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9日,北京國際機場國際航班通道,一位衣著無華的女士推著一大車行李通過海關。海關小姐詢問行李是何物,持什么護照?女士饒有風度地低聲回答:行李是日用品,持的是中國香港特區護照,于是照例放行。值勤的海關小姐并不知道,這位被她詢問的女士乃是國務院新任命的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查史美倫。作為中國政府的副部級干部上京履新,沒有人護送,沒有前呼后擁,沒有走特別通道,這便是平實樸素的史美倫。
喝采聲中 悄然登場
今年2月中旬,國務院公布了一批國家工作人員的任免。其中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的名字立刻引起海內外證券界人士及關心證券市場人們的關注。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香港媒體反應熱烈,并強調指出,港澳地區專業人士擔任中國中央政府副部長級領導,在中國尚屬第一次,業內人士也都認為,這項任命的意義非同尋常。香港傳媒尤其關注的是,委任香港專業人士擔當如此高位,對中國在證券監管及運作方面達到國際水平能起到什么作用。香港輿論認為,史美倫在香港證券界的經歷對于大陸這個尚未成熟的證券市場是十分珍貴的。長遠來說,這對于監管機構及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監管機構因此更容易贏得外界的信任及先進的經驗,而投資者則能夠擁有一個更值得依賴的投資環境。在許多人的眼中,史美倫的任命可能僅僅是個開始,以后將會有更多的有經驗的港澳臺專業人士陸續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管理層,從而促進內地證券市場規范化的進程,迎接入世后國內外證券業更為激烈的競爭。
香港的證券界人士稱:“史美倫加入中國證監會是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蓖瑫r,她的任務也是艱巨和富于挑戰性的,她的經驗如何有效地在中國證券市場發揮作用將有賴于她本人與中國證監會管理層的共同努力。香港證監會前任主席梁定邦于2年前已擔任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因此有理由相信,新上任的史美倫將與梁定邦一樣,將香港以及國外證券監管的先進經驗帶給祖國;內地與香港證券監管的互補互融對于兩地的證券市場無疑是個利好。不少香港證券界從業人員稱贊史美倫在業務上具有強硬、專業、注重保持團隊的特色。沈聯濤主席也評價說:“史美倫對香港證監會和證券界貢獻良多,實在是業界的典范。”
全國人大代表、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大春對史美倫評價是“她很厲害,是個女強人。中國證監會聘請她當副主席,說明管理層確實下決心要規范中國股市。”曾任香港上市公司——中遠太平洋集團的董事局主席的張大春對本刊記者說:“我在香港做上市公司老總時認識史美倫,她是一個非常嚴的執法者,只要聽到風聲就會去查,但只要把事情說清楚了,確實沒有問題,她也是通情達理的!笔访纻悈⑴c中國股市管理的好處是,她不知道背景和關系,沒有負擔,上市公司有違法違規問題就要查,按規矩辦事。
學有所長 系出名門
尚未出師,先獲好評。未曾到崗,已得信任。史美倫是何方神圣,竟能獲此殊榮?今年50歲史美倫,生在上海,長在香港,1972年獲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文學士學位;1982年獲美國加州圣達嘉娜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83年在美國加州及美國聯邦法院工作;1985年任美國高特兄弟律師事務所香港辦事處律師;1991年加入香港證監會,任助理總監;1993年任香港證監會高級總監;1994年任香港證監會執行董事;1998年任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副主席及執行董事,掌管該會的企業融資部。該部負責監察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職能,監管公眾上市公司的收購活動及中資上市公司。此外,史美倫同時還有著香港科技大學校董事會成員和香港太平紳士的頭銜。
在香港證監會,她負責監督該會的機構傳訊部、投資者教育組、人力資源及培訓科的日常運行,同時兼任收購及合并委員會的委員。史美倫與現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高西慶曾有過合作關系,早年當高西慶在美國時,兩人即已相識,并曾共事多年。而1993年,首批H股赴港上市時,當時任中國證監會發行部主任的高西慶與史美倫再度建立合作關系。今年3月中旬到任的史美倫,在香港證監會工作出色,而且非常有權威。香港證監會主席沈聯濤在回顧及展望證監會工作的時候表示,2001年香港證監會最大的損失是失去副主席查史美倫,而香港證監會雖然較早前已就副主席一職進行公開招聘,但用沈聯濤的話來說,卻是“至今仍未找到合適人選”。
史美倫在香港的名字應為查史美倫,是香港著名實業家查濟民的兒媳。她的丈夫查懋成是查濟民的次子。查氏家族在香港一向以低調穩健著稱,旗下有3家上市公司──名力集團、香港興業以及中國印染公司,市值超過100億港幣。查濟民祖籍浙江海寧,是香港中國染廠主席、興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和名力集團主席。其名力集團主要業務除了物業發展與投資、酒店經營、制造、貿易之外,還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移動及內地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當中持有股份。
