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證券市場幾乎每天都有來自管理層的監管舉措。今天出臺的《上市公司檢查辦法》和《上市公司董事長談話制度實施辦法》,又將上市公司向規范化方向推進了一步。
自“兩會”以來的短短十幾天,證監會推出了近十條政策法規,其密度之大、跨度之廣,在中國證券市場歷史罕見。
文件內容幾乎針針見血,從證券市場化框架的構建、上市公司和券商等中介機構行為的規范乃至其內控機制的建立,一幅縝密的監管藍圖躍然紙上!
近期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突然死亡”法,將我國的證券市場向市場化推進了一大步。使長期“瞌睡”在沒有退市機制的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如履薄冰,這和近期推行的核準制、市場化發行一脈相承,給長期缺乏新陳代謝的證券市場疏經通絡。
而今天公布的《上市公司檢查辦法》和《上市公司董事長談話制度實施辦法》,也和前幾天的第一個主席令遙相呼應,使長期為所欲為的某些上市公司在昧心圈錢、“黑箱”操作等違規行為上被有效遏制。
核準制下的主承銷商制度,也將使過去券商和發行人串通包裝壽終正寢。《證券公司從事股票發行主承銷業務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將市場化下證券公司的責任、義務和風險,主承銷商應為此建立怎樣的內控機制等內容,規定得清清楚楚。
從這些文件可以看出,今后證監會的監管行為,將是在制度化、市場化、規范化基礎上進行。這從近期監管層揮出的“鐵拳”可以看出:
博時基金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在異常交易中負有直接責任的基金從業人員和相關領導,也被分別暫停基金從業資格或暫停基金高級管理人員從業資格;
十二家上市公司也因在重大購買、出售資產過程中有違規行為,而遭證監會通報批評。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最近急風暴雨般出臺的規范措施并非一場“運動”,而是一項長期工作的一個新開端。(本報記者 陳旭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