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劉韜報道:就PT水仙終止上市,我國股市建立退市機制的話題,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日前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專訪時指出,我國證券市場建立退市機制,標志著證券市場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而目前退市的渠道還未真正建立起來,開展證券的柜臺交易已被提上議事日程。
董輔礽說,在市場經濟中,企業進入和退出市場都是很正常的,而長期以來我國一直
就沒有建立起證券市場的退出機制,這樣的市場是不完善的。它帶來了諸多的問題:一是非上市公司認為上市是沒有風險的,這就造成不夠條件的公司千方百計地擠進證券市場;二是已經上市了的公司沒有退市的壓力,于是就放松管理,甚至融資后并不按計劃投資,把證券市場當作其圈錢的場所;三是使投資者缺少風險意識,人們深信總會有人去重組,這對培育理性投資觀念不利。
對于建立退出機制為何這么難,董輔礽認為,首先是因為對證券市場的定位不恰當,我們建立證券市場,目標是為國企改革服務,把證券市場當作解決國企困難的途徑,這使得從一開始就退市艱難。其次是由于各個地方把上市公司的多少看作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標志,而且本身上市公司強大的籌資功能對地方經濟也有好處,因此,地方政府輕易不讓退市。再次還有很多沒有上市的公司盯著證券市場中的上市公司,把它們當作是潛在的“殼”資源,尤其是那些經營狀況不是很好的上市公司更是他們重組借殼上市的目標。各方各面都想“保殼”,退市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董輔礽強調,PT水仙的退市,我國證券市場退出機制的建立,這在證券市場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讓無效使用證券市場資源的企業退出,有利于證券市場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利于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的良好發揮。從目前來看,僅僅由指定的證券公司來實現退市股票的轉讓還遠遠不夠,因為證券公司的營業網點有限,其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極為有限。所以,關鍵是要建立通暢的退市渠道,盡快建立起柜臺交易市場或是類似于柜臺交易的市場,以滿足投資者交易退市股票的需要。此外,那些不夠上市資格的股份公司的股票也需要流動,開展柜臺交易也是這部分企業的要求。人民網 2001年4月24日
所屬專題:首家上市公司被終止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