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本報昨日報道了有關機構未獲資格認證便邀請所謂“臺灣股評家”開免費講座消息后,在證券咨詢行業造成很大反響。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證券咨詢行業應當在現行法律框架內規范發展,公平競爭。
南方證券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李啟亞認為,這個事件暴露了投資咨詢業務的管理和開放難題。這個問題應該從兩方面看,首先,從我國現行證券和期貨相關法規政策來看,境外人士或者境外機構在國內從事證券市場投資咨詢工作,必須先取得市場“準入證”,從政策上看這幾家所謂“臺灣股評家”的咨詢活動是錯誤的;其次,從證券市場未來發展趨勢來看,這也許是一個信號。在中國入世大局已定的大環境下,證券市場、金融市場都面臨向外開放、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挑戰,證券市場咨詢業又何嘗不如此,成立中外合作基金成了業內人士的共識,那么,將來是否可以考慮成立中外合資或外資控股下的投資咨詢機構?
上海金信證券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康和海通證券研究所所長金曉斌認為,這些機構的行為最起碼是“違法競爭”,這樣的機構既沒有得到有關資格認證,其從業人員也沒有經過嚴格的考核篩選,很容易對投資者形成“過度承諾”,通過這樣的“股評人士”之口出來的投資咨詢意見有多少可信度?而且萬一投資者因聽信這些“咨詢意見”并造成經濟損失,也無法得到相應的法律保護。
北京新蘭德證券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天甫和萬國測評董事長張長虹[微博]則認為這些機構的行為有可能造成投資咨詢行業的混亂。證券咨詢行業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從不規范走向規范,從業人員從“股評家”發展到有資格認證的“證券分析師”,整個證券咨詢行業處在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當中,形成了自己的行業規范,包括不能向投資者承諾收益、分享利益等,這些沒有取得資格認證的機構和“股評家”混淆其中不但會造成投資者不必要的損失,而且有可能影響整個投資咨詢行業的聲譽。
華泰證券副總裁王一軍表示,證券咨詢行業在任何國家地區都是一個相當嚴肅的行業,都要按有關法律制度進行嚴格規范,目前大陸的證券市場還未完全對外開放,即使真有“臺灣股評家登陸上海”,也必須遵照大陸的法律取得從業資格。同樣,目前大陸的證券分析師如果要到臺灣去辦“股評會”也要遵守臺灣的有關制度進行登記,雙方可以在合法、公平的基礎上展開競爭。
有關人士還表示,由于97年以前證券咨詢公司只需要去工商部門登記就能開展有關業務,97年以后行業規范包括資格認證制度才慢慢建立,一部分已經成立的咨詢公司未獲得資格認證,但出于生存考慮依然違規開展類似業務,這一現象在許多地方都存在,應該得到規范。(金燁 戴涵)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