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信證券的帶領下,廣發、招商、國泰君安證券的上市進程也在不斷加快,這批券商的凈資本均在16億—20億元,在獲得募資發行后的凈資本規模將達到50億元左右
記者周宏發自上海
“不擴張就等于等死。”一家券商的高層認為,“將來肯定只有幾家券商能夠存活,
或許5家,或許10家。我們現在就是盡力跑,爭取能夠沖進這批活下的券商里面。”
雖然金秋十月的氣溫還維持著初夏的高度,但秋風吹到券商老總們的身上卻已是陣陣涼意。伴隨著指數的單邊下行,剛過去的9月市場成交量再創新低,兩市不足1600億元的成交量只及今年最高月份的1/3。而受傭金放開政策的影響,9月券商收入的傭金更只有今年高峰時期的1/6。占券商收益半壁江山的傭金萎縮,意味著券商的寒冬已經真正來臨,有人一語驚人:“如果沒有政策扶持或者股市轉牛,未來一年券商陷入倒閉邊緣的比率可能遠不止六七成。”
這個判斷得到了深圳證券業協會的報告支持,該協會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深圳市各證券營業部傭金收入水平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30%,深圳證券營業部將有可能出現1995年以來首次全行業虧損!
虧損的又何止是深圳,歷來被認為是富庶之地的江浙地區今年也遭遇困境。曾被認為是杭州城內數得上的某證券公司營業部,今年已幾度出現月度虧損,該營業部負責人自認“今年業績能保平就不錯了”。而往年,其一家的年利潤就有三四千萬元之巨。
而素以經紀業務見長的南方某證券公司又傳來可能收縮經紀戰線的消息,由于其一貫以建設精品營業部為目標,因此其屬下營業部雖然數量不多,但個個成交量巨大,利潤豐厚,在業內有“小巨人”的稱號。最新的消息是該公司也有意合并某些營業網點、收縮規模,被撤網點中不乏在當地排名前幾位的營業部。“巨人”尚且如此,“百姓”又能如何?
遭遇寒流
“現在的券商策略就是盡力削減成本、保留現金、減少消耗,爭取捱過這段困難日子。”一位公司老總表示。而之前他一直因為公司新近增資而底氣十足:證券公司就應該以開拓增量業務為主,靠削減成本頂什么用?顯然,最近的市場環境已使得他口風頓變。
而這種被稱為“就地臥倒”的策略顯然在業內獲得極大認同,一家素以待遇豐厚著稱的證券公司總部數月未發獎金,許多券商或早或晚地“凍結”了人員編制。申銀萬國計劃削減投行部員工的消息在市場上造成較大影響,而之前,南方、西南等投行業務領先的公司也傳出過類似消息。
經紀業務部門是“春江水冷鴨先知”,早早地開始了裁員。大批的富余員工被轉成“經紀人”,拿著比城市最低工資高不了多少的底薪,開始了“拉客戶”的生涯。某些困難券商的裁員比例更是達到了1/3。有的營業部的編制被削減到12人,這就意味著除了財務、電腦等必須雙人操作的部門外,很多部門實行單人編制。有的營業部經理還不相信:“這點人能干得下來?”但那家營業部員工回答得好:“干不下來有甚么辦法,只有這點人。”
研究所的日子也并不好過,除了在人員編制上有萎縮外,待遇也很難像以前那樣“爽氣”,自然也面臨人才流失的壓力。新近擴股的西南證券副總裁范劍就坦陳:現在的研究所的整體目標是維持過去的水準。而當記者就此問題詢問其他研究所的負責人時,有的負責人表示“不好說”,有的則直接表示即使增資擴股也不會有更多投入。作為地位在業務部門和支持部門之間搖擺的研究所的境遇已是可想而知。
但成本壓縮的效果似乎不明顯,根據深圳證券業協會的報告,2002年證券營業部的整體費用壓縮了15.32%,相比下降51%的持平目標差距甚遠。而這里的持平只是指營業部自身的成本、利潤能否軋平。作為整個公司的收入、利潤中心,如果營業部只能保持自身持平的話,負擔諸多后臺費用的總公司則肯定要報虧,特別是在投行自營收入不振的現在。
盡管人員壓縮的力度很大,但未必能給公司成本以直接的支持。有內部人士透露,由于公司在減員時需要給付辭退員工一定的補償金,其數量大致相當于該員工6—20個月的月收入。因此,人員的壓縮短期無法體現到當日的成本上,而且過大的減員數量往往會造成當期的大量現金支出。“成本壓縮的效果可能要1年以后才能體現出來。”
但市場等不了那么久了,一位證券公司的財務經理悲觀地表示:“由于市場的低迷,預計明年開始,就會有一批證券公司開始陷于財務危機,或許用不了多久,很多券商就已經不存在了。”
