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躍文
在我國各個行業對世貿組織作出的開放承諾中,有關證券業的內容顯得謹慎而富于彈性。國內券商擁有相對充分的時間為證券市場開放做準備。但券商們在此次市場大調整中暴露出來的普遍較弱的資本實力和較低的經營管理水平,不能不讓人們為“入世”后證券業的處境擔憂。所幸的是,一些券商已開始調整經營策略,增強資本實力,而一些國外巨型金融
機構也嘗試通過多種方式打入中國證券市場,樹立形象。種種跡象表明,“入世”后我國證券業將進入空前活躍期。
根據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國加入WTO達成的協議,外國金融機構允許在合資基金管理企業中持股33%,三年后可增至49%;外國股票包銷商可在合資承銷公司中占33%的股份。這表明,至少五年內,外資證券機構無法在中國建立控股證券公司,主動權仍會掌握在國內券商手中。五年以后,我國將遵守世貿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原則指導下的《金融服務貿易協議》,全面開放金融證券市場。據了解,該協議旨在消除各國長期存在的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的貿易壁壘,確立多邊的、統一開放的規則和政策。具體內容包括開放銀行、保險、證券和金融信息市場;允許外國在本國建立金融服務公司并按競爭原則運行;外國公司享受同國內公司同等的進入市場的權利;取消跨境服務的限制;允許外國資本在投資中的比例超過50%等等。
在證券市場完全放開的條件下,國內券商如果不能有效利用三到五年的緩沖期飛躍式地發展壯大自己,憑現有資金、技術、人才、經營理念和業務范圍,是無法與國外老牌投資銀行競爭的。北京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呂立新將“入世”以后國內券商的處境形容為“五年以內是安全的,五年以后將迎來“沖擊”。據分析,由于有關政策限制和國內市場成熟度不夠,從防范投資風險的角度考慮,“入世”后外資機構將首先以金融服務提供者的身份進入證券市場,短期內海外金融資本大規模進入我國證券市場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如此,海外券商仍然為能夠進入中國市場而興奮不已,早早就開始做準備了。它們有的無償向有關部門提供咨詢,有的贊助國內各類證券研討活動,更多的則以紐約、香港等國際和地區性金融中心為基地,積極爭取國內企業的并購和上市項目。某家國際著名投資銀行有關負責人曾開誠布公地說,他們在中國的一些活動雖然短期內不會有利益回報,但長期看,每一項活動都是有目的并且具備潛在商業價值的。
正當國外券商積極籌備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國內券商又迎來了罕有的市場大調整。據業內人士透露,市場不景氣使券商自營業務遭受損失,近幾年興起的委托理財業務更讓部分大券商損失慘重,一級市場也讓承銷商們苦不堪言,某證券公司僅一個配股承銷項目,就損失4億元。
不過,行業性虧損并沒有讓國內一些證券和基金公司忽視“入世”可能帶來的新變化。它們積極制定和實施應對措施。日前,廣西證券、泰陽證券等一批證券公司紛紛實施增資擴股,還有一些券商也在籌劃增資,以增強資本實力。華安基金公司、海通證券則率先與海外金融機構合作,籌建合資基金公司,積極迎接“入世”。北京證券大幅度調高員工工資,以期留住和吸引高層次人才。盡管如此,仍有專家認為,我國證券公司的歷史僅10余年,現有券商無論從資金規模、運營水平、經營管理理念和經驗等方面,都與海外老牌證券公司存在較大差距,未來國內證券公司將不可避免地走上兼并聯合、優勝劣汰的道路。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