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興祥/文
本周五(8月17日),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表公告,華安創新證券投資基金將于9月正式發行。這是中國第一只開放式基金。
與此同時,富國、鵬華和國泰3家基金管理公司也向中國證監會呈報了開放式基金方案
。富國基金管理公司有關人士證實:“富國平衡型基金希望能在今年正式推出。”
顯然,華安創新將會對市場帶來重大影響,畢竟這是證券市場一個新的金融品種。
不過,華安創新在規模上與市場的預期仍有差異。盡管“首次募集目標為50億基金單位”,但是,“在首次募集認購期內,也可以根據認購情況對募集目標作適當調整。”這意味著,在運作的前3個月內,基金規模并不一定是50億。至于到底會有多大規模,將取決于兩個困素,一是市場狀況,如果市場較好,顯然就可以募集較多份額;二是投資者認購的踴躍程度,因為作為第一只開放式基金,華安也希望有更高的認購倍數,從而獲得良好的市場形象。
華安創新的規模將以多大合適呢?銀河證券的資深基金研究人員胡立峰認為,目前由于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差異,各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規模將不盡相同。他提出,如果以管理的封閉式基金規模來衡量,那么,華安創新的規模至少可達到65-85億元,因為華安旗下的四只基金(其中兩只未上市)總規模最高曾達到85億元,分紅之后目前仍有65億元左右。
另一個引人注意的是,在認購比例上,個人投資者明顯地受到了重視,占有募集總量的60%,機構投資者只有40%。平安證券的劉傳葵博士指出,開放式基金本來就該面向大眾,因為中小投資者更需要理財服務,而機構投資者則有理財能力。當然,從基金管理人的角度來看,個人投資者持有量越多,基金贖回壓力相對越小,因為任何一個機構投資者贖回時份額都會較多。并且,機構投資者大多在年底會回籠資金,這種“年末效應”,是基金管理人所極不情愿看到的。
韓方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再強調,對開放式基金可能的風險與收益一定要說清楚,投資者不要把開放式基金當成股票炒作。其實,站在投資者的角度,開放式基金只是增加了一個投資渠道。如果炒作起來,不僅會增加基金公司的風險,投資者也將蒙受損失。
令包括華安創新在內的所有準開放基金頭疼的一個問題是“指數期貨”的空缺。由于無法利用指數期貨來回避系統性風險,類似于今年7月的股市大跌將使其面臨生存考驗。在選股上,華安創新將不得不靠持有“抗跌性”的個股和把雞蛋放在許多藍子里的辦法來減少市場下跌造成的損失。同時,強調流動性管理將是基金管理人必然的選擇。
華安創新為何在9月推出?大多數都希望它能夠代表管理層的某種意圖。但是,種種跡象表明,華安創新的推出是水到渠成。從面向中小投資者的基金報告會到系統測試等,各方面的準備都臻于完備。因此,管理層恐怕更多考慮的是根據“成熟一家,批一家”來把握的。
華安創新作為中國開放式基金的先鋒,更重大的意義在于,開放式基金將演變成為一種群體力量。盡管南方、鵬華、大成、華夏等均已推出了開放式基金方案,但是,這些開放式基金方案仍處于紙上談兵的階段,尚未經歷實踐的考驗。它們也需要從華安創新中總結經驗教訓,從而逐步完善。因此,華安創新運作前3個月的封閉期尤其重要,這是其它開放式基金準備期的最后階段。市場的格局與投資理念將悄然轉換。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