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淳/文
許多人預測,明年將是報業集團的上市年,報業傳媒股也將成為股市的寵兒。那么,這些重量級的報業集團距離資本市場還有多遠?從很多證券公司、很多世界各地的大的傳媒紛紛訪問廣州日報報業集團這一現象中,我們看到了中國傳媒業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有人說,傳媒業是中國惟一剩下的暴利、高壟斷行業。而且近期傳媒概念股票市場表現不俗。目前已上市的傳媒板塊主要以廣電類為主,報刊類傳媒股僅有博瑞傳播和賽迪傳媒兩只。眼下,中國廣告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報業集團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資本市場。去年10月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爆出欲借殼上市的消息,報業集團上市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許多人預測明年將是報業集團的上市年,報業傳媒股也將成為股市的寵兒。那么,這些重量級的報業集團距離資本市場還有多遠?
據統計,目前中國報紙、期刊總數分別是2000多種和8000多種,從報業發展地域來看,上海、天津和北京三地最為發達,其日報千人擁有量均超過了100份的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是廣東、浙江和江蘇,日報千人擁有量超過45.6份的全國平均水平。得以維持報業發展的當屬廣告收入。從1985年以來,報紙和期刊的廣告收入增長率分別達到95%和72%,截至2000年,報刊廣告收入分別達到146.5億和11.3億元人民幣。盡管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電視媒體對報刊業帶來沖擊,但專家分析指出,在未來幾年,報刊廣告仍然會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速度。想來那么多公司盤算著要進入傳媒業的原始動機,無非是看中了在其他行業少有的每年兩位數的增長。
高增長的利潤的確給許多企業帶來了狂熱的投資熱情。例如誠成文化全權代理《希望》雜志廣告業務,上海強生擁有《新財經》雜志社公司20%股份、《上海投資理財》的廣告和發行權,而上海巴士以50%的股份控股了《上海商報》,電廣傳媒全資擁有《母語》雜志股權。行外如此熱衷投資報業傳媒,那么報業公司本身的現狀如何呢?筆者采訪的首站選擇了改革較早的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并對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張穗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何向芹進行了采訪。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在集團多元化經營方面可以說在全國同行中風頭十足,囊括了印刷、發行、廣告、連鎖經營以及房地產等10多種業務。去年10月一則重組清遠建北的消息更是拉近了它與資本市場的距離。那么它目前的經營以及資產狀況究竟如何呢?
對于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來說,第一的頭銜還真不少。廣告連續7年名列同業第一;1996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家報業集團;現有印務能力穩坐亞洲排行第一;另外,它還成立了全國新聞界第一家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等。目前除1張主報《廣州日報》以外,集團還擁有12張子報、3家雜志社以及1家出版社和1個網站。自1990年實行自辦發行《廣州日報》以來,其發行量由當年的20萬份上升到目前的160萬份。其2000年財務數據顯示:集團資產總額41億元,營業收入27億元,其中70%的收入源于廣告。報刊發行大多虧損,已是這個行業公開的秘密,在這點上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也不例外,但好在他們在此已找到了特有的盈利渠道。
張穗華說:“我們發行基本上是沒有多少收入的,因為服務質量的提高,人員規模的擴大,費用都消耗掉了,但通過我們現在的網絡,我們實際上還可以通過物流配送。發行公司在做好發行工作的同時,投遞員還可以給讀者送書、米、桶裝水這些額外的服務,以此獲得較大的利潤。一年中我們有1000多萬元的利潤是從這里面來的,將來發展起來這塊的前景會更大一些。”
集團投資12億元人民幣建成的印務中心,目前其印報能力可達500萬彩色對開張報紙,這在全國無出其右者。他們這樣大把大把地投入,其資金源于何處?
據何向芹介紹,引進新設備的資金都是他們自籌的每年盈余資金,加上銀行貸款組成的。
去年集團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不到10%,到去年底基本上是沒有負債。銀行所有的貸款已還清了。
何向芹用了較長的時間給筆者介紹集團與香港太古集團總投資為40億元人民幣,占股比例為45%合建項目文化廣場。18億元對于每年盡管有4.8億元利潤的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來說也不是一筆小數目,除了銀行貸款,何向芹也表示:可以多方面地通過上市融資來籌措資金。她說:“對于一個處在上升發展期的企業,資金需求相應也是很大的,所以有沒有資金壓力,就看整個經營思路、選擇的發展項目的定位,如果你選擇的項目好,很多銀行都會支持,但我們也可以通過上市,因為中宣部17號文件也指明了這個方向,我們可以多方面地通過上市融資來籌措資金。”
談到去年10月廣州日報報業集團重組清遠建北之事,何向芹介紹:“清遠建北有一個上市指標,但我們幾乎一分錢現金都沒有投入,我們只是注入了我們一部分報業集團以外的資產,也就是商業印刷、連鎖店這兩塊。它完成了資產重組,但還沒有申請上市。這得看中宣部的意見怎樣,如果中宣部同意我們就申請,這中間障礙可能不會太大。”
何向芹這番話透出了一個信息,上市融資是一條理想之路。不過,她所談到的已經完成的商業印刷和連鎖經營兩塊資產運作,引起了我們的置疑。既然不是集團上市,為何還要通過中宣部的審批呢?她的解釋是:這是一些媒體同行的炒作而引起有關方面敏感的結果。她詳細介紹了值得借鑒的國外傳媒界慣用的兩種融資方式,一是直接上市,就是限制小股東的持股比例,超過1%或3%時要自動減持,從而保持國家對傳媒審批權和新聞出版權的控制;另外一種是把報業的利潤向公眾分享,以發展基金方式發出普通股和優先股兩種股票,其中普通股的審批權和投票權比重大一些,而優先股則側重分紅權,以此來保證獨立的采編決策。當何向芹談到今年以來我國傳媒業被世界關注的程度時,用了一句“一夜之間”來形容:“其實很多投資公司都找過我們,很多證券公司、很多世界各地很大的傳媒,僅僅兩周時間,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總裁、美國摩根斯坦利全球的媒體總裁,還有很多國際跨國公司重鎊人物都訪問過我們。他們覺得這里面有很大的商機,中國的傳媒業會有很大的發展,他們在尋求合作。”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