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交流、選擇以及一連串緊鑼密鼓地談判后,中外券商的聯姻終于在今年漸入高潮,迄今為止,已有近10對“新人”攜手盟誓。
而今,這一中外證券業的“通婚”之路,已為境內券商打開了一扇與海外市場對接的窗口,為境內券商融入國際化大潮洞開方便之門。然而,境內券商能否真正立足國內市場,乃至走出國門,聯姻還僅僅是一個開端。
一條必經之路
境內券商想走出去,境外券商想走進來,在入世這一時點上,無論是中方還是外方,均對聯姻寄予厚望。
對于外資金融集團而言,與在中國成立代表處相比,聯姻將使海外券商實質性地介入中國證券市場,并為其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取得領先一步的優勢。
而中國證券市場蘊藏的巨大潛能的確十分誘人。以基金市場為例,據統計,去年年底,我國企業、居民存款雖高達12萬億元,但結構極為不平衡,資本性資金和債務性資金比為2:8;而發達國家的比例則為5:5。據有關人士透露,將通過發行基金的方式,希望將比例調整到4:6。在這一結構調整中,基金業無疑將面臨巨大的市場。
就在海通證券與富通集團的簽約儀式上,富通集團董事長費友普先生鄭重表示,過去富通在海外的合作項目主要是以基金產品的銷售為主,而此次與海通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將是富通集團有史以來最具戰略意義一樁海外合作項目。從中足見其對開發中國證券市場的重視程度。
對于境內券商,無疑最為看中的是外方先進的業務管理技術、風險控制和業務創新能力。廣發證券總裁方加春曾表示,從長遠看,中國券商必須與有實力的國際大券商、基金公司接軌,這是提升中國券商綜合素質的必經之途。
同時,即使是在短期內,聯姻對境內券商也具有其實際意義。相對于市場開發已較為成熟的經紀業務來說,資產管理和基金業務仍是券商的薄弱環節,而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無疑將大大改變境內券商的利潤結構。
一位券商國際業務部的老總表示:“聯姻使我們讓出了部分市場,但同時,也使我們獲得了更多的管理經驗,而這正是我們今后無論面對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競爭時所必須具備的!
慎選聯姻對象
毫無疑問,境內、外券商對于雙方聯姻均極為重視。早在1999年底起,不少境內券商便開始有意識地物色海外金融機構。與此同時,海外券商也紛紛到國內探路,尋找合作伙伴。
從去年起,申銀萬國、中國銀河、海通證券等各大券商,陸續接觸了不下數十家跨國金融集團。
從地域上分,境外兵團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歐美金融集團、日本金融機構、港臺地區證券機構。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以來的幾樁“中外聯姻”的案例中,外方合作對象幾乎為清一色的歐美兵團。
光大證券合資基金籌備組負責人楊曉東認為,中外合作不只單單局限于眼前,還考慮到公司未來如何借助外方的實力,走向國際市場。在這一方面,具有歐資和美資背景的金融集團無疑優勢突出。
一直從事券商研究的興業證券研究員黃憲認為,與其他地區機構相比,歐美券商數量多、規模大、實力強,可選擇的余地大。其次,業務發展全面,并一直處在國際資本市場領先地位。他們對如何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多樣化、專業化的商品和服務具有豐富的經驗。此外,他們還擁有全球的客戶來源和銷售網絡,并具備強大的新產品開發能力。這無疑是歐美兵團上鏡率高的最主要原因。
同時,外方的態度這一細節也是能否牽手的關鍵。
談及合作伙伴,海通證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孫佳華表示,在“相親”的外方名單中,富通的實力并不算最強,但其風格卻很進取,最重要的是合作方很有誠意。在雙方的接洽過程中,富通集團一直報以熱忱的態度,集團董事長曾經為此三度專程來上海洽談合作事宜,并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建議,這使兩家公司在一開始就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朝著最可行的方向走
從中外雙方合作意向上來看,選擇成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占了絕大多數。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成長對此分析認為,雖然目前在政策上并沒有作出明文規定,但從政策傾向上來看,相對于投資銀行、經紀業務,允許中外券商合作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可能性會更大,而且基金管理業務一直是境內券商的弱項,從這項業務起步,無論對券商還是對證券市場都具有長遠的意義。
楊曉東則表示,既然要展開實質性的合作,就得朝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向發展。從目前政策環境來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無疑是中外雙方最佳的突破口。
既然方向已明,就得快馬加鞭。申銀萬國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陸文清告訴記者,目前最緊要的任務是,在政策正式出臺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包括人員培訓,新公司的組織架構等。
據陸文清介紹,自從今年6月公司與合作方法國巴黎資產管理公司簽署技術性合作協議后,外方立刻分派了多名高級管理人員前來授課,而公司也迅速選拔了40多名員工參加培訓。正因為有了這一合作協議,外方在授課時往往著重針對風險控制等技術性和可操作性較強的內容,而這些恰恰正是境內券商的薄弱環節。
即使是籌建基金管理公司的過程,也成了境內券商學習的大好時機。陸文清說,在每次討論的過程中,都能使我們對外方基金管理公司的運作體系、前后臺的管理系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而且其中一些構想,甚至已給申銀萬國本身的組織框架設計帶來了啟發。
差距不僅在實力上
的確,聯姻已為國內券商了解世界開辟了一條的捷徑。但在充滿喜慶氛圍的簽字儀式背后,留給人們的還有一連串的疑問:聯姻能在觀念上給境內券商形成多大的沖擊?境內券商能否通過這一方式,真正領會海外市場的先進理念并融會貫通,達到“健身強體”的作用?在雙方實力對比如此懸殊的狀況下,這段姻緣能保持多久?
