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息(記者 楊大泉) 雖說上半年滬深綜指總體仍呈強勢格局,上證綜指還屢創歷史新高,但是基金經理們并沒有因此獲益。基金凈值的變化顯示,有13只基金凈值出現負增長,約占統計總數的40%,這是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以來,基金行業首次出現的大面積虧損。
比較6月29日與今年初公布的基金凈值,在扣除分配收益后,10家基金管理公司下屬的33只基金中,上半年跑贏大盤的僅有泰和、興華、金鼎、興和、興安5只;裕陽、漢盛、開元等13只基金出現虧損,如果扣除基金搖新股因素,虧損面可能還會擴大,因為金鑫、普豐、漢鼎、金盛凈值增長率都不足1%。
老牌強隊的沒落與大盤基金表現不佳是基金業上半年“蕭條”的主要表現,20億份以上的大盤基金虧多賺少,而5億份的小盤基金凈值幾乎全線翻紅;昔日的明星公司博時與南方已淪落到“保級”境地。南方的兩大主力天元與開元均出現虧損,而博時所轄的5只基金有4只虧損,基金裕陽更是跌至凈值增長率排行榜的倒數第一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基金業出現大面積虧損,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一是今年上半年市場行情更多表現為價格結構的調整而不是總體價格水平的上升,而基金長期持有的部分股票由于累計上漲幅度過大,因此在上半年的價格調整中并不處于有利地位;二是基金大規模分紅后,股票持倉集中度明顯上升,特別是部分長期重倉持有的股票,基金已無進一步增倉的可能,因此這部分股票往往呈現無量陰跌狀態,對基金凈值影響較大。
基金業首次出現大面積虧損,可能預示著基金業調整期的來臨,這種調整既是基金自身運作的的要求也是市場環境變化的要求。調整的過程是痛苦的,但只有通過調整才能以市場化的方式確立基金管理人差別化的投資風格,為提高基金管理水平并為基金未來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