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曾經一再表示,證監會鼓勵投資者通過法律途徑來保護自己的權益,與此同時,人們有關完善證券市場民事賠償制度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中,暫不受理的說法會持續多久呢?我們來聽一下專家的分析。
記者:我這里有一封股民寫給我們《經濟半小時》的信,他在信中是這樣寫到的,他說中國是一個法制社會,難道還有法制的陽光照射不到的角落嗎?所以他特別不理解高法暫時不受理上市公司民事賠償案這樣的一個做法。
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我認為對于這類訴訟的要求,我認為它是合理合情又合法的,我們沒有理由拒絕他們。
記者:那么假設一下,如果把這樣類似的案件拿到美國去,那么美國的法院會不會受理這些案件呢?
吳征求:美國的市場是非常成熟的,它的法律特別是和資本市場相關的法律,應該說是很完善的,所以應該說它們會受理的,而且是在美國市場上這種披露虛假信息的,不是說一件都沒有,但是非常少。
記者:就說他們知道可能自己,如果萬一要這樣做的話,會付出很沉重的代價的。
吳征求:很沉重很沉重的代價。
記者:那么既然跟你所說美國的法院可以接受,中國的法院就暫時不予受理,您覺得這有道理嗎?
吳征求:如果是法院受理了,顯而易見它就有一個判決的問題,因為通常說來這類判決只會是投資者勝訴,勝訴之后就有一個如何賠償的問題,標準如何確定,以及多大范圍內進行賠償,是多少人開始賠償,這都是一個問題了,還有包括以前的,比如說紅光,紅光事件也是一個虛假信息披露的事件,包括猴王等等,這些事情都存在這個問題就大了,所以暫不受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無限期的。
記者:看來大家都是把矛頭指向了中國現有的法律,有人也說中國現有的法律,可以說是中國股市的軟肋。
吳征求:如果我們看到這個缺陷,我們必須要抓緊時間來健全我們的法律,不能拖,一定要對這個市場,對投資者要有一種責任感。
記者:像這些案件,現在都擺在人們面前了,那么相關的這些部門,它們在做什么,有沒有現在行動起來?
吳征求:在法律沒出臺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也具有某些法律的效力,所以他們也可以在充分研究資本市場的前提下,應該出臺一些相關的司法解釋。曾經有人動意在中國證券協會成立一個中小投資者保護組織。
記者:相信你能理解投資者他們現在的心情,他們還要,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能不能告訴他們,他們要等多久?
吳征求:我想我們投資者應該是保留有效的證據,總會有一天法院會受理,而且這一天我認為不會太遠,我相信還是有一批有責任感的人,時間太久了之后,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利,同時也對中國的法制建設也是不利的。
證券市場最講究的是“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而這一切又是建立在法制嚴明的基礎之上的。否則,違規者受不到應有的懲罰,受損害者也就不會得到應該的保護,而市場的規范和健康發展就更是無從談起。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相信,投資者的等待不會太久。經濟半小時記者/張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