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中小企業板帶來新希望 深金融中心夢想復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8日 09:56 南方都市報 | ||||||||||
南方網訊 今年2月23日,在深圳政協會議的專題議政會場上,有記者向時任深圳代市長的李鴻忠提出了“深圳何時重發新股”的問題。對此,李鴻忠的回答非常意味深長:“我們已經看到了希望之船的桅桿!”昨天(5月17日)傍晚,深圳主板市場將設立中小企業板塊的消息讓深圳真切地看到這艘希望之船的身影。盡管這一消息有些姍姍來遲,但它標志著深交所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漫長等待終于迎來了即將重發新股的春天,原已似乎遙不可及的深圳金融中心夢想開始復蘇。
三年苦等有了結果 早前設想的創業板相比,中小企業板塊并未一步到位 自2000年以來,對創業板何時推出,以何種形式推出,一直爭論不休、猜測不止。昨天的消息可以說給這一爭論與猜測畫上了一個句號。 據了解,中小企業板塊實施方案將遵循審慎推進、統分結合、從嚴監管、統籌兼顧四個原則,在現行法律法規不變、發行上市標準不變的前提下,在深交所主板市場中設立的一個運行獨立、監察獨立、代碼獨立、指數獨立的板塊。針對中小企業板塊的風險特征,在交易和監察制度上作出有別于主板市場的特別安排:一是改進開盤集合競價制度和收盤價的確定方式,進一步提高市場透明度,遏制市場操縱行為;二是完善交易信息公開制度,引入漲跌幅、振幅及換手率的偏離值等監控指標,并將異常波動股票納入信息披露范圍,按主要成交席位分別披露買賣情況,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三是完善交易異常波動停牌制度,優化股票價量異常判定指標,及時揭示市場風險,減少信息披露滯后或提前泄露的影響。同時,根據市場發展需要,持續推進交易和監察制度的改革創新。 盡管與早前設想的創業板相比,中小企業板塊并未一步到位,但深圳停發新股三年多時間苦苦等待終于有了結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板塊的推出最實質的內容就是深交所重發新股。”一位證券人士昨天向記者說。專家表示,深圳建立中小企業板,不但為深交所恢復新股發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且可以使滬深兩個交易所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確。滬、深證券交易所功能互補,遙相呼應,有利于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豐富資本市場層次,改善資本市場結構,從而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停發新股損失巨大 網絡高科技泡沫破滅致使境外創業板元氣大傷,深圳創業板計劃一擱三年多 新股恢復發行標志著深圳金融的春天將再度降臨。但在這一場等待之中,深圳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1999年下半年,中國證監會正式提出在深、滬交易所專門設立高新技術企業板塊。在美妙前景的誘惑下,一時間群雄逐鹿,2000年8月,深交所公布創業板的相關規則,標志深圳在這場角逐中最終勝出。 就在此時,深交所主板市場很可能被并入上交所的傳聞開始在業內流傳。據說為了保證深圳的主板市場,深圳市主要領導都在北京“陳情”,力陳撤銷主板對深圳經濟的利害關系。最終,深圳艱難地取得了主板暫時不并遷往上海的承諾,但從2000年9月開始,深圳不再發行新股。在納斯達克股指屢創新高的情況下,很多人都認為創業板開設已近在咫尺。 就在深交所滿懷憧憬,業界樂觀地以為創業板即將推出之際,作為榜樣的納斯達克卻一氣跌到谷底,其東京市場也被迫撤銷。在納斯達克的帶動下,香港的創業板也從1000點跌到100點,境外其他創業板也都現出了頹勢,德國甚至還關閉了開辦6年的創業板。而在網絡高科技泡沫破滅致使境外創業板元氣大傷的同時,中國的主板市場又接連查處了中科創業、億安科技、東方電子、銀廣廈等系列大案要案,主板市場不規范,二板上市更加危險,為此,中央決策層為防范金融風險考慮,將創業板暫時擱置案頭,這一擱就是三年多。 棄深投滬曾漸成趨勢 停發新股造成深圳經濟震蕩,人才蒸發,深交所這個深圳的資金蓄水池也日漸干涸 以停發新股為代價換取設立創業板時,深圳是個躊躇滿志的少年,未曾想過這一人生設想會因不可抗拒之因素而中斷。不夸張地說,設想未果的殘酷現實曾讓很多人抱頭痛哭,“真的害慘了很多人”,深圳一位證券公司工作人員的痛感至今尚未消除,他在這場嬗變中煎熬了三年多。 就個人而言,停發新股不僅使曾經日進千金的證券從業人員收入縮水,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從觥籌交錯“蜜月”期轉至平淡無奇。國信證券總裁助理何誠穎曾經有個很重要的一個社交圈子,便是那些被深圳證券市場光環吸引而來的師兄弟們,“以前大家經常來往,現在都跑到上海去了,很少聚了!”何認為,人才轉而北上,是深交所停發新股最大的損失。《深圳,你被誰拋棄?》作者咼中校說:“感覺機會越來越少,個人發展空間極度受限。”在停發新股的日子里,咼從證券業轉行至房地產,而他原來的一部分同事也轉戰上海,部分人則轉了行。 人才蒸發同時,深交所這個深圳的資金蓄水池也日漸干涸。原來滬深兩市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流通市值都相差不多。據不完全統計,停止IPO的兩年中,深市累計流失二級市場交易資金達到4695億元,平均每月187.8億元;平均每月流失印花稅收入3756萬元,到2002年,印花稅收入累計流失近10億元。