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在最近一期對中國股市的研究報告中,對股市的發展持積極態度,認為前一段的調整是健康的,中國股市正在向有序的方向發展,雖然調整有著暫時的痛苦,但叢長遠看是有益和積極的,以下是該篇報告的摘要。
中國股市最近下跌的影響主要是有益的
中國持續兩年的牛市似乎已到頭了。自6月以來上海A股指數下挫11.5%,或者說,自6月中的頂點下跌15.7% 。相對規模較小的以外匯掛牌成交的B股指數則下跌了26.9%,或從5月下旬的頂點下跌40.2%。股價下跌導致中國國內股市總值總共縮水220億美元。
減低泡沫成份并不是件壞事
股價下挫理所當然會引起人們擔心,對中國成長中股市失去信心,并且經由財富效應對中國的實體經濟造成損害。雖然如此,我們還是相信,最近的股價下挫大體上是有益的。如果這種必要的向下調整被沒有進行的話,泡沫會一直擴大,最后會摔得更慘。因此,我們非但沒有感到恐慌,反而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我們認為中國股市的價值被夸大了相當長的時間。供求之間的不平衡造成股價攀升到無法支撐的高水平。寬松的貨幣環境(1997年至1999年間累積利率向下調節了400bp)進一步促使儲蓄流入股市。結果市盈率飆升60倍,在市場6月末處于巔峰時,意味著上市公司可以期望的年收益率高達16%-21%,盡管中國的經濟持續增長,這種期望值顯然是不現實的。
最近股票被廉價拋售的誘因包括,第一,對市場違規行為的整頓;第二,對傳聞的銀行貸款投資炒股的調查;第三,普通股擴大發行和政府宣布有意出售國有股導致人們擔心出現股票大量過剩。
政府拒絕救市
過去,政府經常試圖干預國內年輕而尚未成熟的股市,尤其在熊市期間,希望通過宣布新的對策以及在官方媒體上發表積極的社論來推升股價。亞洲的政府一般都喜歡積極介入支持下墜的股市,這一處理方法是亞洲的一種通病。
但這一次中國有關部門采取克制態度,沒有采取任何救市措施。高層監管人士,例如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已明確表態,官方無意影響股價水平,但會確保其透明度,以保護中小投資人,保持新興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盡管市場中有些人可能會對政府不采取救市行動感到失望,但我們相信,政府目前為止對股市拋售作出的反應是明智的,標志著從過去的干預政策走向令人振奮的方向。
政府繼續整頓資本市場
更加令人鼓舞的是,盡管有人批評官方的整頓造成了股市下跌,政府好象并不在意,繼續推行措施,整飭中國的股票市場。
市場最近下挫期間,中國證監會公布了一家有名的A股上市公司廣夏產業公司的調查報告,揭露了公司編造收益表欺騙投資人的情況。
盡管針對內幕交易、價格操縱、以及證券詐騙行為采取強制性措施可能會牽涉到一些國內有名氣的大機構和上市公司,造成市場動蕩,從短期來看會減少市場的流動性,但這些措施,從長期看有助于恢復國內監管機構的信譽、增加市場透明度,提高市場效率。
同樣,最近對所謂銀行資金流入股市的整頓暴露了另一大潛在的金融業弱點,據中國人民銀行報告稱,銀行貸款支持股市投資的金額估計高達500億美元。在牛市期間,非法的銀行貸款流向股市可能助長股價泡沫增大,一旦市場下跌,可能造成銀行、進而是儲戶的巨大損失。在我們看來,處理中國銀行部門眾所皆知的弱點,給與證監部門充分理由,迅速采取措施,取締其流向證券投資活動的風險貸款。
股票市場的整頓應當促使投資者更加小心地選擇股票,按照公司贏利和財政實力來甄別。贏利狀況和管理水平較好的公司應當不受這一調整的影響。隨著透明度和監管的不斷提高,我們相信市場秩序可能會得到加強,為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的發展鋪平道路。
對股市的健康投資意愿將持續
直到去年為止,中國一直以配額制度決定哪一家公司在何時上市,用人為方法控制新股上市。現在中國已廢除配額制度,轉而采納如其他成熟市場以市場為主導的做法,進行股票上市工作。
