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煒
本周一的兩則消息值得注意:一是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副總經理王平透露,銀行間債券市場將向社會各類投資者開放;二是財政部國庫司負責人在談及明年國債發行規模時表示,商業銀行記賬式國債柜臺交易有望明年初啟動。上述信息表明,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參與者將發生變化,債券市場有望熱起來。
啟動于1997年6月的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近年發展迅速,已成為國家進行市場籌資最重要的渠道之一。銀行間債市的參與者已由最初的國有商業銀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擴展到外資銀行、保險公司、部分投資基金、財務公司及證券公司。去年4月,央行下發的《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中國境內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都可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交易。同年10月,央行又下發了《關于開辦債券代理結算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債券代理結算業務及債券結算代理人條件等進行了明確。
銀行間債市為何突破面向金融機構的限制呢?主要針對目前的市場參與者不足、流動性差的問題。在銀行間債市全部由金融機構參與的情況下,難免因其性質相近,導致市場資金供需變化相似,從而影響到整個市場的活躍性。開放非金融機構投資者加入,可顯著活躍市場交投。同時,工商企業也不必把大筆閑散資金躺在銀行賬上“睡大覺”,或用于委托理財承擔高風險。據悉,今年上半年,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結算總量達到16475.76億元,超過2000年全年債券結算總量,同比增加271%。但在市場繁榮的背后,市場發展不均衡問題仍較突出。二級市場上的現券交易品種雖有增加,但交易量卻出現下降,現貨交割量為203.28億元,同比減少103.06億元,現券結算量只占債券結算總量的1.23%。業界人士稱,二級市場現券交易不活躍,是困擾銀行間債市發展的老問題。
銀行間債券市場向社會各類投資者開放,使該市場成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批發性交易和以中小企業及個人投資者為主的柜臺零售交易構成的多層次市場,是央行的發展框架構想,債券柜臺交易已經國務院批準。銀行間債市開放的技術條件初步具備,商業銀行債券柜臺交易系統的聯合調試和測試工作已完成;銀行間債市較證交所率先推行了凈價交易,債券收益率的支持功能也于今年推出。銀行間債市的開放實際只是一個時機問題,待市場開放后,債券柜臺交易系統將使場外債券市場向零售領域延伸。債券柜臺交易系統依托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的債券托管簿記系統和商業銀行的二級托管體系建立,可使參與債券投資的社會各類投資者通過商業銀行柜臺買到記賬式國債,并進行相應的債券買賣交易。記賬式國債通過銀行柜臺交易認購,不僅有利于國債的發行,而且為個人投資者購買國債提供了新的途徑。老百姓買國債難的矛盾至今依然存在,嘗試通過銀行柜臺面向社會發行記賬式國債,可緩解買國債難的矛盾。據財政部國庫司負責人此次透露,將根據市場狀況和需求,為這一試點設計新券,滿足柜臺交易的實際需要。而對銀行間債市來說,若記賬式國債柜臺交易明年能夠啟動,該市場的現券交易量將猛增。
銀行間債市開放后同時面向金融機構、工商企業及個人,兼營批發和零售業務,將初步形成綜合性的債券金融超市。待這家金融超市初成規模后,將成為企業和個人投資者理財的新途徑。證券市場遭遇行情低迷或投資者信心下降的時候,會有部分資金分流進入銀行間債市。同時,隨著買國債難矛盾的緩解,憑證式國債有可能悄然退出。憑證式國債附帶隨時提前兌付的條款,一定程度上把利率變動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轉嫁給了發售機構。柜臺交易的成熟,將使記賬式國債成為憑證式國債的替代品種。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