧損的。中報還顯示,流動資產平均周轉率不到0.468%。這意味著,負了債,進來的也是壞賬,利潤沒有任何意義。增長不等于發展,沒有現金流支持的利潤不算利潤,沒有利潤支撐的銷售額不算銷售。”“我看過一家上市公司的公告,虧損了幾億元,卻理直氣壯地仍要兌現總經理150萬元的年薪。這種虧錢不虧理的心態很可怕,因為他們心中沒有市場,沒有用戶,不是真正以資本增值為目的。”(《劉鴻儒和張瑞敏:盡快走出上市公司危機陰影》2001年12月28日《中國青年報》)
看了這些讓人深思,我們股市上有多少“青島海爾”呀!曾經作為上海股市成份指數的30指數中有多少多公司業績優良呀!這個本來要作為優勝劣汰樣板的30指數,大概早成了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我們股市上那些業績越差的股票越被炒得高,這種現象正常嗎?
最近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同志說:“最大的挑戰還是對于中國企業改革的挑戰,對資本市場來講,特別是對股票市場來講,主要是上市公司的質量怎么能夠得到更有效的提高!边@是切中時弊的。我們注意到證監會提出一系列關于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規范股市的措施,特別是最近發出的《關于規范證券公司受托投資管理業務的通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的修定本,引起了市場的反響,這說明股市的規范化正在有步驟的進行。從這個意義上說,堅持下去,市場規范了,一批有業績的上市公司成長起來了,自然會吸引資金入市。
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目前投資基金、一般法人、戰略投資者認購特權,法院不受理股民要求弄虛作假公司賠償的案件,也是影響廣大投資者積極性的重要因素。
總之,我們應該改變過去那種出“利好”、“炒題材”的思路,應該把眼光放的遠一點。正如我們經常說的那樣“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股市如果表現出穩中有進、良性循環的狀態,何愁沒有人來投資呢!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