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走馬換帥”內幕 謀求上市一箭雙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2月09日 11:24 中國產經新聞報 | ||
“最近公司高層領導換人,我們沒心思工作,大家都在觀望。”一投資者在11月21日致電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時得到這樣的信息。 11月28日,公司召開董事會,免去原董事長王曉同董事長職務,由副董事長袁平代理董事長一職。 12月5日,公司召開第二次董事會,選舉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步林為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記者近日從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其實,公司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任命陳步林為投資管理公司的黨委書記,并從任命的那天起就開始上任。關于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早已內定為陳步林,此后開的董事會只是一個形式。 根據規定,作為被推薦的董事長候選人,還需要在股東大會上被選為董事,然后被董事會選舉為董事長并報中國證監會備案后,才算完成所有的法定程序。這大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新人、舊人 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公司由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按持股比例共同發起成立,其主要任務是承接國泰君安證券的不良資產和部分非證券類資產。上海市國資委是其第一大股東。 陳步林曾任上海市財政局局長、稅務局局長、國資辦主任,對于如何管理國有資產自然是輕車熟路。在此前上海國資委對國泰君安證券公司注資時,陳步林就代表第一大股東成為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的副董事長。 一個沒有經過求證的說法是,王曉同原是國泰君安證券公司天津營業部的總經理,在國泰君安投資管理公司成立時被調到上海這邊任董事長。 高層換人的背后 國泰君安投資管理公司高層換人的原因和早在今年2月底國泰君安證券公司高層換人的原因相似,在人事調整背后表現出的是一些股東近年來對國泰君安管理層的表現不甚滿意,其中主要是不良資產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不良資產一直是困擾券商的最大問題。中國證監會機構監管部主任李曉雪,曾在2002年7月初于清華大學召開的“中國國際金融研討會”上,第一次向外界透露國內券商的經營現狀是:截止到2002年5月,118家證券公司的不良資產為460億元,不良資產率超過50%。但業界人士稱,460億元的數字僅僅是謹慎計算的結果,而且,這個數字是在證券公司已經完成了一輪增資擴股和資產剝離后的統計結果。 據了解,券商的不良資產主要有五類:一是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良債權;二是虧損的投資;三是營業部資產;四是早年投資的房地產;五是由于內部管理混亂,跑、冒、滴、漏形成的虧損。到目前,國內多數券商留下的非證券資產中,因房地產投機行為導致的房地產資產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這也是非證券資產的成因之一。 現在各大券商都在紛紛采取各種方式,抓緊剝離不良資產,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國泰君安投資管理公司就是國泰君安證券公司在準備上市時把不良資產剝離出來而成立的,為的是證券公司那邊可以輕裝上陣。 國泰君安投資管理公司成立時照單全收了證券公司的大量不良資產,通過實行平行剝離方案,采用經營的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平行剝離方案效果究竟如何?資產管理公司業績怎樣?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會不會形成新的不良資產?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曾拒絕媒體的采訪,稱“現在還不是時候”。 記者在12月8日又打電話到國泰君安投資管理公司債權部,同樣提出了上述問題,卻被告之“現在問這個問題還不是時候,目前有很多內部問題。”當記者追問是什么內部問題時,債權部的人說“現在還不到披露的時候”。 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實際上處在一個調整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在對一些債權進行收賬。如何處理這些剝離出來的不良資產,也并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實際上,對這些不良資產的處理方法,只是處在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中。 歷史包袱 國泰君安的不良資產要追溯到國泰證券和君安證券合并時。 1999年8月,在國泰證券與君安證券合并時,人們普遍認為是優質的國泰兼并了壞賬累累的君安,但當時一份為此次合并提供的審計報表卻顯示,這兩家公司的資產狀況幾乎同樣惡劣,不良資產比例奇高,都處于破產邊緣。清產核資得出的結論是國泰和君安的資產狀況都不容樂觀,在評估確認兩公司的凈資產分別為171169萬元和105546萬元之后,又明示其逾期債權分別為161668萬元和99498萬元,均占到凈資產的九成以上。 在國泰與君安合并后,新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上海市政府持股比例約為16%,2001年,上海市財政局將其股份劃撥給上海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同年底,上海市國資公司向其他股東收購股權,將其持股比例從16%增持為33%。據上海當地一家媒體披露,這次重組,上海市政府向國泰君安注入了18億元資產,在完成資產剝離時,又與上海市國資局以債轉股的方式將大量無法收回的債權轉移了出去。 上市與資產剝離 早在國泰和君安合并時,主管官員曾表示過優先考慮國泰君安證券公司上市。 在國泰證券和君安證券合并時的董事會上,國泰證券代表股東單位的十幾名董事得知公司因逾期債權過高,要打對折處理為對國泰君安的出資,心里感覺難以接受。 國泰自身就是一家資產負債率相當高的證券公司,但在過去數年中又把大筆款項拆借給他人。其中有9億多元拆給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用于房地產投資和非法國債回購,致使大量債權到期無法回收。據統計,在國泰高達16.1億元的逾期債權中,有8.78億元已逾期3年以上,5.2億元逾期兩至3年。 按照國際慣例,逾期3年以上的債權評估值為零,不滿3年者均需按逾期長短相應減值。 國泰本來的注冊資金總計11.785億元,如今凈資產只能折成90335萬元。投資人當初每1元的出資,現在只能折合成0.77元!有關主管官員曾在不同場合表示,將來可考慮較早批準合并后的國泰君安上市,并將讓其發行20億元金融債。這種“政策性扶持”大大緩解了董事股東們的怨氣。 國泰君安證券公司一直有上市的打算,因為由老券商脫胎而成,不良資產一直是困擾它上市的問題。好在有大股東上海國資經營公司的支持,用自己的一些優質資產置換了國泰君安的部分不良資產,后來公司把不良資產剝離出來,讓它輕裝上陣。 業內人士透露,國泰君安證券公司在成立初期亦深受不良資產的負累。當時,國泰君安證券曾醞釀發售面額達數10億元的可轉債,以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但時過境遷,可轉債發行案已無疾而終。公司發起成立的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國泰君安清理不良資產的最新途徑。國泰君安宣布,盡管兩家公司的股東構成完全相同,但業務上已無聯系。 成立新的公司經營這些不良資產,對國泰君安證券來說,可以從繁重復雜的處理不良資產業務中解脫出來,致力于主業的經營,這也是丟卒保帥的一個辦法。并且對于新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說,專業化的管理使處理工作效率提高,這是個好的趨勢。 剝離資產后的國泰君安證券積極籌備上市,而投資公司則將采用資產管理公司的模式,采取各種方法清理、盤活資產。據說引進外來資金、策略性投資等盤活資產的方法都在考慮之列。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公司成立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資產,但實際上是“雷聲大,雨點小”。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對原證券公司來說自然是甩掉了包袱,但是由于資產質量差、股東利益難以協調等原因,效果仍然不是很明顯。 早在國泰和君安合并之前,就有很多的債權,尤其是逾期債權。像這種老牌券商在上市時并不占優勢,因為成立時間越長,不良資產就越多。所以,這些公司的不良資產處理任務也比較重,國泰君安的資產剝離明顯存在著政府支持的優勢,因此有業內人士建議,鑒于證券公司自身消化不良資產的能力有限,要化解大量不良資產的風險,還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參與。可以參考國務院成立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辦法,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以賬面價格收購券商的非證券資產,集中進行處理,但這樣的選擇顯然會讓政府付出一定代價。(記者 魯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