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隘重重難越 郵政上市路遙
中國郵政的既有包袱太重,內部核算不清,無論是按地區或按業務拆分上市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刊記者 劉一儒
日前,有國家郵政會劃出部分地區郵政,爭取在香港上市的消息傳出。然而,記者向國家郵政總局的有關人士證實,此說法只是郵政內部的一種傳聞,目前并沒有所謂的具體方案提出。因為中國郵政尚未擺脫虧損的局面,內部核算也不甚清晰,所以無論是海外上市還是在內地上市都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
分區上市可能性不大
日前的消息稱,將以北京、上海、廣東等六省市郵政為主體組建成由國家控股的股份公司,把這個股份公司拿到香港上市。郵政業內資深專家陶贛說,這種所謂六省市郵政分區上市的提法是在仿照電信上市的模式。但是,郵政的情況與電信的情況有所不同,按地區劃分進行分拆上市既不合理,在成本核算的操作上也不太可能,很難做到公平與效率。
郵政系統的運營依靠的是一張網絡,而由于郵政部門要提供“普遍服務”,所以這張網需要覆蓋到全國每一位公民。《郵政法》中界定的“普遍服務”要求“以人人能夠承受得起的全國統一價格,為每一個地址送信”。這就得把郵路鋪設到全國所有地方,而且不計成本地投遞用戶交寄的信件。
由于中國特有的情況,各地區自然狀況與經濟發展水平都極度不均衡,這直接導致各地區郵政收入與成本差異巨大。據中國通信學會郵委會學術部主任顧聯瑜介紹,廣東、北京、上海、江蘇等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省、市也是郵政收入較高的地區,相對的投遞成本較低,較容易形成規模效益。而西北部偏遠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郵政業務量較東部地區少,且地理情況惡劣,投遞成本非常高。各地區的成本收益水平極其不均衡。
統計資料顯示,從北京到新疆邊遠地區一封信函的投遞成本是11.4元,到西藏農牧區的成本更高達45.89元,每年全國在這些地區的虧損高達20億元。
顧聯瑜說,目前全國郵政各支局均實行的是收支差額考核制度。所以,一個地區局的收支凈額不能反映利潤的真實情況。
電信上市之所以是通過分劃地區來進行分拆上市,是因為電信在按地區劃分上擁有良好的核算體系,可以通過計算機以較低的成本做出清晰的劃分。但是郵政則不同,由于信件自動分撿機不能普遍應用,包裹等許多業務只能通過人工進行操作,所以在核算上存在著不準確的問題。陶贛認為,如果要按地區進行成本細化核算的話,這個過程所需的成本也相當可觀,也不符合效率原則。
顧聯瑜介紹,國外已經上市的郵政也沒有一家是按地區進行分拆上市的,因為他們也同樣要面臨成本細化核算難以處理的問題。像現在已經上市的德國與荷蘭郵政都是全網的整體上市,所以中國郵政分區上市的可能也不大。
專業核算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郵政實行的是混業經營,這使得各業務的收支情況混沌不清,還沒有針對各業務收支情況的一目了然的明細賬。這也正是郵政上市遭遇的最大障礙。
由于目前中國郵政所采用的是全程全網整體核算,而非專業核算,所以,不僅是各地區的成本收入難以界定,各種業務之間的成本與收入也劃分不清。郵政的所有業務都是一起處理,房屋、水電等很難拆分,新中國的郵政建立以來,也從來沒有進行過專業核算。
顧聯瑜介紹說,目前郵政體系進行的是全程全網整體核算,采用收支差額法,即收入、支出由全國統一核算。全國各省市無論普遍服務還是快遞、郵政儲蓄,都是收入合一個大數,支出合一個總額數,兩項之差即為整個郵政的盈利情況。各項業務都會有各自模糊的數額,但無法核算出精確數字來劃分彼此之間的利益。
這種各業務間成本收益核算不清還導致了財政對郵政補貼政策的選擇,間接地阻礙了郵政的上市之路。
顧聯瑜說,國家郵政曾經拿著粗略核算的數據到財政部與之協商財政補貼額度,但財政部認為郵政所提供的數據各業務之間核算不清,無法準確計算出其中對普遍業務應當提供的補貼數字。一封普通外埠信函的郵資是0.8元,而全國平均投遞成本是1.1元。與世界所有的郵政一樣,中國郵政的普遍業務在任何情況下也肯定是虧損的。
郵政企業在《郵政法》里被界定為“公用企業”,屬政府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從公共財政角度來理解,郵政所提供的普遍服務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對于這部分服務應當由國家財政提供補貼或優惠政策。
自1998年郵政與電信分營之后,當年的虧損額高達142億元。在當時依據國家有關政策,1999年起實施所謂的“8531”計劃。而今年將是郵政享受財政補貼的最后一年,郵政今年的目標是收支相抵。
據顧聯瑜介紹,“8531”計劃只是針對郵政與電信分家時對郵政一種臨時的補償,而并不是針對郵政普遍服務的一種補償,隨著“8531”計劃的完結,需要長期有效的機制來對普遍服務提供財政補償。
我國現行的郵政普遍服務是通過授予壟斷企業郵政局,利用內部業務部門的交叉補貼來實現的,但如何區分真正盈利的業務和非業務卻是一個難題。其中郵政儲蓄是國家財政給予郵政的一種補償性政策,匯率又由央行決定,郵政僅從中賺取利差。
顧聯瑜認為,免稅是一個長期且較穩定的辦法,以目前郵政的營業額來計算,每年郵政可以少繳納幾十個億的營業稅。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人士也認為這種辦法較為合理。但郵政業務中,只有普遍服務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即便是采用免稅的辦法,同樣也面臨著專業核算,單獨核算出普遍服務的營業額問題。
按業務拆分上市是可行的
郵政部門作為一個傳統的行業,它的上市必然引起普遍關注。
目前,中國郵政所提供的服務有普遍服務、特快專遞、郵政儲蓄及新生的物流業務。數據顯示,其中快遞、郵政儲蓄以及新生的物流等業務盈利能力較好。
從國外郵政上市的例子來看,首先進行郵政的政企分開的改革,然后對企業的各項業務進行適當的分拆,按公司制進行運營,各子公司獨立經營、單獨核算。
顧聯瑜認為,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中國郵政應該將這些業務實行專業化經營,成立專業的公司,自負盈虧。其中報刊發行、特快專遞、郵政儲蓄、物流等都可以實行此種經營模式。也就是說,國家成立郵政總公司,下設專業公司,各公司都可以利用郵政現有的網絡,但同時繳納相應的網絡使用費。這樣,各個業務都可以進行獨立核算,清晰合理地劃分各自的成本利益關系。而且,各分公司還可以使郵政網絡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也解決了郵政資源閑置的問題。
今年8月26日,剛剛成立了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與傳統的信報配送不同,這家公司更多的是在物流中扮演了商務中介的角色。陶贛認為,作為中國郵政第一個單獨分拆出來的業務,一方面,中郵物流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情況;另一方面,又可以建立起一套新的單獨核算機制,可以為中國的郵政上市提供一次試點的機會。
顧聯瑜透露,去年國家郵政總局組建了一個專家小組,專門針對郵政上市的問題進行封閉式工作。郵政業內的資深專家陶贛也證實了這種說法。
但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中國郵政的包袱太重,加之賬務核算劃分不清,要包裝到國外上市讓國外的投資人掏腰包,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