1951年來港定居的查濟民,頭銜頗多:香港太平紳士、港事顧問、東華三院總理、北僑福利會會長、仁濟醫院董事局永遠顧問、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1997年在他耄耋之年榮獲了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的“大紫荊勛章”。更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查濟民及其家族,捐出2400萬美元,在中國設立“求是科技基金會”,專門用于獎勵有杰出成就的中國科技工作者。其實,指引查濟民走上成功之路的是他的岳父劉國鈞。劉國鈞先生是江蘇省紡織印染行業知名的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新中國成立,公私合營后擔任江蘇省副省長10年,被譽為中國的“紅色資本家”。1999年10月,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查劉璧如星”,以表彰感謝查氏夫婦捐資贊助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的拳拳盛意。不過,如果認為史美倫受聘中國證監會是依靠其夫家的關系,恐怕就太小看這位查太太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看走了眼”。
主掌監管 胸有成竹“事先說明,我對兩類問題不回答。第一,不評論內地股市,因為還不了解情況;第二,只談工作,不回答有關私人生活方面的問題。這也是我一貫的態度!边@是史美倫2月21日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所做的開場白。記者沒想到,這位身材嬌小、笑臉迎客的女士,具有如此硬朗的作風。
作為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在證券市場監管方面說一不二,香港曾有傳媒把她稱為“鐵娘子”。然而,入主中國證監會,幾乎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對此,史美倫感到了壓力。她說“還沒上任大家就把焦點放在我身上,真有點不習慣。其實,因為我是第一個境外人士擔任這樣的職務,所以引人注目,我們應該清楚,雖然領導很重要,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靠一個人,一個人的作用有限,國內的改革方針很明確了,各方面都在努力面對市場的挑戰。我覺得很幸運,有機會到內地參加這方面工作,可以與國內證監會的朋友并肩,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只看去年1年,中國證監會在規范市場方面就制定了很多條例、條款,很有成就!
她認為,中國市場潛力很大,可做的事很多。市場發展了10年,當中一段路也走得很快,如今,深滬兩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尤其在技術方面。年輕,沒歷史包袱,反有很多優勢。要從加強中國股市的透明度著手,加強對公司的監管。她指出,股市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上市公司,這是產品,產品的好壞將影響市場的質素,所以上市公司管制不好,市場發展空間就有限。公司管制提高了管理階層的管理意念。同時要進行的是對投資者的教育,尤其在新興市場,對有關上市公司或有關股市的表現,投資者并不真正了解,跟風普遍。香港也有這類情況,美國亦然,去年納斯達克指數上升,就有很多人狂追,發展很成熟的市場尚且如此,不用說新市場。此外,公司管制中會計審計很重要,去年美國證監會主席就以會計標準為改革研究的課題,美國成熟市場都覺得可改良,何況香港或內地。現在的分歧是,美國很多監管者堅持要用美國的會計標準,歐亞國家都希望延用國際會計標準。
她期望改善和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制度,由于她對內地會計標準還不熟悉,表示上任后將進行全面了解。目前,香港和內地都仍是半年一次報表,她希望可以慢慢改為季度,但有阻力,很多上市公司提抗議,一因繁復,二因費用高。她希望逐漸改為季度報,這樣更為合理。
中國政府把2001年作為中國股市的“監管年”,而隨著一些市場違規行為近期逐漸被揭露,社會輿論要求加強監管的呼聲甚高。史美倫在此時走馬上任大有臨危受命之感,她說:“在獲得任命之前,我并不知道今年是‘監管年’,但是,對于監管者來說,每年都是監管年,我的工作就是監管。我不希望大家對我期望太高。監管要靠整個機構,而不是靠某一個人!彼谋O管原則是要要堅持“四公”原則,即是公平、公正、公開,然后才有公信,沒有投資信心,市場如何會好?上市公司再好,沒有人來投資,沒有交投量,就不活,就不是成功的市場。
史美倫對自己能參與中國的證券監管“很感榮幸”。她說:“機會確實很難得。現在是改革時期,我有機會參與監管工作,和朋友們一起在這方面努力。”其實,史美倫和內地的監管機構早有合作,彼此并不陌生。談及在香港證監會10年風雨中“最難忘”的事,她毫不猶豫地說出兩件:一件是1999年聯交所與期交所的合并,另一件就是1993年第一只H股在香港上市。史美倫回憶說:“早在90年代初,當時中國證監會還沒有成立,我們主要與體改委的朋友們合作,參與起草H股上市的條款和各種文件,到內地去了很多次。有時一個月要往返三四次。當時,到境外上市還是一個新課題,什么都是新的,什么都沒嘗試過,大家也需要一段適應的時間,也需要了解香港方面的情況。聯交所和證監會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1993年‘青島啤酒’、‘上海石化’上市以后,我們在內地和香港舉辦了不少研討會,介紹香港上市的環境、上市公司的責任。這些我們覺得非常有用。這么多年以來,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已經非常熟悉香港的情況了!