資金就是生命
在困難時期,擁有資金是寶貴的。如果還能從外界募集資金,則已經令人羨慕不已了。而這個資金還是從資金成本極低的證券市場里來,那么這種艷羨之情幾乎難以用言辭表達了。
中信證券就處在這個位置上。
9月底,中信證券的上市預案成功“過會”,成為40幾家等待發行的準上市公司中的一員,而由于其獨特的背景及首家發行上市的證券公司的身份,中信證券的發行時間將肯定被調前,一種說法是,10月就將見到他的招股說明書。
而通過此次募股,中信將以發行4億股(約占總股本的16%)的代價募集數十億元的資金。經過發行后,中信證券的凈資產將增加到60億元以上,包括其大股東中信集團在內的原股東的資產增值超過一倍。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在淡市獲得資金支持,意味著獲得“低成本擴張”的機會。中信證券顯然并不會錯過。而即使不大規模擴張,現金狀況優良的中信也必然能比其他券商活得更久、更好。在證券公司“拼資金、拼成本、拼生存”的今天,以資金實力而言,很少有證券公司拼得過未來的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通過上市獲得低成本的資金還不是中信證券的所有優勢。上市本身就存在巨大的收益,以中信上市而言,如果有部分股份采取網下或網上發行的話,將會吸引巨額資金的匯集申購,巨額資金的申購產生的凍結利息收益,將會記入未來公司的賬上。而巨額資金本身也會扯高回購市場的息口,也是套利機會。
此外,中信證券和另一個上市熱門———廣發證券互為主承銷商。兩者因為互相推薦而可獲得對方發行的承銷收入,進而達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效果。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廣發證券作為證券公司的上市熱門,很有可能在年內獲批發行,而其募集資金預計會在30、40億元左右,和中信的規模不相上下。照此計算,兩家公司的發行費用都將在億元上下,其中的大部分將作為承銷收入記入兩家公司的囊中。在冷清的市道里,這批收入無疑彌足珍貴。
為生存而擴張
而在中信證券的帶領下,廣發、招商、國泰君安證券的上市進程也在不斷加快,這批券商的凈資本均在16億—20億元,在獲得募資發行后的凈資本規模將達到50億元左右,以幾家公司10億元以內(國泰君安除外)的成本規模,這批資金將足夠他們堅持到下一個大牛市的到來。
另一批活得較好的將是得以增資擴股的券商,但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今年以來的網下募資條件已是越來越差。一位主持過增資擴股事宜人士稱現在的券商網下增資基本不具備環境,除了大股東外,很少有公司愿意再投入證券公司。突出的例證是今年以來掛牌的券商,注冊資本金相較之前獲批的額度大大減少。“資金落實不了唄。”業內人士總結道。而今年惟一的特例,增資擴股獲得熱烈追捧的海通證券,其內部人士亦坦陳如果現在增資,反響難以估計。
而如果沒有新的資金投入,則面臨業務轉型的證券公司將無力投入新業務的開拓,經紀業務的萎縮已是現實,而伴隨著傭金政策,其復蘇將不再是一兩個牛市可以等到的。沒有新業務支持的公司,勢必在未來陷于困境。“不擴張就等于等死。”一家券商的高層認為,“將來肯定只有幾家券商能夠存活,或許5家,或許10家。我們現在就是盡力跑,爭取能夠沖進這批活下的券商里面。”
但對于大多數凈資本微小或是資產負擔沉重的大型券商而言,能挨過今年就已經很不錯了。有數字統計顯示,去年券商的利潤率平均不足10%。這意味著,其單薄的“安全邊際”將使其中大部分從今年開始就蠶食自己的老本,而到了明年,或許其中部分就會面臨無本可食的局面。“被兼并還是被關閉”將成為這類公司高層面臨的難題。
盡管有人以歷史作證,稱中國股市從未有跨越兩年以上的熊市。但也有研究人員認為,即使行情重來,像1999年這樣輕松數錢、家家盈利的場面不會再重演。券商批量淘汰的序幕已經拉開就再也無法合上。
《國際金融報》(2002年10月11日第十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