這些數字裝在深圳證券市場的始作俑者們心里,隱隱作痛。 人走了,財散了,投資者也變心了。停發新股后的三年中,棄深投滬已演變成一種趨勢,進一步加劇了深市的交易萎縮。由于深交所這一“金融心臟”的跳動日益微弱,深圳金融業也繁華殆盡。部分證券公司已遷址上海,一些新組建的,尤其是具有外資背景的證券公司也棄深投滬,例如中銀國際證券。 在深圳證券業從業11年的何誠穎百感交集地用數據說明了傷痛。 到2002年底,注冊于深圳的證券公司17家,注冊于上海的14家,深圳在數量上稍強,但“體質”不如滬。 巨大的資金流涌向黃浦灘,卷走的不僅是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一些土生土長于深圳的銀行、保險公司也開始“背井離鄉”。去年,平安保險悄然將壽險總部和投資管理中心等核心部門移師上海讓深圳痛心疾首。深交所停發新股對深圳金融業和經濟發展生產的震蕩,直接動搖了深圳欲成為全國金融中心這一夢想的基石。 中小企業從此融資有道 中小企業板塊只是第一步 成思危提出“三步走”方案,時機成熟時深交所再成立二板市場 社會各界對深圳經濟前景曾產生憂慮,去年《深圳,你被誰拋棄了?》一文更是將這種憂患推到了極至,新股的停發以及創業板的遲遲不推出都是這種憂慮意識的重要源頭。 “希望老領導、老專家們能反映一下深圳的心聲,把深交所停發新股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去年深圳下一步改革方案論證會上,副市長張思平希望中央部委和北京的專家學者們為站在十字路口的深圳鼓與呼。事實上,停發新股后,深圳政府高層無時無刻不在爭取創業板的盡早開辦。深圳市政府高層、業界以及證監會官員也在多次場合對此表態。與此同時,深圳也沒有獨抱開設創業板這棵大樹,而是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借勢香港,將深圳定位為國際化大都市。 一方面,深圳沒有放棄金融業的核心地位,為了重振金融業信心,深圳推出了扶持金融業發展“18條”及實施辦法,市委市政府領導在多種場合都表示要大力發展金融業。在去年的“中國基金論壇”上,李鴻忠在致詞中指出:“今年以來深圳市政府采取了力度空前的措施來支持金融業的發展,目的是為了使深圳成為最適合金融業發展的一塊熱土。” 金融業也未因失落而停滯不前,2003年末,深圳市所有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7100億元,比年初增加1180億元,增長20%;貸款5425億元,比年初增加1005億元,增長23%.另一方面,深圳也著手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上調整產業結構,穩步提高經濟增長效率。 經過三年多的調整,業界逐漸回歸理性。高新技術產業周期性的疲軟漸行漸遠,境外創業板也逐步恢復元氣,其監管機構更著手制定相關規則,摒棄概念炒作、種子公司,轉為注重公司質量,吸收已有一定成長基礎的創新高科技中小企業。 在內地逐步對創業板恢復信心的同時,創業板遲遲不開也已直接影響到全國大量中小企業的成長。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滿足各種企業融資的需要已迫在眉睫。2003年春天全國“兩會”期間,廣東省部分政協委員與人大代表分別提交了提案與議案,提出在深圳主板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恢復新股發行。當時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親臨會場,表示將“認真研究”。2003年8月中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提出一個“穩妥”的“三步走”方案,即先在深交所設立科技板塊,時機成熟時再把這個板塊分立出來,成立二板市場,其指導意義不言而喻。 重新定位深交所市場功能 建中小企業板,可為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搭建直接融資平臺 “股市缺的不是錢,而是好的投資品種,深交所重發新股對股民而言是個利好消息,質量好的股票多,股市就能活躍”。多位專家不約而同表達了這個觀點。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國的儲蓄存款超過10萬億元,如果深交所在恢復新股發行時注重質量,就能吸引大量資金流入股市。 查振祥教授認為,由于目前存在雙軌制股份(法人股國有股以及流通股),造成上市公司只顧圈錢不注重業績的怪象,影響了股市的發展。因此在深交所重發新股的時候,就要力爭上市公司以民營為主,不要有國有控股企業,盡量全流通。 建立中小企業板,可以為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搭建直接融資平臺。也就是說,中小企業板不僅僅為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它的上市對象有兩類:一類是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型中小企業具有高增長性、企業活力和適應性、穩定性的特點。另一類是創業型企業,即在產業生命周期中處于創業初期或種子階段的中小企業。這類企業具有經營歷史很短、市場需求不確定、盈利能力不穩定、破產風險較大的特點。 深圳建立中小企業板,不但為深交所恢復新股發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利于深交所的市場功能重新定位。