談到香港與內地的不同,她說:“香港證監會一般不接觸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審批權都交給聯交所。因此,在香港我們監管機構只負責制定政策,某一個公司的上市,我們不會管。”她強調說:“我要糾正一種看法,就是股市指數的上下波動,是與監管者無關的,也不應該有關系。指數的上下是市場的表現,是公司的表現。監管者能夠做到的就是,提供一個健全的監管架構和環境。監管者每一天每一個小時,要跟蹤整個股市,如果發現某一家公司的股票,與過去60天成交情況相比,價格、成交量方面出現異動,我們就要查問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走漏了‘內幕消息’!
史美倫認為,被監管者與監管者永遠是一對矛盾。監管者當然希望,披露的越多越好,監管越嚴越好,但被監管者的希望則相反。而且,股市出現“牛市”時,大家埋怨監管太多;出現“熊市”時又埋怨監管不足。不管怎樣,史美倫認為,最重要的是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公信”四個原則。市場不是監管者單獨可以建立起來的,由投資者、上市公司到證券商、投資銀行再到監管者,每一個單位都有自己的責任。”
打工女皇 拒談收入
幾年前年薪即達500萬港元的史美倫,被香港人戲稱為“打工女皇”!按蚬づ省钡絻鹊毓ぷ鞯男剿畮缀纬蔀樵S多人感興趣的問題。此前,梁定邦在中國證監會的1元年薪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史美倫呢?此間傳媒對于史美倫的薪金待遇有多種版本,有的說月薪3000元人民幣,有的說年薪數百萬。當本刊記者再提出此問題時,史美倫的回答是:“感謝大家的關心,我不愿意澄清,也不作任何評論,待遇會很合理”。記者進一步問:“那是不是可以肯定,不是3000元?”史美倫則笑而不答。
據悉,中國證監會將會在北京為其提供住所,她將常駐北京,承擔全職工作。她2月28日結束在香港證監會10年的工作后,3月15日在北京正式就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一職,目前還不知道明確的限期,她只是答應會為中國證監會服務2年。
作為政府官員,她一定會遵守所有適用于其他公務員的行為規則。去年6月她宣布將辭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一職之后,沈聯濤曾向她表示國內有證監會副主席空缺,其后內地朋友也與她進行接觸。她去年年底與中國證監會接觸,洽談出任新職,并于去年年底放棄美國護照,改持香港特區護照。對于真的能夠獲此重任,她表示感到非常光榮,認為這對于國家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對于她個人來說也是個新的嘗試。
從今以后,可能會有更多海外人士參與中國政府的工作,不一定局限于金融領域,可能還有其他專業。至于能夠被委任的原因,她相信這與其在香港證監會的經歷有關,而這方面的經驗對于中國證券市場的改革可能有所幫助。之所以接受委任,她認為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她由此可以參與內地金融市場的發展,為國家服務,富有挑戰性。她希望能夠多了解內地的市場,盼望與內地的同事攜手合作。
單刀赴會 常駐北京
史美倫與擔任香港興業公司董事的丈夫查懋成在美國留學時是同學,兩人情深義厚,相當恩愛,他們有一兒一女,都在海外,一個已踏入社會,一個仍在讀書。前年摩根士丹利舉辦音樂會,他們夫妻倆手挽手出席,非常親昵。“我先生十分支持我,沒有他的支持我是不會做的”——史美倫談到決定接受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一職時語氣肯定地這么表示。她還說,家人也很支持她的決定,如果沒有丈夫的體諒和鼓勵,無法開展工作。先生也同意她留在北京,自己做京港兩地間的“空中飛人”。所以,她已經沒有后顧之憂,可以“單刀赴會”
新人上任 股市“利好”
人們從史美倫的履歷中發現,她不僅是香港證監會副主席,曾擔任財務總監,而且與現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高西慶同列于“香港聯交所第二板市場工作小組名單”之中,并且是香港創業板早期籌劃的歷史見證人之一。這無疑對可能于2001年推出的內地創業板是個不小的“利好”。
