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周刊》評出2002證券市場十大新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01日 13:21 證券市場周刊 | ||
一、國有股減持叫停 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于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并不再出臺具體實施辦法。該消息公布后,市場出現短暫“井噴”行情。其后,隨著外資可受讓國有股有關通知出臺以及市場重陷低迷,試圖徹底解決國有股問題的呼聲再起,市場人士提出的補償式 二、QFII機制正式啟動 1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一定規定和限制下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賬戶投資境內證券市場;之后,國家外匯管理局于11月28日公布了外資機構投資國內證券市場的投資額度。QFII機制的正式啟動,標志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證券市場進一入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三、傭金浮動制實施 4月5日,中國證監會、國家計委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證券交易傭金收取標準的通知》,規定從5月1日起證券公司向客戶收取的傭金不得高于證券交易金額的3‰,也不得低于代收的證券交易監管費和證券交易所手續費等。此前的傭金費率標準為固定的3.5‰。這是中國股市12年來首次實行證券交易傭金浮動制,對券商收入構成形成明顯影響,并加快了券商經紀業務模式創新的步伐。 四、市值配售恢復 5月21日,中國證監會宣布恢復新股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進行市值配售;5月23日,市值配售細則出臺;5月29日,從精倫電子(600355)開始,新股中除特大盤股以外均采取100%按市值進行配售方式發行,但中簽率基本維持在萬分之幾。與此相關,原先屯集在一級市場的數千億元資金陸續撤離股市。 五、合資券商、合資基金公司誕生 6月4日,證監會發布《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明確了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設立條件及程序。10月16日,由國泰君安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國安聯集團作為發起人的國安基金管理公司正式獲準籌建;12月18日,由湘財證券和法國里昂證券資本市場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華歐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的申請獲得批準。這分別是我國第一家獲準設立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和中外合資證券公司。 六、證券民事賠償案獲突破 1月24日,首例證券民事賠償案——“大慶聯誼案”被人民法院受理,此后半年多的時間里,全國各級法院受理了800多起中小股民起訴上市公司虛假陳述要求民事賠償的案件。11月25日,“紅光實業證券民事糾紛案”的11位自然人獲得被告國泰君安證券與ST紅光的22.5萬元賠償。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國光表示,最高法院制定的有關證券民事賠償的司法解釋即將出臺。 七、證券大要案相繼開庭 6月11日,涉案金額54億元、卷宗500余冊、涉及126家證券營業部的中科創業案在北京開庭審理。該案因被稱為“中國股市第一案”而受到各方關注,7名被告以涉嫌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被起訴;12月20日,曾引發中國證券市場誠信危機的“銀廣夏造假案”在銀川開庭審理。6名被告以涉嫌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被起訴。 八、券商深陷困境 2002年券商經營狀況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6月7日中經開被撤消,其下屬的證券營業部由銀河證券托管;8月9日鞍山證券倒閉首開券商“退市”先河;9月7日大連證券停業整頓。此外,裁員減薪風潮幾乎波及所有證券公司。在這種狀況下,甩賣券商股權的上市公司今年大量增加。 九、基金業大擴容 今年證券投資基金的首發規模達到560多億元,創歷年來的最高紀錄。據統計,今年首發及擴募的基金總量達到22只,其中封閉式基金首發4只,合計募集110億元;封閉式基金擴募4只,合計募資10.37億元;開放式基金募集資金規模空前高漲,首發達到447.95億元。 十、管理層收購激增 據統計,今年以來管理層收購(MBO)數量明顯增加,已先后有洞庭水殖(600257)、勝利股份(000407)等8家公司宣布實現了MBO,另有100多家上市公司目前正在積極準備或者即將推出MBO方案。與此相對照的是,在1999年到2001年3年中,上市公司中只有粵美的A(000527)等5家出現過M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