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唐薇
補貼收入是上市公司取得的各種營業外補貼及退稅款等,其相當一部分是政府為扶持某行業而給予上市公司的補助,這些補助為這類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曾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從今年的中報來看,各種政策性補貼的逐步減少又使這類上市公司的業績出現了大幅滑坡。
受補貼收入變化影響最大的是環保類和公共事業類的上市公司,此類上市公司受國家政策及其他宏觀政策調控影響很大,具有很強的政策波動性。尤其是環保產業,政策性補貼在很大程度上與其業績的好壞休戚相關。從今年中報看,補貼收入的銳減直接影響了此類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目前深滬兩市環保業務比重較大的上市公司有7家:環保股份、清華紫光、凱迪電力、首創股份、武漢控股、創業環保和龍凈環保。在這7家公司中,業績滑坡較大的是環保股份,每股收益從去年中期的0.27元降到今年中期的0.035元,今年中期的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7%。據分析,環保股份前幾年業績優良,主要是因為承建沈陽污水處理廠,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排污費補貼和退稅款)。根據沈陽市建委和市政府精神,自1997年起10年,沈陽市財政局每年給予該公司財政補貼6000萬元。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環保股份的補貼收入卻呈逐年下降趨勢,1998年為1.13億元,1999年為6200萬元,2000年為4400萬元,今年中期補貼收入更是只有4.4萬元,直接導致了環保股份的業績縮水。類似的公司還有武漢控股、首創股份等。
深滬兩市的12家路橋設施類上市公司,從1998年至今年中期,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和主營業務利潤率三項指標均明顯下降,其中不乏補貼收入下降的因素。如廈門路橋,今年中期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35%,補貼收入從1999年的9143萬元下降到2000年的117萬元,今年中期補貼收入為零。
環保類和公共設施類上市公司仍屬于成長性行業,由于體制和政策上的問題,其業績不確定性較強。雖然目前因政策扶持的力度減弱導致其業績平平,但投資者不妨關注此類公司廣闊的發展前景,“十五”期間,我國環保投入總規模預計會超過6000億元。一些公共事業類的企業也正在探索社會化、企業化和專業化的新機制。在補貼收入逐年減少的壓力下,相信此類公司定會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尋找實實在在的新的利潤增長點。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