中國創業板是投資者一直關注的焦點,從技術層面上看,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投資者在爭論和等待中最終沒能在2000年看到創業板──這一“中國經濟邁向21世紀的標志性事件”的誕生。創業板的推遲,除了受去年年底凜冽的海外創業板寒風的影響外,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認為,創業板費盡“周折”是因為沒有法律依據。而不少專家提出,創業板面臨更多的障礙是建立創業板所需要的制度調整:創業板為誰服務,什么樣的企業能上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能不能保證以及監管能否跟得上等問題都成為爭論的焦點。
對此,史美倫有自己的看法。在香港創業板設立前,史美倫發表過一篇名為《第二板市場的監管與環境問題》的文章提出,第二板市場是為那些規模小、歷史短,但贏利前景好的企業提供一條通向公眾的股本融資渠道;如果內地企業希望申請上第二板,企業的選擇和審批過程如以市場選擇為主并不受不適當的行政干預,則投資者有信心、有熱情,反之則投資者態度難以預測,這一態度也許不表現在買與不買上,而是反映在買的價格上;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是監管者的首要職能。在證券市場上,對投資者的保護主要是通過強制性要求發行者披露信息。但由于小企業自身的缺陷,信息披露的標準要打折扣,因此要研究如何在利于上市和利于投資之間取得一合理的折衷;中小企業股票由于總量小,易于被少數人操縱,所以有必要對這些股票的交易進行監察。
對于二板市場的信息披露問題,史美倫近日一再地強調:創業板市場的確存在交投的風險,因此要更強調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對于公司在商業方面的運作,在信息充分披露后,監管者沒有必要替投資者作出決定。但如果將監管僅理解為信息披露,就存在著較大的片面性。就基本的市場架構、市場規則方面來說,保持市場穩定、提供健全的制度顯然是監管者的責任,這對于任何市場,任何“板”來說都是一樣的。中小企業的風險大,只能靠好的成長性來吸引投資者。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創業板有個嚴格的監管機制,規范化程度更高,信息披露更嚴。香港創業板市場從開設至今,經歷了大起大落,史美倫作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之一,曾面對過的市場障礙和規則漏洞,將是中國內地創業板發展過程中不可多得的經驗。
國企上市 再添“幫手”
史美倫到內地就任,還使人聯想到未來國企海外上市的發展規劃。1991年,正值內地證券市場剛剛起步,香港許多人提出香港應該有特殊集資指向的第二板。“后來,我們覺得與其給小企業弄個第二板,不如爭取給內地的企業建個融資的渠道。內地的市場要改革,要開放,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笔访纻愓f,“當時并沒有明確說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不過人們印象中比較好,而且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基本都是國有企業。那次研究討論的結果是產生了H股。當然,H股以后又有紅籌股!倍嗄陙,史美倫為推動H股到港上市做了大量的工作,當年籌備H股來港上市,面臨著兩地法律、會計均不同等問題,而香港在上市條例方面,特別為H股上市增加了一些規定,補足了國內法規方面的不足。在這種背景下,既當過律師,又曾為財務部助理總監,并且在H股上市過程中,對內地國企海外上市面臨的問題頗為熟悉的史美倫,將來在協助上市國企達到一定標準,吸引國際投資者,從而加快推動國企的改革進程應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幾年前,香港聯交所前任主席梁定邦受聘擔任中國證監會的首席顧問,他的到來,給中國的證券市場帶來了許多先進的運作經驗和監管理念,而這一次史美倫的到來,相信也會對完善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起到積極的作用。(本刊駐香港記者 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