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不滿部分QFII不作為 稱可能采取嚴厲措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2日 09:5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汪濤 上海報道 QFII正遭遇一場信任危機。 5月28日,首批QFII資格于2003年5月27日“新鮮出爐”后的一年零一天,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馬德倫向外界透露,截至3月底,QFII獲批額度中共有88億元人民幣投資于證券市場,占總投資額度的63%,其余37%被QFII們“束之高閣”,存放在銀行中。 “這是令監管層頗為不滿的投資比例,該數字背后,部分QFII不作為的態度,清晰可辨。”某QFII負責人表示,“但并不能代表全部QFII的意圖,過去一年里,大部份QFII在投資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物力、財力。” 也是在5月28日這一天,外管局對QFII做出了措辭嚴厲的表示:如發現QFII有投機的目的,長期將資金存放銀行,外管局不會坐視不理,將采取措施進行限制,直至將這類QFII勸退。 按規定,QFII的托管銀行每月定期向證監會和外管局提交報告,反映投資比例和現金比例。在QFII向監管層遞交的年度報告中,必須反映其一年的投資狀況。監管層應該是從這些報告中了解到QFII的動態。 “野村嫌疑” 一石落水,層浪迭起。外管局方面的表態很快在圈內飛揚開來。 “暫時還沒有收到外管局方面要求調查的通知。”某QFII負責人透露,但其內部將開始嚴肅對待外管局提到的問題。 不止QFII們的神色開始慌張,一些“傳言”也被迅速制造出來。“有家日資QFII非常‘低迷’,在較早拿到QFII額度后,大部分資金都是銀行存款。”幾家托管行和券商處傳出消息稱,該日資機構為日本野村證券。但該說法并未得到野村方面的證實。 野村證券進入中國內地的時間較早,其首期獲得QFII資格更使其聲名顯赫,而其與茉織華(資訊 行情 論壇)的緊密關系,早已為內業熟知。 當年茉織華發行B股時,野村證券就重倉持有,最高持有比例達到25.86%。同時,茉織華第一大股東日本松岡株式會社所持有的8838萬股也一直托管于野村證券。 市場人士認為,即使從套利的角度,野村證券也有可能買入茉織華A股,給茉織華“安裝”上QFII概念。 事實上,這只是某些市場人士的一個炒作題材。截至2003年12月31日,野村證券所持280萬股茉織華與此前相比并沒有任何變化。 2003年5月27日,與瑞士銀行一起,野村證券成為最早獲批的QFII,同年6月6日外管局批準野村證券5000萬美元投資額度。 與申請時的積極相反,取得QFII資格后,野村的低調使人覺得它好像一下子陷入了沉寂,一年以來,不管有關于QFII的新聞怎樣的風生水起,在公開信息上,很難尋覓到有關野村證券投資的消息。 信息的盲區并不能證明野村投資也處于盲區,因為根據相關規定,QFII沒有義務公開其投資狀況,相關情況需要托管銀行的月度和年度報告才能認定,而托管銀行的資料外界也很難知悉。 正是有了這樣的規定,再加上沉默,野村因此遭到業內的猜疑,成為現在被關注的焦點。但假設野村的5000萬美元全部放在銀行中,也僅占QFII總獲批投資額度的2.94%,與占37%“閑置資金”相比,相差太遠。 同樣曾被業內關注過的QFII還有荷蘭商業銀行(ING)。2004年2月1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削減荷蘭商業銀行QFII投資額度,由2003年10月22日批給荷蘭商業銀行的1億美元,削減為5000萬美元。 根據《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合格投資者自取得外匯登記證起三個月內未足額匯入本金的,以實際匯入金額為批準額度。”荷蘭ING恰恰觸犯了這條“軍規”,在投資額度有效期屆滿前實際匯入5000萬美元,荷蘭ING把原因歸咎于客戶需求低迷。 據熟知荷蘭商業銀行業務的人士透露,ING雖然額度遭遇削減,但在交投上表現比較活躍,5000萬的額度已基本用完。 大行心理 “總體來說,促成QFII不大活躍有諸多因素,對中國內地證券市場比較陌生占很大的比重,但也不排除投機心理的作用。”業內人士表示。 