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年末的突擊重組已成為“永恒的話題”。但縱觀一些公司的重組行為,似乎總是萬變不離其“宗”——投機。其中,關聯方之間名目繁多的“不平等”交易仍是上市公司創造“財富”的主流形式。
據不完全統計,僅10月份以來,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已超過100起。由于臨近年底,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這些關聯交易大多是傾向于上市公司的不平等交易。如四川的一
家鋼鐵公司日前決定向集團公司轉讓兩家公司股權,轉讓金額超過1500萬元。但這兩家被轉讓的公司無一不是虧損企業,其中一家截至今年9月底已虧損1000多萬元。然而,正是這樣兩家公司的股權,受讓方不僅出資頗高,還得在協議生效后3日內付清轉讓款,由此可令這家業績較差的企業獲得當期收益1000多萬元。
諸如此類看似普通卻大有名堂的關聯交易,目前已不是個別現象,這已成為年末重組熱中的一大“景觀”。ST鞍一工日前披露將獲得9000萬元收益的關聯交易,就引起了市場不小的反響。又如,浙江一公司日前決定將債權轉讓給關聯方,而受讓方卻是一家業績有問題的企業。
從這些公司的重組也不難發現,關聯方之間交易類重組之所以被上市公司青睞,原因在于關聯交易能夠給上市公司操縱和調節利潤提供機會。由于大多上市公司重組的目的在于迅速地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以便避免ST或者PT,而關聯交易恰恰為此創造了條件:一是,交易價格、交易方法、付款時間等等都容易商量;二是,出售的往往是高齡應收款項、不能盈利的對外投資等不良資產。
因此,有關專家學者在談到當前上市公司中大量發生的關聯交易時,深表憂慮。他們認為,雖然上述關聯交易和非經常性損益中有的確屬正常經營行為,但不容否認,相當多的關聯交易交易價格不正常,已被部分上市公司用作操縱利潤的手段。為此,這些專家建議積極尋求對策,禁止上市公司董事會濫用關聯交易以防止上市公司借此惡意操縱利潤。而作為投資者,也有必要以更為深入的視角,重新審視“重組”對于各方參與人的最終功效和意義。畢竟,通過關聯交易獲得的飛來橫財不可能年年都有。
(記者 王璐)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