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甘玲
今年以來,共有97家上市公司委托券商進行資產管理,其金額高達118.91億元,據保守估計,目前的潛虧可能達到10億元
本報早在7月份就曾提出,大盤暴跌將給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帶來嚴峻挑戰。如今大市
又經歷了兩多個月的盤跌,種種跡象顯示,昔日的預言可能不幸言中。業內人士甚至認為,如果其中的風險得不到有效釋放,資產管理業務將可能成為券商繼承銷、自營業務之后引爆的又一顆“地雷”。
目前券商受托理財的資金規模具體數字尚不得而知,但從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財情況中可略見一斑。中報顯示,今年以來,共有97家上市公司委托券商進行資產管理,38家券商受托理財118.91億元。其中國泰君安、南方證券、國通證券等綜合實力較強的券商受托資產居券商前列,這三家受托的資產占上市公司委托券商理財的四分之一強。國泰君安接受19家上市公司委托的金額高達17.8億元。業內人士估計,由于有的券商還接受各類投資公司、大型國企的委托,一些大券商資產管理的規模可能達到五六十個億。
據了解,目前券商對受托資產的收益分配分不保底型、保底型、保底加分紅型和按比例分紅型,其中不保底和單純進行國債投資的在少數。較普遍的年保底收益率在6%左右(最高的甚至超過10%)。有資深人士透露,其實券商的運營成本可能要翻一番,接近12%,因為資產管理業務市場競爭激烈,持有“先弄到錢再說”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拉攏客戶以及管理資產的人力成本顯然也要計算在內。但今年的行情似乎開了一個玩笑:截至9月21日,上證指數比年初跌了13%,比4月初跌了14.5%、比7月初更是跌去18.5%。而上市公司半數以上的委托理財協議是在4至7月間簽定的,當時滬市大盤在2100點以上運行!
事實上,券商管理的資金就像一個基金,規模的限制使其不可能頻繁操作,在大盤調整期間成交萎縮時進出也不容易,還會不時面臨到期協議的“贖回”。同樣地,券商也缺乏資產管理的避險工具。對此,不少資深人士分析,券商管理的資產不可避免地面臨或多或少的縮水。最壞的情況是,如果券商管理的資產狀況和大盤同步縮水,加上管理成本,券商的損失將在25%以上,這樣,一個大型券商目前的資產管理帳面虧損可能在10個億以上。即使118.91億元受托資金的縮水幅度按10%計算,券商的潛虧也遠超過10億元,其中份額越大的券商虧損就越多。
最近,一家中報披露委托理財出現虧損的上市公司和券商就保底收益打起了官司。業內人士認為,這不過是冰山一角,接下來可能會陸續出現此類糾紛。由于《證券法》規定券商不能全權委托,不得以任何形式對客戶證券買賣的收益作出承諾,而目前有相當部分上市公司委托券商理財是全權委托,且多數協議有隱隱約約的保底條款。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可能雙方都會按協議辦事;但市道不好時,過去打的擦邊球現在卻成了很好的開脫借口。因此,上市公司面臨券商違約的風險也隨之增大。最近中農資源、南京中北、凱樂科技等上市公司提前終止委托理財協議,或許正是看到了其中的風險,而及時踩了“急剎車”。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