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偉華
最近一些外資機構紛紛走到前臺,其言論大都證實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剛推出時,內地機構對境外機構投資熱情表示懷疑的猜測。瑞銀華寶執行董事兼中國經濟及策略研究部主任陳昌華就坦言:“在有關方面公布暫行辦法后,瑞銀華寶曾向50多個國際投資者進行了簡單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大家對QFII的興趣很大,但普遍
沒有具體的投資計劃。”
權威人士近日透露,證監會等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QFII的操作細則,并召集了一些外資機構對細節進行討論,最終結果將在12月1日,公布《暫行辦法》同時實施。即將出臺的操作細則會在充分征求市場參與者意見的基礎上,以及在已公布的QFII暫行辦法的大框架下,對于外資的匯入額度、托管和清算資格申請等問題作出規定。聯想到最近證監會薦股傳聞的辟謠事件,人們明顯感覺到管理層想方設法吸引外資入場的心情。
外資機構捧場多附和少
盡管操作細則尚不明朗,但部分境外證券公司已經紛紛表明了各自的立場。瑞銀華寶集團亞洲區主席賀利華在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開放A股市場,不僅是中國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而且對國際投資者來說也可能是絕好機遇。
但他同時表示,雖然目前中國國內市場上市的公司已超過1200多家,而新的規定為機構投資者投資這些公司鋪平了道路。但以前按包括在內地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市值計算,投資者可以對中國公司進行的投資僅為9%左右,對世界上的一個主要經濟體來說,這樣的投資范圍顯然“杯水車薪”。
陳昌華分析道,中國的A股市場是一個市值5500多億美元,上市公司接近1200家的大市場,海外的基金公司通常先要進行篩選,挑出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公司,然后要做調研,加之他們對中國會計制度不是很了解,這些都需要花時間去學習。
對此,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也有同感,他對QFII推出的論調始終處于搖擺狀態,先是“謳歌”對中國證券市場改革和開放、加強公司治理與監督、改善投資理念有著不可低估的積極意義,但轉瞬又似乎清醒地提出從吸引外資的角度看,短期內是難見實質性效果的。
“三至五年后,外資參與中國股市的比重才可能達到10%~15%,否則,我會很吃驚的。”胡祖六的快言快語透出對QFII的隱憂。
瑞銀華寶方面還認為,中國政府在QFII問題上還是比較保守的,這對QFII的未來發展將產生什么影響不少人心里還沒底,另外投資者對中國A股市場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有一些先入為主、簡單的觀念。
而針對QFII,境外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集中在幾點:一是進入中國市場后,他們需要強制投資滯留的時間,普遍認為滯留時間太長。按證監會的條例,如果是封閉式基金,進來起碼三年后錢才可以匯出去,如果是其他類型的基金,也要至少“固化”一年。
胡祖六認為,投資期限是整個方案中最具限制性的部分,這與外資的公司管理規定相悖,因為在他們看來資金不流動是很危險的。
“模范股”外資機構也買賬
近日曾有媒體披露,中國證監會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向傳媒表示要多留意六只具有實力的藍籌A股,于是招致無數推測,認為管理層此舉似乎在為外國投資者“引見”一些A股中的模范股。
盡管后來證監會和上交所紛紛辟謠,但對內地一些資質較好的公司,外資投資者始終頗為關注。即使政府部門不出面“薦股”,也有其他專業性的咨詢機構向外資“有的放矢”地滲透信息。瑞銀華寶執行董事兼中國研究部主管張化橋說,我們建議外國投資者想來中國的話,就要研究四類公司,這四類公司值得花時間,其他的不值得。
其一就是自然壟斷性的公司,比如珠海那樣的小城市就只可能有一家電廠,也就是說規模限制生存的公司,比如機場、港口、高速公路、廣電等領域,像電廣傳媒、中信國安、上海的東方明珠、北京歌華,他們站的位置都很好;二是有中國優勢的公司,像宜賓的五糧液、古井貢酒、旺旺和一些紡織品廠家;三是有知名品牌的公司,像聯想、TCL、青島啤酒;四是資源性的公司,如礦石、水庫、旅游勝地等。
賀利華分析說,國外投資者投入的會是整體市場中的小部分股票,也就是管理良好、戰略穩妥、收益可持續和價位合理的公司,當然還要有財務透明度。國內公司在進行自我推銷的過程中則需要習慣增加對國際媒體、分析師和國際投資者的開放程度。相信國內公司會很快適應這種挑戰,而這也會促進內地公司到海外融資。
的確,正如胡祖六所稱,引入QFII不代表一個“爆炸性”改革,而是一個有限的初步開放。考慮到股市剩余估值、公司質量較低以及保留期的限制,境外投資者一般會謹慎面對該計劃。但是,我們也預期許多機構將利用這一機會在中國市場上先品“螃蟹”。假以時日,外國投資者的興趣會水漲船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