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20日,通海高科1億股A股股票公開發行,籌集資金16.88億元。然而就在通海高科人還沉浸在上市成功的喜悅中時,深交所一個電話卻告之對其暫停掛牌。這一停,上市交易之事就此沒了下文,直至相關方面把流通股被置換到吉林電力里掛牌上市,才算是對流通股股東有個交代。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的通海高科,是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股票發行卻未上市交易的案例更無疑是中國證券市場發育階段的一個苦果。11月19日,通海高科案在長春又一次開庭,距離案件終了日近。直到目前為止,對廣大投資者來說,通海高科在發行股票過
程中存在的造假行為仍是個謎。從通海高科被叫停上市起,《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對其進行了長達3年多的跟蹤調查,在案件即將結束之前,詳細披露一個高科技項目如何演變為一個系統性造假案的過程。
請關注本期封面文章《夢斷通海》
通海高科與銀廣廈、藍田股份的虛增利潤不同,它是赤裸裸地“創造條件”惡意圈錢。主編視點文章《“壞人”與制度責任》就是由通海高科案所引發的制度反思。
ST生態(曾用名藍田股份)有關涉案人員自2002年1月12日關押,今年7月經過一審后,原藍田股份董事長瞿兆玉很可能在事發兩年后被最終判定。當年股市神話的創造者銀廣夏、東方電子,今年以來先后結案,下一個將是藍田股份。
ST生態的中小股東,將來面臨的選擇是,或要求公司賠償虛假信息披露而造成的損失;或是等待重組機會。而近日,市場再度傳聞ST生態部分資產將在重組后于香港上市,這給股東的選擇帶來變數。請看本刊記者公司調查文章《ST生態:造假案件結果將明,德隆重組風云再起》。
今日的中國證券市場走著與宏觀經濟截然不同的“反向獨立行情”,那么《誰在認為制造熊市?》,請看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劉紀鵬的觀察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