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少波
曾經被視為亞洲金融風暴“罪魁禍首”的對沖基金,正成為香港金融界積極延攬的座上客。香港“財爺”———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更是雄心勃勃地向全球投資基金經理招手:香港的目標是致力成為亞洲區內的基金管理中心。
但是,一個基金業并不能滿足香港金融市場的胃口。從吸引內地企業在港融資到歡迎國際機構在港發債,從允許對沖基金零售到發行股票掛鉤產品,從簡化金融產品的發行手續到主動與倫敦交易所結盟,香港金融市場近期一連串的變化,令人目不暇接。種種跡象顯示,一場規模空前的金融市場改革正席卷而來。
把儲蓄引向投資
5月初,由香港證監會制定的《對沖基金指引》正式出臺,此舉意味著散戶今后可以參與對沖基金的買賣。5月底,香港傳媒報道指出,香港交易所將在未來兩個月內推出規例,允許股票掛鉤產品在香港上市掛牌。
不管是對沖基金還是股票掛鉤產品,過去被稱為“有錢人的游戲”,如今都一一“平民化”。尋常百姓也能與索羅斯共舞,這是香港此輪金融市場改革的突出特征。
債券在這一方面的步伐無疑是最快的,近期零售債券市場之活躍,令香港金融界備受鼓舞。在按揭證券公司、機場管理局等多家半官方機構順利發行零售債券之后,著名藍籌企業九龍倉集團的“試水”行動也獲得成功。現在,這一市場上開始出現國際機構的名字———每天在香港向50萬人次提供餐飲服務的“麥當勞”5月29日宣布,發行6億港元定息債券。
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日前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周年論壇時,把香港金融市場這一輪改革的思路概括為:把儲蓄引導成為投資。
低息時代的來臨,為這輪改革創造了契機。定期存款利率持續走低是民眾愿意把存款轉化為投資的最大誘因。當手握大筆閑資的投資者發現定期存款已經無“利”可圖,自然會把眼光轉向新的高息金融產品。
為市場掃清障礙
市場的趨勢已經非常清晰,而政府要做的就是為市場的發展掃清障礙,推動金融產品多元化,讓投資者有更多選擇。
背負惡名的對沖基金,憑借近年來的不俗表現,令亞洲金融界開始對它重新加以審視。
新加坡金管局早在去年底就率先推動對沖基金零售化,但是,香港后發制人,門檻比新加坡還低。新加坡的最低投資額是10萬新元(1新元約為0.56美元),而香港僅為1萬美元,這無疑又成為香港與新加坡“雙城之爭”的新注腳。
梁錦松的目標很明確,把對沖基金推向零售市場是為推出更多不同的基金鋪路。他還透露,港府正研究是否引入物業投資基金在港銷售,香港證監會將向市場進行咨詢。
基金業的發展,能帶動經紀、信托、銀行以及其它中介人行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聯動效應。特區政府金融市場發展小組下設一個工作小組,專門負責研究深化香港基金市場發展。
香港業界普遍相信,香港基金業的未來發展空間還很大,因為美國、歐洲的基金普及率高達30%,而香港則不足10%。
債市的發展空間同樣巨大。相對于其他融資渠道而言,香港的債市規模仍然較小,屬于金融市場最弱一環。任志剛指出,香港的未償還債務只相當于本地生產總值的39%,而未償還銀行貸款相當于本地生產總值的160%,股市去年全年的融資額更相當于本地生產總值的310%。推動債市的發展,令其與股市、銀行業產生互補作用,有助于穩定香港的金融市場。
邁向跨時區交易
金融產品的多元化,并不是此輪變革的唯一旋律。跨區域的合作,尤能凸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之地位。
拜發達的資訊科技所賜,全球金融界近年銳意推動環球資本市場24小時交易,把歐洲、美洲和亞洲連成一體。環視亞洲時區,日本股票市場市值雖大,但國際化程度有限,而香港市場若能抓住機遇,填補這一空檔,不僅有助提升港交所之地位,還能吸引更多的全球基金公司在港設據點。
兩年前,港交所向這個方向邁出了一小步:邀請“納指七雄”———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七家最有影響的科技公司在香港掛牌交易。現在,它又邁出一大步,商討與倫敦證交所結盟。
如果港、英交易所的聯盟得以落實,即變相把兩地交易時間延長。因為,當香港市場在下午4時收市時,英國市場則正好開市。“對英國投資者來說,香港市場恍如英國的開市前交易。”港交所主席李業廣如此形容。據悉,港交所下一步還將與紐約交易所進行磋商。
香港金融業繼續鞏固著它們的傳統優勢。梁錦松在“山東香港周”活動中鼓勵山東的企業放洋出海前先到香港“歇歇腳”———上市集資,而各大香港投資銀行、證券行、公關公司則早在內地展開貼身肉搏,搶奪民營企業的融資業務。不由得他們不緊張,新加坡交易所的總裁在過去4個星期內已經兩度訪問中國,積極拉攏內地企業到新加坡上市。
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更被梁錦松列為今后重點發展的4大龍頭行業之首。香港金融群英近期掀起這輪改革,銳意拓展了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所有的創新,所有的增值,指向一個共同的目標———令香港成為全球金融市場越來越重要的一環。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