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管理層要在市場的相對低位,冒很大市場風險來大張旗鼓地討論、公布國有股減持方案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國有股已經到了不得不減的地步了。管理層一次次地討論、公布減持方案的目的決不僅僅是在試探市場的接受和認可程度,更是在讓市場慢慢地消化將來不得不實施的最后方案。而且,我們從近期的這些方案和討論中,也可以發現管理層在國有股減持一事上逐漸明朗的四個原則:
一是全流通原則。即今后不僅要減持國有股,所有非流通股(如法人股)的流通問題都可能借國有股減持的政策“順便”解決。這一原則是對國有股減持外延的一次擴展,這意味著監管部門把國有股減持這個特殊問題納入到整個非流通股可流通的普遍性問題上來。
二是補償性原則。即在減持國有股時要對原有市場投資者(二級市場流通股的持有者)給予一定的貨幣或股票補償(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低價配股等)。但這牽涉到具體操作的難度上,目前并沒有一個可以真正讓投資者滿意的補償方案,否則市場的反應也不至于如此恐慌。
三是新股新政策原則。即“為不再積累新的歷史遺留問題,實行老股老辦法,新股新辦法,今后新上市的公司,不再區分流通股與非流通股”。考慮到大股東拋股套現、對老股的股價示范和下拉等方面影響,此原則可能是目前對市場沖擊最大的一個原則。
四是按質論價原則。即國有股在減持時會考慮非流通股的實際價值,這將意味著最后的減持方案在不同的股票上會有巨大的差異,資產好、行業前景光明的股票的最后減持價格會遠遠高于每股凈資產,而相反的上市公司的減持價格可能和凈資產持平甚至低于每股凈資產,而且低價(國有股東仍有巨大收益,在此不贅述)快速減持也是符合“積極發展國有經濟中的非國有成分”這一國企改革的大方針的。
方案會繼續討論下去,意見會不斷加進來,但筆者認為管理層對以上的四個大原則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國有股減持方案仍將是短、中、長期懸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李玉為
《京華時報》(2002年1月30日第二十九版)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