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交易所交易基金角力 深交所LOF有望奪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22日 09:5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云菲 深圳報道 由兩大交易所主導的今年基金業最大創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已進入收官階段。 2月10日,一向高調鼓吹ETFs的上交所開始在媒體上發表由業內各知名研究機構獨立完成的“上證聯合研究計劃——ETF專題”的各項成果,主要內容涉及到ETF市場需求、產品發行方式、運作模式、套利可行性、180指數流動性、國際經驗等各個方面。 與上交所熱炒ETFs相反,深交所對于LOF的進展三緘其口。但是,深交所綜合研究所關于“ETFs與LOFs策略研究”課題早在去年底就已完成。 據接近深交所的消息人士透露:“深交所的LOF方案已送達主席辦公會,進入審批最后一關,有望近期獲批! 業界的人士認為,深交所的LOF方案比上交所ETF方案更成熟、更能切合中國證券市場現實。 ETFs爭奪中,深交所可望先拔頭籌。 超越指數之爭 在交易所交易基金的競爭上,上交所一直先聲奪人。 2002年6月在隆重推出上證180指數前夕,上交所就開始為ETFs造勢,提出“我國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條件已經成熟”。 此后,由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社科院聯合完成的一份《我國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可行性研究》課題報告中也指出,我國推出ETFs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受困于暫停發行新股的深交所不甘落后。 2002年9月,深交所指數總監趙文奇透露,深交所將推出巨潮系列指數,并進行了巨潮指數ETFs的方案設計工作。 其后深交所還公布了一份有關發展ETFs的必要性、當前的主要障礙及對策的研究報告,指出推出ETFs有助于解決中國投資者“只賺指數不賺錢”的難題。 不過,為了后發制人,深交所力推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不是像上交所那樣照搬美國的ETFs,而是采取類似德國、澳大利亞的上市型開放式基金LOF。 談到ETFs和LOF的區別,深圳一位基金人士分析,“深交所的LOF提供的是一個交易平臺,讓大家在上面跳舞,在這個平臺上,基金公司可以做很多的事,包括封閉基金的封轉開上市交易、開放式基金的上市交易;上交所的ETFs只能是根據其180、50指數針對性地開發幾個有限產品,一般來說一個指數基金只會給一家公司做! 這位基金界人士評價,深交所的競爭策略避開了與上交所進行指數競爭這個層次,它的視野更開闊,未來發展空間更大。 盡管上證聯合ETFs專題報告認為,在中國現行法律環境和技術系統框架下,ETFs的實務運作沒有實質性障礙,但一位不具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ETFs進入實際操作仍有不少障礙: “由于ETFs一攬子股票和基金份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一般投資者要通過券商才能實現ETFs的操作,這就要求券商要做好程序化交易的設備準備、風險測量工具的技術準備以及專業經紀隊伍的培訓。而目前國內做好準備能參與ETFs交易的券商只有二三家! “另外,由于ETFs特殊的一級市場交易方式要求一攬子股票的非交易過戶,而現有登記結算規則中對非交易過戶限制則非常嚴格! “相反LOF是兼具封閉式基金交易方便,交易成本較低和開放式基金價格貼近凈值的優點,是現行法規下較適合中國市場的ETF變通品種! 這位業內人士指出,LOF的實質是解決了開放式基金上市交易的問題,LOF的投資者可以像買賣封閉式基金一樣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在股市買賣已存在的開放式基金份額,也可以通過基金的代銷或直銷網點進行申購贖回。在此之前,封閉式基金只能在二級市場交易,開放式基金只能在一級市場贖回,兩者的銷售老死不相往來,LOF的推出,打破了兩者間的鴻溝。 “交易方式的改變其實是前進了一大步,它提高了交易方便程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對中國投資者更有利!彼e例說,交易所交易非現場客戶來回成本只要千分之二,但銀行買賣成本在百分之一點五,而且至少一個小時才能搞掂。 這位業內人士指出,去年臺灣推出了ETFs產品,但是運作得不是很成功,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案例。 他分析,美國推行完全被動的復制指數、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是為了避免繳納資本利得稅,但在中國本身就不用繳這個稅;中國問題是印花稅高、交易成本高;美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更適合推行ETFs,但中國個人投資者比較多,推行LOF顯然方便個人投資者交易。 指數基金產品不會成為市場主流? 據了解自1993年美國推出第一只ETFs以來ETFs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迅猛。十多年來全球共有12個國家和地區相繼推出了280多只ETFs管理資產規模達2100多億美元。 ETFs作為一種新的投資品種在股市下跌時仍能保持較高增長的勢頭。 以美國為例2002年股市大幅下調傳統開放式基金資產下跌8.4%而ETFs增長23%。深滬交易所熱炒ETFs,自然引起國內的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高度的關注。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介紹,目前圍繞著ETFs在中國市場“著陸”兩種方案,基金證券公司也逐步形成兩個籌備ETFs的“陣營”。部分注冊地在廣東、深圳的基金管理公司積極配合深交所準備LOF方案,而相當部分京滬的老基金管理公司則和上交所協調聯手推出ETFs的事宜。 據悉,在LOF準備上,包括博時基金管理公司、融通基金管理公司等多家深圳的基金公司處于領先地位。 早在2002年底就有消息說,深交所和首批LOF的候選管理公司博時基金公司、融通基金公司的相關申請方案均已送達證監會審批。 當時市場預計LOF有望于2003年春節前后獲得批準。但是其后發行的博時裕富指數基金和融通深圳100指數仍是非上市的開放式基金。 雖然無功而返,但可以肯定博時和融通無疑為LOF的推出了做好了準備。另外,走指數化基金產品路線的天同基金對深交所的LOF也很有興趣。 上交所的ETFs的準備上,則是華安基金、國泰基金等公司占得先機。國泰基金公司課題組已完成了《上證180ETFs產品發行及運作管理實務研究》,制定了詳細的上證180ETFs產品管理運作方案。 據業內人士透露,華安基金公司在ETFs的籌備上曾停滯過一段時間,但從今年1月華安基金管理公司與海通、申銀萬國及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簽署ETF合作備忘錄上可以看出,華安基金公司已重新在ETF上提速。另外,地處北京的華夏基金也對ETFs這一創新品種做好了準備。 作為一個創新產品,深滬交易所顯然更愿意挑選一些大的基金公司合作以一炮走紅,因此,目前對ETFs和LOF關注更多的還是老基金公司和擅長指數基金的基金公司。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新興的基金公司對ETFs和LOF關注度不高,甚至不太看好。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說,盡管美國指數基金可以三分天下,但指數基金在中國的市場認知度還是很低,其被動投資理念還需要多一點時間讓市場來接受。 據他所了解,目前市場上的幾只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都感覺到做起來還是有些被動。 這位人士提出一個現實問題,去年上漲的股票就那么二三十只,即使是按照上證50指數復制也不能完全反映市場熱點;而且上交所指數復制的指數基金,只能投資于上交所上市的公司,很難反映中國整體的經濟增長。 他認為,中國市場波動頻繁,指數基金產品不會成為市場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