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興祥
在上市公司2001年中報披露完畢之后,廣大投資者注意到,對上市公司今年中期財務報表產生較大影響的就是新會計制度與準則。從2001年1月1日開始,財政部在去年底下發的《企業會計制度》首先開始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執行。另外,今年1月開始頒布的《租賃》等三個會計準則與修改的《債務重組》等五個原有會計準則也全面實施,新一輪的會計改革
全面體現在了2001年中報上。
然而,由于大多數上市公司中報均不需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上市公司對新會計制度與準則的執行情況不盡相同,這給投資者理解財務報表帶來了一定困難。
對部分因業績大幅下降而預警的公司而言,“從2001年開始執行新會計準則和制度”成了一個最理直氣壯的借口。事實上,部分公司全部是進行了追溯調整,即通過調整期初的相關余額而將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數加以消化,它主要是調整期初的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對今年中期的損益并沒有影響。如重慶一家去年上市的公司,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約為3900萬元,但是這些變更均采用了追溯法進行調整,即在2000年度利潤表中進行了調整,這樣,會計政策變更只是反映在期初留存收益等項目中。而這家公司以新會計政策與制度調整來解釋預警原因,很顯然是想糊弄投資者。
另外,今年雖然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委托貸款等四個新項目計提了減值準備,資產的部分水分也給擠掉了,但是,各上市公司在具體處理上實際上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進行如前所述的追溯調整;另一種方法是計入今年中期費用,直接調整當期利潤。在中報里不難發現,上市公司的會計估計隨意性較大,對提取減值準備的根據大多未加以說明。更重要的是,至于采用哪一種處理辦法,上市公司大多也并未給投資者一個交待,令投資者眼花繚亂,無從識別。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實際上為部分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留下了較大空間。例如,一些今年上半年利潤完成較少的公司就全部進行了追溯調整,以避免財務報表的關鍵數字過于難堪。至于執行依據,投資者卻不得而知。
另一個影響較大的項目是開辦費攤銷。按財政部7月初的《實施〈企業會計制度〉及其相關準則問題解答》,如果未攤銷的開辦費余額較大,直接轉入當期損益對公司的利潤會產生重大影響的,可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如果未攤銷的開辦費余額較小,可將余額直接轉入當期損益。這本來為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提供了依據,但是,部分公司的會計處理卻令人費解。南方一家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不過1000萬元左右,但是,它仍將近700萬元的開辦費余額直接轉入到本期損益,結果中期利潤出現大幅下降。
專業人士提醒,對于今年中期業績的真實性,投資者必須認真閱讀中報才能了然于心。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出于各種需要,利用會計政策的變更,將上半年的利潤有所隱瞞。在這種情況下,下半年的業績很可能會“突飛猛進”,而不會是簡單的“1+1=2”。
另一個容易被投資者忽略的情況是,不少上市公司將所得稅先征后返的部分提前反映到中報里了。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上市公司按照規定實行所得稅先征后返的,應當在實際收到時沖減當期的所得稅費用。然而,一些業績出現下降的公司,為了實現年內再融資目的,卻將這部分尚未返還的稅收提前反映到中期財務報表里。很顯然,這不符合有關會計規定。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