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紅/文
結構調整與外資新的并購戰略耦合
經濟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背景下,國有資產轉讓和上市公司國有股減持對市場資金的吸納巨大,外資進入將與我國經濟的所有制和產業結構調整發生耦合。
國有資本從競爭性領域退出將是一個長期的戰略任務,中國的主板市場承擔的國有企業改革任務還任重道遠。國有資本退出后新資本進入,從技術上最可能先在流動性最強的證券市場實施,但若按財政部的國有股減持計劃,股市的資金面必然難以承受。雖然即將推出開放式基金,政策上保險資金入市比例已在逐步提高,但引進外資介入國有股減持是一種較好的辦法。
1999年10月26日,保險資金獲準通過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已上市的基金和在一級市場上配售新發行基金,從而間接進入證券市場。這之后,保監會先后兩次提高部分保險公司投資于基金的最高比例。近日,中國保監會放開3家保險公司連結類保險在證券投資基金上的投資比例,最高比例可達100%。到目前為止,理論上可用于基金投資的保險資金已達350億元,但2000年基金中報顯示,雖然各基金前十名持有人幾乎都被保險公司占據,但實際入市的保險資金還不到90億元。一份來自保險業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截止2000年底,全國保險業有134億元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比1999年底增加了113.8億元。雖然如此,這一數字遠沒有達到保險資金被允許入市的上限比例。同時還要看到,基金投資雖為保險資金的投資運作帶來了豐厚和較為安全的收益(2000年保險資金在此方面的平均收益率達到了12%,大大高出其它金融投資的收益),但基金市場現有的規模和品種是保險公司入市的一個重要障礙。相反,隨著跨國公司在中國經營戰略的變化,現階段外資可能和感興趣的仍然是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獲得相關企業的股權,因此我們認為現階段外資參與的重組將是實質性的。這對中國的經濟參與世界經濟循環和中國的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是有益的,同時國有股減持也為外資的進一步介入提供了契機,或者說減持國有股的重要資金來源將是外資。當然,中國證券市場要實現完全的對外開放,還將有賴于外匯體制以及整個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但大的趨勢是:隨著中國證券市場一步步走向成熟,外資的介入也將漸入佳境。近來,外資分別收購中國新華人壽保險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24.9%和10%的股份,就是這方面的范例。2000年1-10月,上海產權交易所的涉外產權交易37宗,成交額18.2億元,而1999年不過2.7億元。
目前,在中國跨國并購還比較困難,主要是缺少引導并購的政策導向,擔心國有資產流失。國有企業向國內投資人開放都步履艱難,向國外投資者出售更將面臨觀念、思路、法規等各方面因素的牽制。單從技術上講,國內資產評估不看企業的經營狀況,一律采用重置成本法進行評估,往往高估了國有資產,外商投資者不予認可,導致并購無法進行。中國競爭性領域大型國有企業產權結構實現多元化,已經是一個明確的改革方向。大型跨國公司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不僅能提供巨額投資,而且隨著資金的進入,經營理念、技術、全球營銷網絡、管理等各種資源,都會進入被并購的企業。因此,從推動大型國有企業改革的角度出發,中國將積極吸引跨國公司的投資,包括并購方式的投資,使其成為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戰略投資者。作為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外資將首先進入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高市場占有率的國內企業。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外資最終關注的還是企業的股權,所以,面對國有股占主導地位的上市公司以及不低的市盈率的二級市場,在資本項目不開放的前提下,很難指望外資直接進入二級市場以收購流通股的方式獲取控股權。實際運行中,國內投資者通過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轉讓獲取控股權,往往是配合二級市場炒作,而并非要成為戰略投資者。國有股減持必須出臺明確的法律法規,同時對國內投資者和國外合格投資者開放,才能遏制在股權種類逐漸合并過程中"尋租"行為的蔓延,真正使資本市場的籌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重新調整。
作者簡介:胡振紅,金融學專業博士。先后在法國興業證券北京代表處、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工作,現任光大證券分析師。曾參與《上海加入WTO對策研究》,撰寫WTO相關論文若干。
分析:入世后外資將如何進入中國內地證券市場(一)
分析:入世后外資將如何進入中國內地證券市場(二)
分析:入世后外資將如何進入中國內地證券市場(四)
分析:入世后外資將如何進入中國內地證券市場(五)
分析:入世后外資將如何進入中國內地證券市場(六)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