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易方達平穩增長、融通新藍籌和南方寶元債券基金等開放式基金相繼發行,尤其是近日富國動態平衡開放式基金募集46億份基金單位并宣告成立,一掃了過去幾個月來開放式基金受冷落的層層陰云,而今日又有大成價值增長及長盛成長價值開放式基金獲準發行的消息見諸報端。可以發現,在8月平淡的金融市場上,已掀起了一股基金業大擴募的新浪潮。
據悉,目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凈資產規模已經突破1000億元大關。透過最近我國基金業
的大擴募現象,有關專家認為,開放式基金大擴募似乎用意在擴大股市增量資金,最終的效應是逐步分流和轉化銀行儲蓄資金,使得基金成為分流和吸引儲蓄資金轉化為投資資金的金融工具及載體之一。
釋放儲蓄資金的有效載體
有兩項數據值得關注,一是自1992年以來,從股票市場籌集的資金在八千億元左右,不到銀行貸款的10%。另一是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到今年7月末,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8.3萬億元(同比增長18.4%),企業存款余額5.3萬億元(增長16.5%),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含外資機構)月末余額10萬億元左右。這表明,總體上社會資金仍然相當寬松。但是,這種資金寬松的狀況與股市中存量資金只有幾千億元形成了巨大反差。因此,許多專家包括央行官員都指出,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是一項重要工作,但股市不振將影響這一工作的順利展開,這又涉及到如何釋放銀行系統的儲蓄資金,如何讓這些儲蓄資金通過合適的通道進入到資本市場。
但是,儲蓄資金的入市是非常謹慎的。由于前期股市持續不振,已經不僅影響了儲蓄資金的反復流入,而且卻反向地引起了大量無風險套利資金回流銀行,加上目前股市中風險與收益之比不對稱,以及缺乏"財富效應",導致追求穩定收益和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儲蓄資金不敢貿然進入股市,大量資金沉淀在債券市場就是一個明證。那么,在這種市場背景下,促使銀行的儲蓄資金轉化為股市投資資金,就需要尋找到一個能夠使得股市風險與投資人追求穩定收益之間相互平衡的金融工具,開放式基金就有可能承擔起這種角色,其將成為實現分流銀行儲蓄資金轉化為投資資金的金融工具與載體。
因為開放式基金能把社會上閑散資金集中起來,通過專家理財,為投資者提供一種相對低風險但又平穩收益的投資品種,加上開放式基金的發行利用銀行大量的營業網點,實現了化零為整的銷售,從中吸納了大量銀行儲蓄資金,由此把一部分儲蓄資金轉化成了投資資金,其中包括居民、保險公司及其他機構投資者,從我國保險公司將閑散的保險資金轉化為基金投資的案例中,以及近期華安基金推出的"定期定額投資計劃",都可以感覺到基金正在如何將儲蓄資金轉化為投資資金作相關努力。由此可見,開放式基金正擔負起把一部分銀行儲蓄資金轉化為投資資金的有效載體的重任,并為股市今后行情的展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
我國基金業發展空間還很大
從目前開放式基金分流銀行儲蓄資金的效果看,這一效應正在得到逐步體現。由于初期設立的幾家開放式基金業績不錯,例如南方穩健成長開放式基金,半年內凈值增長率為3.63%,半年的分紅率就達到了2.5%,明顯高于同期國債和銀行存款收益。這種業績也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認同,從近日幾家開放式基金募集資金規模較大,都可以洞悉這一點。據悉,后續的開放式基金發行還有不少,這意味著我國基金業規模在突破了1000億元后,今后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從另一個角度看,基金業的大擴募和大發展,不僅滿足了投資者日益增多的理財需求及增加了股市潛在的增量資金,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它作為一個有效的金融載體,能夠理性地引導儲蓄資金進入資本市場。
因此,有關專家指出,大力發展基金業,不能僅僅局限于股市本身的狹小范圍,而更應該從分流和轉化銀行儲蓄資金這樣的高度來認識基金業的發展,基金業的大發展有助于讓開放式基金成為銀行儲蓄資金轉化為股市投資資金的有效的金融載體與工具,并使得基金成為打通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聯系的金融工具之一。
(記者樂嘉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