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股泡沫的破滅讓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一些風光一時的網絡公司也日子難挨……人們沒有關注到的是,這輪泡沫行情中賺得盆滿缽滿的大贏家——華爾街各大券商,是否就能獨善其身?
果不其然,隨著泡沫的破滅,這些大贏家們的麻煩也接踵而至:先有投資銀行被指責對其承銷的網絡股進行了過度包裝,甚至在承銷過程中有違規行為;同時,各大券商的分析員在指導投資者買賣網絡股的行為中,也涉嫌與投資銀行沆瀣一氣,共同誤導投資者。
投資者對各大券商的種種指控讓人懷疑,一度被投資者奉若神明的華爾街各大券商的投資銀行家們和分析員們,其實就是這場泡沫行情主要的制造者之一。
首先是投資銀行人員涉嫌的各種違規行為,為網絡股行情制造了不少泡沫。比如“過度包裝”,為了把自己承銷的網絡股賣出去,并且賣一個好價錢,投資銀行有可能蓄意高估網絡公司的價值,并對公司進行過度包裝。更為惡劣的還有“接莊”行為,就是在網絡股上市后,投資銀行與一些投資者商定,在某一特定時間,以事先約定的價格進行股票買賣,不言而喻,有莊家承接的股票的價格都會一路上揚。“過度包裝”也好,“接莊”也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泡沫的源頭。
其次,分析員對投資者的各種誤導性的建議,也為網絡股行情平添不少泡沫。從理論上來說,分析員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建議時應保持中立,投資報告應根據企業財務報表、對企業作出的實際調查以及訪問企業管理層所得的資料寫成,不應受所屬券商的投資銀行業務影響。而實際上,在網絡股的熱潮中,華爾街的許多分析員們不顧自己應該保持的客觀、中立的立場,而是故意看好所屬券商包銷的企業,為其投資銀行招徠了客戶,卻誤導了投資者。
各大券商的上述種種違規行為,在不斷升級的泡沫行情中所起的推波助瀾的作用,比起投資者非理性的投資行為所起的作用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不管各大券商愿不愿意承認,事實上他們在網絡股行情中,扮演的就是源源不斷地制造泡沫的角色。
各大券商的行為有些象網絡股泡沫的“元兇”。應該說,市場的走勢是由市場的參與者各方的共同行為決定的,上市公司的自我宣傳也好,投資者的失去理智也好,傳媒的鼓噪也好,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參與者共同制造了這起泡沫行情,板子不應該只打在證券行身上。但是,誰都可以制造泡沫,各大券商卻也加入到制造泡沫的行列中來,這種角色的錯位,令人難以接受。
首先,對自己的研究水平自視頗高的各大券商,不論在自己眼里還是投資者的眼里,都是行業中的研究專家,無論是證券行業還是高科技產業,他們中許多人的一句評論也許就可以在行業中引起不小的“地震”,他們本應該是識別泡沫的專家,是給投資者正確的投資建議的專家,如果他們都沒有這個能力看到泡沫,還有誰能看到?更何況“看不見泡沫”的原因還不完全是專業素質不高,而是因為賺錢文化凌駕于一切,如果那些取得了牌照的并且有相當地位的分析員的信譽都不值得相信,那投資者應該相信誰?
可以說,作為證券市場的中介機構,各大券商被賦予的角色不僅僅是股票的推銷員,還是行業的研究專家,是分析員,但是在泡沫行情面前,券商實際上只起到了一種角色的作用,那就是一味地推銷股票賺取利潤,從而變相地成了泡沫的制造者。
投資者追究券商在網絡股行情中的違規行為,是為自己的虧損尋找“買單者”;市場追究券商的制造泡沫行為,則是為了在下一個泡沫行情中,最好不要出現券商“一面倒”地為泡沫行情推波助瀾的現象。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