今后上交所將主要為業績相對穩定的大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深交所則定位于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的融資市場。兩者功能互補,遙相呼應,從而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股權分置仍未解決 現在,中小企業板會產生諸多“贏效果”似乎成了不爭的事實:中小企業融到資金,風險投資商找到退出途徑,而投資者又多了一個發財機會(按照“規律”,首批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股票必炒無疑)。然而在這呼聲甚高的時候,投資者的心中也形成了一些憂慮:短期內不搞全流通,會不會增加投資的風險呢?深交所恢復新股發行無疑會分流主板市場的資金,這對低迷許久的股市而言會不會雪上加霜呢?就此,我們不妨為中小企業板把把脈,也作點冷靜的思考。 “全流通”心結難解 眾所周知,國內主板市場的股權分置問題由來已久。股權分置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阻礙。盡管多數學者及資本市場業內人士認為,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以全流通方式發行更有利于創業板的發展。但考慮到國內證券市場的現狀,出于審慎的考慮,中小企業板短時間內不會實施全流通發行,這就意味著股權分置的問題仍然存在。 “中小企業板能否實現全流通遲遲沒有定論,使創投資本沒有投資信心,作為投資機構來講,它一定是有了好的退出渠道以后才能再進行經營和投資,投資人肯定不會光掏錢不收割。”一位風險投資公司的老總如是表示。 以分流主板資金為代價 可以說,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狀況具不具備在主板以內開設第二個市場的條件,不僅僅是一個名稱、門檻高低的問題,還是一個市場承受力的問題。中小企業板的推出以直接分流主板資金為代價,這對剛剛結束長達兩年多調整的主板市場將會有怎樣的影響,大家不得而知。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由于中小企業板塊的流通股都是小盤股,目前通過審核即將上市的企業也僅有幾十家左右,因此對股市的沖擊不大。 另外,中小企業板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樣的企業和多大規模的企業屬于中小企業,是一個很難界定的問題。特別是在股權分裂的情況下,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同時存在與數量差異就使得這種確定成為更困難的問題。 對深滬競爭現狀影響不大 具體到深交所而言,中小企業板獲批、即將發行的新股將成為深圳金融業再起風云的助推器。但這能改變近年來上海金融市場風云突起、深圳金融地位一再下滑、陷入暫時困境的局面嗎? 因為毗鄰香港,深圳得以迅速騰飛;同樣因為毗鄰香港,在確定上海和深圳誰是國際金融中心時,決策層注定要向上海傾斜。很明顯,即使恢復新股發行,深圳也難以撼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深交所發行新股對上交所影響不會很大,”多名業內人士如是說。一個事實是:即使深交所恢復新股發行,恐怕也難以和上交所抗衡。一直研究深圳金融定位的國信證券綜合研究所所長何誠穎博士透露:去年通過發行審核的新股之中,5000萬股以下的中小企業板塊數量遠不及5000萬股以上的大盤股。 “要避免兩者惡性競爭,管理層就要盡快在法律上制度上明確深交所的市場定位”。何所長認為,由于真正具有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往往是不可多得的優質上市資源,且將很快發展成大型企業,因此,“流通股在5000萬股以下只能是暫時的劃分標準,如果不盡快通過法律形式明確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深滬兩交易所對中小企業板這塊優質資源的爭奪將難以避免”。 深圳到底要走一條什么路呢?深港合作被許多專家視為必然選擇,但在目前兩地法律體系、貨幣體系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聯合只能是將來的方向。首都經貿大學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教授認為,深圳目前背靠內地應該“以我為主”,踏踏實實地發展,如果現在就和港交所聯合,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以誰為主、兩個創業板的連接及監管等一系列問題將決定深交所的路會越走越窄。 熱效應 “今年以來深圳市政府采取了力度空前的措施來支持金融業的發展,目的是為了使深圳成為最適合金融業發展的一塊熱土。” ——深圳市長李鴻忠 “股市缺的不是錢,而是好的投資品種,深交所重發新股對股民而言是個利好消息,質量好的股票多,股市就能活躍。” ——專家 冷思考 “中小企業板能否實現全流通遲遲沒有定論,使創投資本沒有投資信心,作為投資機構來講,它一定是有了好的退出渠道以后才能再進行經營和投資,投資人肯定不會光掏錢不收割。” ——某風險投資公司的老總 “流通股在5000萬股以下只能是暫時的劃分標準,如果不盡快通過法律形式明確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深滬兩交易所對中小企業板這塊優質資源的爭奪將難以避免。” ——國信證券綜合研究所所長何誠穎 作者:記者 李斌 杜雅文 方常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