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操盤必讀 3月31日證券市場要聞及簡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31日 08:10 新浪財經 | ||
葉劍/文 一、市場動態 上證報《深市推出兩種新指數》“深圳證券信息公司日前已經完成巨潮市場強度指數、投資者信心指數的研究開發工作,新指數產品將于4月初開始試運行。試運行期間,巨潮資 簡評:上述指數的設置,只是參考。相當于新的技術指標。 二、業績動態 中國證券報《年報披露進程過半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出現回升》“截至今日,滬深兩市共有625家上市公司公布2002年年報(包括5家上市公告書),超過全部上市公司1238家半數。相關數據顯示,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觸底回升,主營業務核心地位更加突出,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持續大幅上漲,多數行業出現回暖。”“據統計,這625家公司2002年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261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每股收益為0.255元,分別比2001年同期增長8.45%和11.6%。”“22個行業中有16個凈利潤出現增長,而6個行業出現下滑。” 簡評:注意盡管業績總體回升,但是仍舊有行業出現業績下滑。未來股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預計對行業的選擇,其重要性將越來越突出。“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股票也一樣”。同時,需要注意:目前績平績差年報不斷出現、密集發布,對于股指有一定壓力。從葉劍版暴漲暴跌及主力動態監測系統搜索結果看,向上啟動的股票周五盤后為169只,向下啟動的股票周五盤后為60只,可見短期內向上、向下的動力均不大。后市除非繼續放量,否則不排除短期進入整理。 三、基金業動態 上證報《最大利潤來源:債券利息--解讀2002年基金年報》“截至今天,54只封閉式基金、13只開放式基金2002年度報告已全部亮相。從凈值的增長率角度看,基金整體仍算跑贏大盤,但從更高的標準分析,基金的專業理財在弱勢市場并沒有給基金投資者帶來驚喜:凈虧損36.35億元、浮虧119.39億元。”“個別基金公司如華夏、華安、寶盈、銀河、南方等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業績。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去年累計凈收益達到1.62億元,令人刮目相看。”“最大利潤來自債券利息。開放式基金整體凈收益之所以為正值,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就是來自債券利息收入與存款利息收入:債券利息收入為1.93億元,存款利息收入為1.46億元,兩者合計約占到去年開放式基金總收入的70%。” 簡評:從基金年報的深入分析看,基金在股市驅利避害的能力有限,受制于大盤太多。對于中大戶來說,除了股市,確實需要思考債券市場等的投資價值。股市投資機會不振的話,則必然分流資金到債券市場、期貨市場等等。 四、供求關系/資金供應 中證網《保險公司小幅增倉》“基金年報大面積虧損,讓保險公司損失慘重。不過整體而言,保險公司并沒有承接去年中期的減持勢頭,相反下半年還適度增倉封閉式基金。統計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再保、中國太保、中國平安5大保險公司的基金份額持有量可以發現,其所持基金份額占基金全部總份額的比例已經從去年中期的21.54%回升至22.21%,這個數字還高于前年底的22.10%。相比前年底,中國人保所持基金份額上升最快,該公司已從當時的2.84%升至現在的4.83%。與去年中期相比,中國人壽增倉明顯,從去年中期的5.31%增至6.33%。另外中國再保也有增倉動作。而中國太保、中國平保則有減倉,其中中國平保自前年底一路減倉,其所持基金份額已從前年底的4.36%減至去年底的3.79%。” 簡評:保險公司對于大勢的研判,看來也是相差很大。不過,一方面保險公司增倉,說明保險公司總的說來還希望介入股市;另一方面,從去年盈虧情況看,允許保險公司投資股市,未必僅僅是拓寬了保險資金增值、保值的渠道,同時也是增加了風險。 五、國際原油市場 中新社《開戰十日油價節節攀升市場擔心戰期長于預期》“伊拉克戰爭開始以來,石油價格持續攀升,29日已經達到開戰十天以來的最高點。石油價格直線上升的原因是人們普遍擔心這次由美英聯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將遠比預期中長久,乃至石油供應出現短缺。在倫敦,布蘭特原油價格先是攀升到每桶27.74美元的價位,后來下降了39美分,以26.43美元收盤。在美國,每桶石油價格收盤時從31.05美元回降30.16美元。有報道說,美國軍隊還需要數月時間才能使伊拉克南部的油田恢復正常運作。與此同時,尼日利亞由于種族沖突而停止大批供油。上述消息也促使大西洋兩岸的股市普遍下跌。” 簡評:總體看,原油價格還是存在變數。并且隨著戰爭發展、是否陷入持久戰,油價變數將加大。但是從遼河油田等股票看,目前股價的上方,堆積了巨額成交量,能否逾越,要看放量;若不放量,難以逾越。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 5361,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