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閑置資金”有多少?一份統計顯示,截止3月20日已公布年報的495家公司中,就有50家公司短期投資金額在1億元以上,其中最高的遼河油田11億元,最低的吉林森工也達9998萬元,50家企業合計110億元,平均每家達2.2億元。滬深股市1100多家公司,如果平均每家短期投資在5000萬元,流入證券市場的資金就在550億元以上!
短期投資一年增長4倍多
2000年是短期投資增長最快的一年。以這50家大戶為例,1999年短期投資共20.95億元,平均每家才4190萬元,2000年比1999年增長4.23倍。增速如此之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新股資金大量“閑置”。
50家中,有28家公司1999年底沒有短期投資,其中新上市公司占了相當部分。去年發行價普遍較高,上市公司出乎意外地手握巨資,上港集箱、閩東電力、西山煤電、麥科特、中信海直、赤天化、川化股份、銅峰電子、中商股份、安泰科技、華工科技、桂林旅游、常山股份、新大陸等,數億募股資金不是存銀行,就是委托他人做“短投”。如7月發股的西山煤電,募資18億多元,到年底9.8億元存銀行,3.2億元做“短投”;又如88倍市盈率發股,意外地拿到11億元巨資的閩東電力,如今5.8億元存銀行,3.6億元做“短投”,曾有第一高價股之稱的華工科技,去年發股募資4億元,如今3.3億元存銀行,1.4億元做“短投”,還“倒貼”7000多萬元;短期投資“首戶”遼河油田,雖然是1998年5月發行的,因前兩年石油大環境不好,7億多元募股資金沒敢投入,去年年報說已按計劃投入,但是,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卻是,銀行存款由12億多元減少為1億多元,短期投資由0激增至11億元。
二是配股公司可打“時間差”。如中信國安,去年3月配股募資5.8億元,雖然當年投入3億多元,仍有較多“閑置資金”,短期投資即由期初的0激增至3.9億元;又如山東臨工,去年8月配股募資1.8億元,短期投資從6500萬元增至2.15億元;配股公司南京水運、格力電器等情形也相類似。
三是部分現金流較好的公司。如外貿企業龍騰科技、中技貿易、浙江東方,交運企業、上港集箱、重慶路橋、大眾科創、大眾交通等,去年經營相當不錯,上億元“閑置資金”也用作短期投資。當然,也有少數企業主業平平,不得不籌措資金,依靠短期投資“過活”,如中國高科,去年短期投資2.4億元,占凈資產的比重高達74.35%。
委托投資最多直接炒股少見
50家“短投”大戶一個帶共性的問題是,短投金額很高,投資收益很少。統計表明,110億元短期投資,而包括了其他項目如長期投資的收益在內的累計投資收益僅16.74億元,投資收益率15.26%,這里真正的短期投資收益率恐怕還不到10%。這里有一批上市公司因去年盈利較好,將短投收益藏起一塊“以豐補歉”的考慮,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絕大部分以委托理財方式進行的短期投資,并沒有明確的法律保障和硬性的合同約束,投資收益極具“彈性”,高的一年可以做到20-30%,低的如中信海直委托中信證券,約定收益率為1%,超出部分公司得9成,中信證券得1成。這樣的投資回報,委托的又是“自己人”,難免讓人產生種種猜想。
盡管代客理財尚未確立其應有的法律地位,但是,中國有數千億資金在委托他人理財,已是不爭的事實。對上市公司來說,隨著發行市場化的到來,一級市場逐漸同二級市場接軌,發股后暫時不用的“閑置資金”有增多的趨勢,如何為這數百億“閑置資金”做好管理,防止各種灰色交易,乃至腐敗現象的滋生,已成為資產管理領域的一件大事。
投資收益何以如此富“彈性”
從50家“短投”大戶看,其運作方式主要有委托投資、國債投資、充當戰略投資者搖新股和直接炒股四種。50家企業中以直接炒股為主的僅上海梅林一家;鑒于下半年起做戰略投資者搖新股的機會已不多,除了少數幸運者(如龍騰科技1.67億元“短投“全是戰略投資配售的股票)外,也不是主要形式;一些較穩健的上市公司選擇以國債為主;而委托投資和委托理財,無疑是上市公司采用得最多、投入資金量最大的一種方式。
委托理財的機構主要是券商和投資公司兩類。不少公司采用“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策略,如川化股份2億元“短投”,1億元委托國信證券,1億元委托興業證券,瀘天化4億多元“短投”,共委托了6家機構;一部分背靠大財團的企業,干脆委托“自己人”管理,如中信國安和中信海直均委托中信證券管理,遼河油田委托中油財務公司管理。(賀宛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