新近放寬的相關規定造成了國內股票上市小小的波動。很多國內公司宣布了他們的上市計劃。兩個規模頗大的A股集資項目引起市場的關注,分別為2000年底寶鋼10億美元的A股上市,以及中國石化最近14億美元的A股發行。一些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已經暗示有興趣向國內投資者發行存托憑證。
中國國內投資者長期以來對股票供應有限導致新股上市較少已經習慣,現在突然而對似乎源源不斷的新股上市。這種新公司上市數量和集資規模上的巨大飛躍,至少在短期內會導致股價的壓力有所減少,但今后則會給國內股票市場帶來較好的供求平衡。
但是國內的投資者似乎并沒有失去了他們對股票投資的興趣。國內有巨額的私人儲蓄,家庭總資產組合中的股票持有率較低。很可能會出現資金從低息的銀行儲蓄流向較高回報的證券市場的情況。同時國內羽翼未豐的基金管理業正在加速發展,加上共同基金、保險公司和退休養老基金的進一步參與,這些因素將會有足夠的需求,可消化陸續的新股上市,條件是持續的市場改革會增加股市透明度和更有效地保護投資者權益。
財富負面效應可能較小
最近國內股市的下跌對國內需求有多大影響是一個關鍵問題。尤其是,中國的家庭會因為股票市場下跌而減少消費支出嗎?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資本總值的下降(6月以來約為630億美元)會把居民的錢財損失加以夸大,因為不上市交易的國家和法人股占市場資本總值的65%。對公眾持股量進行調整后,股票在居民家庭財產中所占比重仍然相對較小。假設居民擁有A股和B股市場公眾持股量的100%,那么其帳面財產損失才會是220億美元,即國內生產總值的2%。
在此情況下,這一下調才可能對消費增長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預期未來投資回報持續偏低的環境下。從歷史上看,股票市場的崩潰一般會抑制居民消費。
但就中國的情況而言,我們認為這種財富效應的幅度相對較小。首先,中國帳面上財富的總損失為國內生產總值的2%,相對美國納斯達克2000年3月以來的下跌損失國內生產總值15%,臺灣從2000年5月達到市場峰后產生的財富損失達國內生產總值的73%,與此相比,這是相當小的損失。我們預測中國消費者的反應不會如其他市場那樣的程度。
在極端的情況下,假定股市為了達到市贏率為20倍的合理水平而進一步下滑,那么上海A股指數的“目標”水平將是955,相對于8月13日收市的2044,即從目前水平下跌53%。這將使家庭股東的財產下降800億美元,或為國內生產總值的6.7%。即使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可能發生的負面的財富效應仍然比美國現在的情況要小。
第二,中國家庭流動資產的大部分是在銀行儲蓄中,不是在股票市場上。我們估計股票投資只占全部居民家庭財產的4%,相對臺灣的23%,美國的超過40%(不包括經由壽險和養老金計劃進行的間接持股)。 例如,按基金流動算,1999年只有8%凈投資是分配在股票,而67%是銀行儲蓄。
第三,與美國1990年代的牛市造成居民家庭儲蓄減少的情況不同,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在過去兩年股票牛市時私人儲蓄有下降的情況。儲蓄的穩定增長應當為家庭消費受到的影響起到緩沖的作用。
第四,即使中國到2000年底時約為6000萬的股民陣營是一個很大的數目,也只代表了中國總人口的4.7%。因此,中國的一般消費者,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消費者,更會按照勞務收入的變動,而不是依股票市場的波動來調整支出。
股票市場不是企業籌資的主要來源
最近股票市場下調對企業投資產生的影響不大,因為股票市場并不是中國主要的融資渠道。中國的多數私營企業依靠銀行貸款、儲備資金和外資來進行直接投資。2000年底的數據顯示,企業投資的58%是通過這三種方式進行的。另一方面,證券市場只占企業投資不到1%,所以作用較小。(長)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