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期,有關上市公司法人股(包括國有法人股和社會法人股)轉讓公告頻頻見諸報端。據中國易富網統計,僅11月份,上市公司法人股轉讓的事項(包括已實施轉讓和擬實施轉讓的)就多達50多起,涉及公司近40家。而去年11月份,此類事項僅10余起,涉及上市公司不足10家。
從這些公司發布的公告來看,近期的法人股轉讓事項特點突出。
首先,協議轉讓是法人股主要的轉讓"通道"。據統計,50多起轉讓事項中,大約80%的轉讓屬于協議轉讓,僅個別幾起是通過司法拍賣實施轉讓的。而且在協議轉讓中,所有轉讓均是有償交易,即現金轉讓。出現這一現象無疑與中國證監會去年10月發布的《關于加強對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協議轉讓活動規范管理的通知》有關。因為該《通知》明確指出,在制止場外股份拍賣活動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協議轉讓活動的規范管理。
其次,法人股轉讓中,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的所占比例不大。據統計資料顯示,股權轉讓后,引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的案例僅4起。而占總股本比例在10%以下的股權轉讓多達28起,其中有10多起股權轉讓涉及比例不到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
再次,從上市公司披露的股權轉讓協議來看,股權受讓方中,投資公司"面孔"不少。如工大高新2880萬股法人股的受讓方是上海程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勝利股份2588.63萬股社會法人股的受讓方是山東勝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ST瓊海德805.2萬股法人股的受讓方是海南;顿Y有限公司。
根據以往的經驗,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多半意味著新老股東的交替,被看作是資產重組的前奏。但根據目前法人股轉讓的特點來看,由于大多數受讓方受讓的股權比例較小,且屬于投資公司,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受讓方可能并不傾向在上市公司"扎根",相反投資的色彩更濃一些。即便少數幾家受讓方將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但其最終目的是否想對上市公司進行重組,還要拭目以待。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法人股的投資價值再次凸現呢?
有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其一,近段時期,市場頻頻傳出禁止場外拍賣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規定可能"解凍"的消息。如果這一傳聞將成為事實的話,法人股無疑較具投資價值。比如預期收益高,法人股持有的低成本與二級市場流通股股價的價差是其價值的基礎,這將成為投資上市公司法人股的最大收益來源。
其二,可能與上市公司國有股對外資開放有關。11月上旬,《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出臺,使得上市公司國有股、法人股不能向外商轉讓的歷史終于結束。該《通知》規定,"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原則上采取公開競價方式"。而目前的法人股受讓方受讓股權的價格主要由當事人雙方協商產生,且大多數交易價格較低。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以投資為目的的公司也可能先行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介入到上市公司股權市場中,以贏得市場先機。
另外,該人士認為還有一個特殊因素不容忽視,即12月初開始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法規,由于對上市公司股權收購及相關信息披露的管理更加嚴格,可能對一些股權持有者買賣股權產生"加速器"作用,使得他們匆匆趕在12月份之前急搭股權交易這趟"末班車"。
一位資產管理公司的研究員則告訴記者,從目前財政部審批國有股轉讓的節奏看,較之以往有明顯加快跡象,政策上是鼓勵外資和民營企業進入上市公司,這就給了市場一個信號,從而導致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機會。因為現在法人股轉讓的價格普遍比較低,大多數轉讓價僅僅略高于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有些績差公司的股權轉讓價甚至低于其每股凈資產,才幾毛錢。這種投資相對而言沒有什么風險。
此外,該研究員認為,如果協議轉讓實施方便的話,禁止場外拍賣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規定解不解凍都無所謂,因為協議轉讓更好,交易價格更便于確定。
(上海證券報記者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