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企業年金有望入市 《試行辦法》即將推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23日 08:23 深圳商報 | |||||||||
【本報訊】孕育五六年之久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草案)(下稱《試行辦法》)終于在2004年的春天出現突破。 有關《試行辦法》將會在5月1日正式公布的說法,目前有了最新的進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銀監會、證監會、財政部、稅務總局已經就《試行辦法》會簽過了。“將會很快出臺。”一位基金公司年金運作部門的人士說。
一塊“新奶酪” 依照《試行辦法》第三條的規定,企業年金運作應該包括以下各方:年金受托管理機構(下稱受托人)、年金賬戶管理機構(下稱賬戶管理人)、年金托管機構(下稱托管人)和年金投資管理機構(下稱投資管理人)。 在目前市場上,有希望參與年金運作的有:企業年金理事會、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等。與市場其他類主體相比,基金公司更積極主動地去擔當更多的角色,原因是目前基金公司業務相對比較單一,一般基金公司除了管理幾只證券投資基金業務之外就沒有其他業務可做,而企業年金的發展前景為基金公司展現身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0年底,我國企業年金積累總量為191.9億元,人均3425元;2002年,年金類業務保費收入達到380億。按在《試行辦法》第八章《收益分配及費用》中規定,幾項費用合計最高比例也不過1.8%,但是企業年金的市場容量和發展速度蘊藏著巨大投資機會。專家分析,未來企業年金每年增長規模將會達到1000億元,在2010年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2030年達到1.8萬億元。 如果按照此規模、發展速度和1.8%的費用比率計算,每年中介服務機構可以從年金增量資金中獲利18億元,在2010年后,每年年金市場可以為中介機構提供超過180億元的收入。 面對一個年均180億元凈收入的巨大市場,從2000年起,各家基金公司就開始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等單位進行密切地接觸和合作。進入2004年,基金公司動作更加勤快,相關的研討會、論壇不斷,3月18日,博時基金養老基金的網站正式開通,系列現象被認為是企業年金入市的信號。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券商更多是在“靜觀其變”。即使是中國人壽、中國人保這樣的大公司目前也沒有專門將年金劃歸專職的部門運作。 運作模式 對于企業年金的運作模式,市場仍頗多揣測。 簡單便捷的直接保險模式成為企業年金市場化初期的首選。比較具有典型的案例是:2003年,中國電信將近8億規模的企業年金分別給中國平安保險和中國人壽來運作。 第二種模式就是由企業成立職工理事會,由理事會負責年金的投資和委托投資,典型案例是揚子石化從1994年起就設立了企業年金,規模大約為7至8億元,平均年收益率為10%。 第三種方式是企業將年金委托給地方社保,由地方社保再委托給基金公司運作。2003年,上海企業年金發展中心就將企業年金委托給部分基金公司和投資公司,分別通過多個賬戶投資于6只股票。 對于以上幾種模式,業內人士認為都存在風險和不足之處。“就拿購買保單來說,一旦購買保單,年金就轉化為保險公司的資產,從理論上講,保險公司也有破產的可能性。” 第二種模式的缺陷是:由于無法可依,很多企業的年金運作已經陷入困境;而第三種方式則無形中增加年金運作的環節和成本。所以,選擇合理的年金運作模式已是企業的需要和市場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