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息 曾被視為2001年業績"殺手"的上市公司擔保風險近期引起不少公司的重視,一批上市公司開始有意識地減少或排除具有潛在風險的擔保責任。這一可喜的現象得到了業內人士的關注和高度評價。
前不久,倍特高新與聚友網絡分別發布公告稱,雙方經協商決定將金額為2億元的互保額度調減至8000萬元。倍特高新認為,擔保包袱的減輕,有利于公司輕裝上陣,以更多的精力投
入拓展主營業務中去。聚友網絡也表示,對外擔保實際上也是或有負債,存在很大潛在風險。公司此舉目的是降低潛在風險,促進經營和業績的穩定。與此同時,聚友網絡還公告稱,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成都辦事處將其持有的兩筆原由聚友網絡提供擔保的債權轉讓給聚友集團后,聚友集團決定解除聚友網絡的連帶擔保責任。
如果仔細翻看近段時期的公告可以發現,上市公司減少或免除對外擔保的事項已有多例。天發股份、廣電網絡、藍星清洗、國際實業、PT凱地等公司均解除了有關擔保責任。據不完全統計,從3月底至今,上市公司減少的擔保責任涉及金額已超過4億元。
近年來,上市公司為他人、或是相互之間提供擔保的現象極為普遍,不僅數量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大。有關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年報披露的涉及擔保的上市公司多達460多家,占總體上市公司比重的40%;披露的擔保總額約為686億元。其中,擔保金額較大的40家公司占總額的比重達到25%,平均每家擔保額為4.3億元。然而,隨著"擔保網"的擴張,引發的問題也不少,并且有眾多公司跌入了擔保"陷阱"。2001年的年報已經顯露,一直被視作可有可無的"或有負債"的擔保一下子成了真真切切的窟窿,擔保損失成了眾多公司財務報表里的一個不光彩角色。如ST英達9.95億元的虧損中有4.12億元是擔保損失造成的,又如ST中華,雖然導致其虧損22.71億元的主要原因是壞賬的提取,但1.63"億元的擔保損失也使公司雪上加霜。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對外擔保本身并無可厚非,是企業融資需求的表現。因為目前企業要向銀行貸款,通常都必須提供擔保或資產抵押,而用于抵押的資產畢竟是有限的,所以上市公司往往通過互相擔保的形式來取得銀行貸款。但是不少公司由于擔保出了問題,使得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其中的風險應該引起上市公司足夠的重視。而上述這批公司擔保包袱的減輕無疑是一種進步,值得提倡。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提醒投資者,目前仍有不少公司尚未意識到風險,有的公司資金還比較充足,并不需要貸款融資,卻對外擔保;有些公司負債率已很高,擔保額已較大,但有的礙于情面,仍然為有業務關系的企業擔保;也有的迫于大股東的壓力,不得不為大股東的子公司進行擔保,這些情況仍應引起投資者或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和警覺。
(記者王璐)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