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吉雨)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梁靜日前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今年以來,由于監管環境的變化,ST公司重組的難度明顯加大,一向被ST公司視為扭虧法寶的債務重組和報表重組生存空間在逐漸縮小,而股權轉讓仍是年末ST公司重組的主流方式。
報告分析,債務重組和報表重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隨著《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的實施,“退市”政策開始顯現威力;二是新會計
準則只將債務重組收益確認為資本公積金而不再計入公司利潤。監管的趨嚴,迫使上市公司進行實質性資產重組,以有效改善基本面、增強公司的真實盈利能力,這無疑大大提高了ST公司重組扭虧的成本,從而加大了重組難度。
報告同時強調,雖然重組難度加大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大凡重組成功的上市公司,都往往經過大規模的實質性重組,主營業務也徹底得到改變,且由于重組的難度加大,重組醞釀的時間都相當長,多數重組方進入實際控制狀態都在半年以上,因此,推出的重組方案也較為完備。典型的案例如ST川長江。早在今年4月份,ST川長江的大股東就將所持國家股轉讓給四川匯源科技,9月份公司將部分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債權債務等,與潛在第一大股東匯源科技持有的匯源光通信99.2%的股權、匯源進出口83.5%的股權、匯源電力光纜54.5%的股權進行資產置換。12月9日公司臨時股東大會上通過了股權轉讓及資產置換方案。盡管其業績仍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其風險已經降至最低。
報告認為,通過股權轉讓,ST公司可以引入新股東的優質項目和資產,在短時期內改善公司經營狀況,達到減虧或扭虧的目的。因此,股權轉讓仍是年末ST公司重組的基本方式。ST猴王、ST中紡機、ST川長江、ST佳紙、ST天宇等多家上市公司采用了這種方式。另外,戰略性并購也開始被ST公司采用。12月6日,華潤集團通過競拍的方式,以人民幣2億元購得ST吉發8697萬股國有法人股,成功入主ST吉發。戰略性并購ST吉發,整合其上游產業鏈,符合華潤實現快速拓展內地業務、獲取市場領先地位的戰略思路。這對重組雙方而言,應該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報告指出,ST公司的資產重組具有很大不確定性,能否成功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對于一些ST公司而言,即使重組成功也僅能證明其暫時的成功,在重組之后,能否真正實現主營業務的改善和經營業績的提高,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仍待進一步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