正如外管局發言人所言,與部分QFII的不冷不熱相比,大多數QFII表現出極高的熱情。瑞士兩家投資銀行的爭鋒就是一個看點。 4月底,瑞士銀行主要負責中國內地A股研究的“當家花旦”陳昌華“轉會”至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以下簡稱瑞士信貸)。此前,瑞士信貸已從德意志銀行等處“邀請”了諸多優秀的中國A股分析師。 瑞士信貸此舉不是偶然。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太地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磊洛曾向外界表示,“客戶對中國A股有著強勁的需求,資產管理經理們認為有必要把大量資金投向中國。” 4月初,瑞士信貸不滿足2003年10月獲批的5000萬美元額度,計劃將其投資額度提高至7.5億美元,直逼現有8億美元的QFII額度上限。若申請獲批,該行有望成為中國股市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一舉超過瑞士銀行。 瑞士銀行當然不會坐視對手的“挑釁”,隨即放出風聲,“正在考慮向監管機構提出申請,要求把QFII規定的配額提高2億美元”。并表示,“額度越多越好”。 此前在2003年6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其投資額度3億美元,幾個月后,瑞士銀行再次攬得3億額度。 統計顯示,QFII制度正式啟動以來,12家QFII總共獲得17.75億美元投資額度,其中17億美元結匯成140億元人民幣。在運行一年的過程中,各家機構對投資額度的“訴求”表現迥異。 目前共有四家QFII申請增加了額度,分別是花期環球金融(從7500萬美元增至2億美元)、匯豐銀行(5000萬美元至1億美元)、德意志銀行(5000萬美元至2億美元)、瑞士銀行(3億美元至6億美元)。 某QFII解釋,增加額度的QFII在市場一般比較活躍,否則監管層不會同意其申請。 除了剛剛完成結匯的日興資產(5000萬美元),以及5月份拿到額度的渣打銀行(7500萬美元),瑞士信貸、高盛均不同程度表示有意繼續增加額度。 而表現相對“淡泊”的三家為野村證券(5000萬美元)、摩根大通(5000萬美元)和摩根斯坦利(3億美元)。在監管層明確表態后,這些QFII的動作值得關注。 監管層出招 據外管局人士介紹,對個別QFII在較長時間內銀行存款比例過大問題,外管局較早就給予了關注。 監管層設計QFII的初衷是利用QFII推動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發展,吸引資金到內地證券市場進行投資,同時可以使內地以外的投資者享受到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收益。但如果QFII持幣觀望,反而會造成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某QFII負責人表示,此次外管局的表態則透露出其今后監管的三層意思: 首先,將在適當掌握審批節奏的前提下,在總規模之內,盡量將投資額度核發給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機構投資者。 其次,單家QFII所批投資額度不會過大,這一方面有利于QFII主體多樣化,另一方面也防止QFII主體不均衡而可能引發對市場的不良影響。 另外,如果QFII出于對匯率和利率投機目的,長期將資金存放銀行而不投資國內證券市場,那么監管層將采取措施對這類QFII進行限制,直至將其從我國證券市場勸退。 知情人士表示,總體而言,監管層對QFII的態度是支持的,但積極之外,監管層考慮到了其中的消極因素,外管局則需要顧慮更多的因素。 從海外經驗來看,監管層在QFII初期比較注重投資行為,采取審慎的原則可以理解。 客觀地講,中國目前17億美元的QFII資金量不是太大。監管層真正需要顧慮的是,在目前的17億美元變成170億美元甚至更多前,如何使QFII制度框架更加完善,對QFII的審核如何保持透明,以及如何保持制度的一致性。 因此,某QFII表示,“目前的審核過程中,不確定因素過多。由于QFII需要與客戶溝通,如果額度的審批不確定,業務擴展必然受到影響,投資者對國內市場的興趣將受到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