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袁啟華 于海濤
前階段大盤陰雨連綿,愁云慘淡,跌幅將近16%,近3000億的流通市值付之東流。眾專家學者及市場人士紛紛探究其原因,普遍認為,除過量增發、國有股減持、股市泡沫過大之外,清查銀行違規資金入市被列為重要原因之一。更有文章認為市場上充斥著高達5000億的違規資金,并由此推算出這些資金的流出,將使大盤下跌到什么位置,直搞得人人自危,憑
空增加了心理壓力。規模到底有多大
有銀行違規資金入市,應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沈陽四金融機構5.1億元貼現資金被查處證實了這一點。但整個證券市場上到底有多大規模的銀行違規資金還只是推測,因為并沒有任何一家權威部門出來公布這一數據,既然是推測,就會有不確實之處,如這一段時間媒體報道中,就有遠不足千億、5000億、6000億、7000億等多個版本,拿不同的版本進行推算,對市場的影響差別很大。
既然市場中存在著龐大的違規資金,那么一、二級市場中應該都存在,而且由于一級市場的無風險現狀,注定了滯留在一級市場的違規資金更多一些,因為這類資金會將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近期的現狀是,一級市場的申購資金迭創新高。安陽鋼鐵中簽率高達5%,其與獅頭股份、冰山橡塑、洪城股份累計凍結資金4021.8億元加上貴州茅臺和瀏陽花炮,足以表明一級市場上的最新資金現狀為6688.8億元。假設市場上真有5000億違規資金,按五五開計算,一級市場也應該有2500億,相對于6688億的申購資金,占了近40%的份額。如果將二級市場暴跌的一個重要原因歸結為違規資金的大肆出逃,推理可得,一級市場的資金也早已聞風而逃才對,一級市場資金的撤出比二級市場更方便更快捷,而目前在一級市場上,非但沒有出逃跡象,還有新資金進場的跡象,這些資金為什么并不急于回撤呢?是不是說明市場上壓根就沒有那么大的違規資金量?
有業內人士認為,經過1997年的那一次清查違規資金后,后來資金再進入股市,采用變通辦法的多了。比如先將自有資金投入股市,再從銀行貸款用于生產性經營,還有通過流動資金貸款、證券公司或上市公司擔保貸款、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未指定用途消費貸款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將信貸資金投向股市。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也就是說,現在股市上的好多資金很難界定是不是違規資金,這種打“擦邊球”的作法無疑增加了清查的難度。
清查違規資金,無論從降低市場風險,還是維護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上看都是必要而且必須的,但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一消息的作用對于市場而言,很可能是從心理上被放大了,對此,廣大投資者應有一個客觀的分析與認識。卷土重來需警惕
一、二級市場的所謂“違規資金”表現相悖,讓人總有一些疑惑。從某種意義而言,違規資金是中國股市必然的最大獲利者,因為在信息的靈通方面,某些上市公司可謂“先知先覺”。首先他們會選擇最佳入場時機,違規資金不會在股市的高位沖進來托盤。能令“先知先覺”者去冒違規的風險在中國股市上淘金,必然是他們掌握著一定的信息,低位介入。其次是離場時機,如果大家都認為股市的大跌是由于違規資金的離場造成的,而實際上很可能是極具諷刺意味的另一種情況:違規資金是本次“最成功”的“逃頂者”。當大多數投資者還在網上查找下跌原因的時候,違規資金很可能正在醞釀新一輪的“高拋低吸”,利用自己給人們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和利空,奮力打壓股市。最后,也是怪圈形成的最“神妙”的一筆,股市又一次回到了低位,漏網的違規資金又一次獲得了低位介入的好時機。上周大盤探底成功后的反彈,誰能說介入此輪反彈的資金中沒有違規資金呢?
中國證券市場歷來深受“政策”影響,前期面對大盤的慘跌,管理層并未“政策托市”,于是有消息人士透露,國務院對金融市場的短期目標十分明確:一是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回到較合理水平,減少股市泡沫;二是把銀行信貸資金擠出去,使這部分資金投資到實業資產,降低金融風險。而如果信貸資金真的如上所分析,那么這兩個目標實現的機率又有幾何呢?界定“違規”不容易
有業內人士指出,信貸資金再次大量入市,其危害必將更大。首先依舊在制造經濟泡沫,因為它實際上仍未進入實質性的生產領域,還是滯留于股市里“空轉”,功能僅于哄抬股價、人為造市,擴大了交易市值,進而統計上增加了GDP總值,其實并未創造新價值;第二,因為打“擦邊球”,使很多資金如同被施了隱身術,不再被人注意。因而進一步威脅人民幣的穩定。信貸資金“入市”,造成實質經濟資金供給的減少,形成資金缺口,導致央行最后被迫增加貨幣信貸供給,積以時日,形成通脹壓力;第三,減少企業生產能力,助長企業的短期投機意識,消磨企業更新產品、調整結構、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意志;第四,致使股市更加脆弱。信貸資金有別于長期投資于股市的資金,特具強烈的牟利性、投機性及流動性,往往在股市中興風作浪,行為詭秘,進出頻繁,因此不構成股市的堅實基礎,對股市貌似支持,實則傷害;第五,損害廣大中小戶股民的利益。信貸資金的頻繁出入股市,呼風喚雨,小股民一頭霧水,經常成為造市者砧板上的肉。如此一來,此次證券市場的大幅調整的意義就被大打折扣了。
有專家認為,防止信貸資金“入市”,涉及方方面面,但關鍵在于如何界定“違規”。對于銀行業,就要求加強央行的統一監管和商業銀行對信貸的監督和管理;對于證券業,關鍵在于正確定位股票市場的功能,牢牢鎖定于“推動股份制經濟的發展,加快資本的流動與結構的調整,優化資源的配置”上,并進一步規范證券交易,摒棄追求虛假繁榮,盡力減少投機和一味追求商業利益的不良傾向。一旦銀行業與證券業攜手嚴查違規資金,那么,違規“入市”的問題,也就理應不難解決了。
短信發送,浪漫搞笑言語傳情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