據業內人士估計,如果按目前國內券商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審批程序,成立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至少應在一年半以上。如此算來,留給境內券商的時間也就只有3年左右。
而在分析聯姻的前提時,也不難發現,中外券商間所自發演繹的一段段跨國婚姻,其最主要的推動力在于中國入世后的對證券市場5年的保護期。
根據中美就中國加入世貿達成的協議,外資金融機構允許在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中持股33%,三年后可增至49%;外國股票包銷商可在合資承銷公司中占33%的股份。這表明至少5年內,外資證券機構無法在中國建立控股證券公司,這也意味著,眼下海外金融機構欲進入中國證券市場開拓業務,就只有與境內券商合作這一條路。
業內人士認為,聯姻的關系能否在中國證券市場完全開放后繼續保留下來,一方面取決于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的溝通和融洽程度,另一方面更在于公司的規范化進程。因為僅從實力上來看,境內券商不僅弱小,而且在公司治理結構上也常常暴露出重大的制度缺陷。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在首輪簽約的中方券商基本均為國內頂尖機機構,而海外機構雖然實力強大,但數一、數二的頂尖級金融集團卻并未在“聯姻”中登場。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海外機構往往十分關注合作方的規范化程度,否則一著不慎,將影響整個集團在海外的聲譽。因此,越是大的金融集團,越是對“聯姻”態度審慎。另據一些與外方接觸的人士表示,出于對風險控制因素的考慮,相當一部分大金融集團仍對直接在中國設立自己的分支機構更感興趣。
觀念轉變是核心
聯姻只是借鑒了外力,境內券商應對入世后的挑戰更需從自己做起。
中國銀河證券公司總裁朱利就此指出,券商應對入世的挑戰,最基本和核心的問題是觀念上的轉變。如果光是在運行機構和操作上機械地學習和模仿,而沒有及時進行觀念上的調整,就不可能應對來自國際化的挑戰。
他認為,這其中包括了許多層面,比如,我們是否真正樹立起合規經營的觀念,并將其落實到經營管理的全過程;我們是否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觀念,把客戶關系管理理念導入經營活動中,盡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是否樹立起以人為本的觀念,為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既能留住人,又能大膽的引進海外投資銀行的人才,為我所用。
顯而易見,中國券商若直面挑戰、走出國門,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資料鏈接
2001年1月,國泰君安證券與全球第二大金融集團安聯———德累斯頓集團簽訂技術合作協議。2001年3月,中國銀河證券與英國最大的獨立基金管理公司施羅德集團簽署基金管理合作備忘錄。2001年5月,銀河證券與臺灣富邦證券集團簽訂業務合作備忘錄。2001年6月,申銀萬國證券公司與法國巴黎資產管理公司、國際金融公司簽訂基金管理技術合作協議。2001年7月,南方證券與德國最大私有銀行之一的德國商業銀行簽訂資產管理業務技術合作協議。2001年10月,國通證券與荷蘭十大金融集團之一的荷蘭國際集團(ING)簽署基金管理業務技術合作協議。2001年11月,廣發證券與富蘭克林坦伯頓集團達成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協議。2001年11月,海通證券與歐洲十五大金融機構之一的富通集團簽署基金業務戰略合作協議。2001年11月,光大證券與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簽署合資基金公司意向書。
(《上海證券報資本周刊》記者秦宏)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