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志新北京報道】
因非典而推遲的2003’資本市場國際化高級論壇11日在北京綿綿的秋雨中于北京大學召開。而在10日,上周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在兩市B股放量狂漲的帶動下(其中深圳B指更是創出年內新高),A股股指也出現大幅拉升,滬市綜合指數開盤1369.01點,最高1406.00點,最低1367.11點,收盤1404.01點,上漲34.83點,成交86.64億元,漲幅2.54%;深圳成份指數
開盤3090.96點,最高3207.87點,最低3086.76點,收盤3199.56點,上漲109.66點,漲幅3.55%,成交43.01億元。然而,飄紅的行情并未給參加論壇的嘉賓帶來太多樂觀的預期,證券市場由于股權分裂所帶來的諸多弊端再次成為討論的焦點。
屠光紹:縮小差距要和減少差異并舉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認為,要正確認識資本市場,一個是差異問題,一個是差距問題。我國證券市場與國外相比有很多差距,如在市場規模上,在品種上,在法制建設、監管上都有很多差距。雖然近年來在吸收、借鑒,甚至在直接把國外境外的經驗拿過來,不斷地優化國內的資本市場,加強監管,同時加強治理,在法規方面、品種方面,在結構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但同時,也要注意在解
決差距問題的同時還要解決差異的問題。既要改革開放,同時還要保持改革、開放、發展三者之間的關系。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是歷史形成的,這是和其他市場最大的差異,直接影響市場的效率,直接影響市場的發展。這一現象對整個市場各個主體、各個方面都產生重要影響,我們既要研究一般股東的權益,還要研究大的政策,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只有把握好處理好這個差異才能發展。不能忽視差距,否則就沒有趕超的意識,也不能用簡單的縮小差距的辦法來縮小差異。在國際化的進程里面既要借鑒、學習國際的經驗,同時還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更好地發展。所以要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更多、更全面地來把握在資本市場當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地發展。
吳曉求:資本市場必須進行流通性革命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曉求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最重大的問題或者說最根本的缺陷在于中國資本市場制度結構的缺陷。也就是老話重說的2/3不流通,1/3流通。任何人都想發股票,任何人都想增發,任何人都想發可轉換債,因為這種割裂是在所有股東的利益割裂開來了,使得大股東可以很容易欺負小股東,這是證券市場最大的問題,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必須解決的。他認為現在這個平臺好象是一個有裂縫的舞臺,演員是投資人,也有導演,也有舞美設計,作為演員要戴著一個眼鏡去看,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掉入陷阱。實際上,裂縫就是來自于2/3不流通,1/3流通的股權分裂,搞不好就掉下去了。只有把這個裂縫補好,才能真正解決市場發展問題。另外,是這個市場沒有一個正確的預期機制。所以市場的一個首要任務還是建立穩定的預期制度。而這個穩定的預期制度和平臺的裂縫又聯系在一起。
韓志國:股市需要進行整體重組
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認為,只有整體重組才能使中國股市步入坦途。國外企業是合力重組形成一個整體,在中國的證券市場無論怎樣重組都是股權分裂,都是在股權分裂狀態下維護股權分裂格局的重組,這種重組一切的弊端都來源于股權分裂。沒有股權分裂就沒有這樣重組的積極性,沒有股權分裂重組以后也不會有這樣的效果。所以重組的動機和重組的效益和效果都來源于股權分裂。企業熱衷于買上市公司的殼資源的主要動機是因為股權分裂。最大的弊端在于,每一次再融資對控股企業來說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對流通股來說都是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所以這就是中國股市目前最大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進行全面整個股市的重組。他認為,整體重組和局部重組有八個方面的區別:首先,整體重組是改進制度的重組,局部重組更多的是利用現有制度的缺陷,規避制度制約的重組;第二,整體重組是治本型的重組,而局部重組是治標型的重組,是換湯不換藥的重組;第三,整體重組是整個市場力量合力作用的重組,局部重組則更多的是大股東的重組;第四,整體重組是發展型重組,而局部重組更多是危機性的重組;第五,整體重組是著眼于市場長遠發展的長期效益性重組,局部重組更多是關注短期效果的重組;第六,整體重組是依靠內因成長型的重組,是要改變制度,要解決股權分裂的問題,而局部重組更多是借助外力推動型的重組;第七,整體重組是投資性的重,局部重組更多的是投機性的重組;第八,整體重組是在總體上恢復資本逐利本性的、帶有質的飛躍的重組。
韓志國建議,凡是在重大決策中,尤其是和股民利益息息相關決策中要引入全面股東認同率機制。這樣,大股東就不敢為所欲為地做決策,就不敢強行通過,就不敢無視流通股股東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