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深市公司年終業績只及滬市的34.1%,去年是67.8%,而今年半年報顯示--深滬兩市公司業績拉平
本報記者 華強 劉興祥
根據統計,深滬市場上半年業績均顯著提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滬市公司今年上半
年經營業績與深市整體業績十分相近,前者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僅比后者多出0.0028元。而市場一般認為,在深市沒有新股加盟的情況下,滬市的整體業績應比深市高出一大截。例如,深滬兩市公司2001年年報的平均每股收益分別為0.06元與0.0176元,2002年年報的平均每股收益分別為0.1071元與0.158元,差距比較明顯。那么,今年上半年深滬兩市公司業績緣何差距不再?
統計分析表明,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SARS對相關行業構成沖擊,以及新股對滬市整體業績并沒有起到明顯的提升作用,是兩個值得關注的因素。
一方面,SARS對相關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并導致部分滬市公司出現“巨虧”現象。無庸諱言,SARS對有關行業如交通運輸、旅游、飲食、商業產生了巨大打擊。如航空業出現全行業虧損,且虧損金額巨大。在已上市的5家航空公司中,滬市就占了4家,包括東航、上航、海航和南方航空,無一例外出現了巨額虧損,其虧損總額達到37.63億元。北京是遭受SARS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而這一地區的上市公司又多以交通、旅游、酒店、商業為主營,其所遭受的沖擊是非常大的。如北京巴士,去年每股收益接近0.5元,而今年中期報出0.52元的虧損,簡直是天壤之別。北京的公司多在滬市掛牌交易,其整體業績水平必然也對滬市造成較大影響。據統計,主營業務集中在北京的公司,業績平均下降了26%,低于總體平均水平,而在此之前,北京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一直是高出總體平均水平一大截的。從這方面來看,SARS對滬市整體業績的影響要大些。
事實上,在前兩年,巨虧現象就一直嚴重地影響著深滬兩市業績水平。在2001年報中,深市共有11家公司虧損額超過了5億元,其虧損額高達123億元,幾乎占到了利潤總額的三分之一,這直接導致深市公司平均業績只及滬市的34.1%。
然而,到了2002年,巨虧之風從深市刮到了滬市,滬市出現了ST輕騎、*ST長控等5家虧損超過5億元的公司,僅這5家公司就虧損近60億元。這樣,在2002年報中,深滬兩市平均業績差距有所縮小,深市公司平均業績升至滬市的67.8%,這一比例較2001年上升了33個百分點。而在今年半年報中,深市公司業績更加趨于均衡,虧損公司的虧損額也較為有限。
另一方面,新股業績出現大面積滑坡的現象。今年以來,滬市新上市公司48家,其中公布半年報的有41家。在這41家公司中,其中有20家公司業績出現滑坡。特別是2月28日上市的惠泉啤酒,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3378.94萬元猛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59.62萬元,降幅高達77.5%,每股收益也由0.18元跌至0.03元。
據統計,41家新公司整體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7%,同時由于發行新股導致股本擴張所帶來的每股收益稀釋作用,新股整體平均每股收益下降到0.0026元,遠遠低于滬市總體平均收益水平,即使扣除巨額虧損的南方航空,其平均每股收益也只有0.11元。
此外,按照類似口徑,對2002年上市的次新股進行統計發現,這些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也只有0.1018元,略低于滬市總體平均水平。由此可見,新股對滬市整體業績并沒有起到明顯的提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