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息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昨天在由基金業公會主辦的基金監管法規體系研討會上指出,完善現行基金監管法規體系,既是我國基金業規范運作的客觀要求,又是我國基金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史美倫說,相對完整的監管法規體系,是任何資本市場必備的要素之一。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完善,目前我國形成了以國務院行政法規為基準、以證監會有關通知和證券交易所業務規
則為補充的基金監管法規體系框架。實踐證明,基金監管法規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于規范基金的運作和加強監管,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她說,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和基金試點的推進,現行法規體系已不能適應基金業發展的需要,主要體現在:
第一,作為基金監管法規體系的基礎——《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是1997年頒布的,隨后國家出臺了一些直接涉及基金運作和當事人主體相關的法律,如《證券法》、《信托法》和修改后的《合同法》等,需要根據這些法律對基金運作和當事人主體關系予以具體的規范。
第二,因為歷史條件的限制,《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規范的內容和范圍非常局限,與國際成熟市場的規范標準有較大差距。證券市場發展和基金試點推進過程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有待規范,如管理公司治理結構、基金的規范化運作、管理公司增加業務范圍、私募基金、向保險資金定向發行問題等。
第三,隨著我國加入WTO,境外機構提出相關的資格申請會紛至沓來,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設立也將進入實施階段。目前對這方面的法律規范尚屬空白,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立法尤為迫切。
史美倫說,目前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各界對我國基金業的重要地位已達成共識,基金業的發展狀況是證券市場是否成熟的標志之一,中國證券市場的迅速發展,要求基金業應當有相應迅速的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積極培育證券投資基金、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據統計,2000年底我國證券市場的境內股票市價總值已達4.8萬億元,相當于當年GDP的57%;而同期基金資產總值為847億元,只有GDP的1%,僅相當于股票流通市值的10.3%。同國外發達證券市場相比,我國的差距巨大。
其次,經過三年多時間的實踐,我國基金業的發展積累了一些可貴的經驗。到現在,我國共設立了14家基金管理公司,發行了47只封閉式基金,并成功推出了2只開放式基金發行試點,第3只開放式基金發行也已經啟動。還有,市場中投資于基金的需求非常旺盛,居民個人資金、保險資金和其他民間資金潛力巨大。據有關方面的資料,今年8月末國內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高達7.06萬億元;目前國內保險公司資產總額為4000多億元,按現行保險資金投資基金可占總資產15%計算,保險資金可投資于基金的資金高達616億元,而10月底國內基金市值只有745億元。
再有,目前國內對興辦基金管理公司的熱情高漲,自上半年我會對新設基金管理公司實行“好人舉手制度”以來,各有關機構為爭取成為發起人,有80多家向派出機構和證券交易所提出自律承諾。更重要的是,我國加入WTO后,就證券市場而言,按照WTO承諾對外開放的內容,首當其沖就是在證券投資基金方面。
對于基金業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史美倫說,當前從業機構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要明確加快發展的思路。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不僅在數量上要增加,在規模上要擴大,而且基金的運作質量和管理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增強市場競爭力。
第二,要把規范運作常抓不懈。既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又要強化內部合規控制機制,杜絕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為了保證規范、促進發展,基金治理結構的問題也應提到重要議事日程。
第三,要在講信譽、守信譽、創信譽上大做文章。基金業是服務行業。最主要的資本是人才,人才的標志就是信譽。基金的性質是受公眾之托,代其理財,這一行業又是知識密集型行業,特別依賴有良好信譽的高素質人才。取信于社會,取信于市場,不能靠喊口號取得,必須靠長期不懈的行動。
第四,要有爭創中國基金品牌的意識和追求。大家普遍感到,國內基金和基金公司的規模太小,都在想著做大。這方面國外業內有成功的經驗,國內其他行業也有范例,值得學習。基金管理公司的負責人和基金經理必須要有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只有付出辛勤的勞動,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才有可能取得預期的成果。(記者薛莉)
史美倫:中國已形成一套基金監管法規體系框架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