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梁彥軍雁寧) 產業投資是根,金融投資是枝葉,沒有產業投資的發展,沒有產品競爭力的提高和產業結構升級,金融投資可能只能是一堆泡沫而已?墒牵N種跡象表明,一大批上市公司“不務正業”,炒股票、買基金、委托理財……紛紛改變募集資金投向,好像得了投資饑渴癥,還美其名曰“資本運作”。
本周福建高速發布公告,授權董事長通過國債投資、委托理財等方式對資金進行運作
,資金額度不超過4億元,授權期限一年。無獨有偶,川化股份也公告,去年底已把1億元自有資金委托給兩家證券公司從事資金管理。其實,委托投資風早就刮起來了。1999年末,東北高速委托一家公司管理資金1億多元,購買國債1億多元;2000年新疆一家上市公司把9.7億元資金委托給有關方面進行股票一級市場投資;貴州一家公司將4.5億元資金用于委托投資等等。
從已公布的年報我們可以發現,不少上市公司已經成了證券市場的高手。其中有一家公司在1999年至2000年間,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在一級市場認購了首鋼股份、真空電子、波導股份、凱樂股份等十幾只股票的新發或增發股份。這其中的前五只股票已為2000年貢獻利潤9000多萬元。此外,該公司還在二級市場上以億元巨資買進股票。
上市公司在基金市場也表現相當活躍,云天化、銀基發展、東風汽車、申達股份、首創科技、大江股份、華北高速等是其中的代表。以東風汽車為例,該公司目前持有168萬份的基金裕澤、4323萬份的基金景宏。
一項統計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公布業績的近500家上市公司中,50家用了超過1億元以上用于短期投資,合計金額達110億元;上海和深圳的上市公司中,有近10%的企業將超過人民幣1億元作短期投資,最高的一家竟然達11億元。50家公司去年的閑資較1999年增長了4.23倍。從這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不少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途徑,由此看來,不少上市公司的行業發展前景是否與其籌資時提供的報告相符合令人懷疑。
記者隨機采訪的大部分投資者認為,股東投資上市公司,并不是委托上市公司去炒股票、投資理財;其次,上市公司的職責是發展好主業,而大量的資金用于證券投資,不利于上市公司集中財力和精力搞好主業,也不利于上市公司真正提高自身質量。再次,證券投資收益與市場環境好壞及操作水平有很大關系,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ST猴王炒股票不也虧了幾個億嗎?
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見。一家以數億元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董秘認為,作為上市公司,應以利潤最大化和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投資固定資產需要較長的回報期,也可能失敗,目前來看金融還是百業之首。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證監會剛剛發布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明確將“上市公司大量資金用于委托理財”列為重點關注事項,表明監管部門已開始加強對上市公司融資使用方面的監督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