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犧牲搖滾樂本身的前提下,搖滾樂及其雜志可以也必須成為一個產業,惟其如此,才能在現實中站穩腳跟
□ 本報見習記者 楊時旸
搖滾樂在中國生根發芽,逐漸也開出了些瑣碎的小花,我不得不說,在中國目前的情
況之下,搖滾樂雜志就屬于那些小花之中的一朵奇葩。
憑借著中國搖滾樂所出產的唱片以及培養出的樂迷,雜志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生存上的艱難:第一,市場瓶頸,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搖滾樂并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市場,沒有足夠支撐雜志正常運作和生存的樂迷及讀者群,雜志自然就很難正常發展;第二,制度門檻,在當時的情形下,讓一份國家刊物去關注搖滾樂畢竟不現實。
隨著搖滾樂的發展,關注于此的人們逐漸多了起來,有些嗅覺敏銳的媒體開設了有關搖滾樂內容的版面,開始從媒體的角度審視和注意這種音樂形式。也就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搖滾樂的媒體陣地,隨后逐漸出現了以純粹介紹搖滾樂及其周邊文化的專門類型的刊物,比如號稱“中國搖滾第一刊”的《通俗歌曲》等,隨后由于各種風格潮流的搖滾樂被接連不斷的介紹到國內,從而才出現了更為細化的,按照搖滾樂不同風格而出版的各類雜志,比如《重型音樂》、《歌特時代》等。
從運作模式上看,目前國內所出版的各類搖滾樂雜志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因為完善的市場機制并未成型,所以在具體運作時就會不可避免地遇到許多實際問題。對此,有的雜志則采取小成本運作的方式,有的則借助于出版集團的資金支撐。
總體來說由于搖滾樂及其周邊文化作為一個整體,在中國都沒有完全打開市場,所以在基本靠廣告收入維持生存的期刊業,搖滾樂雜志不得不劍走偏鋒,以數量求生存,靠發行量吃飯。
這當然也有它的好處,那就是要想擁有穩定的讀者群,就必須努力保證刊物的質量。從這個角度講,商業上的不利因素反而成了激勵和保證藝術性的動力和基礎。
搖滾樂雜志之所以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非主流”雜志,是因為相對于普通的娛樂刊物來說,其受眾面相對較窄。搖滾樂本身就具有某種反主流的文化情結,追求自由與獨立的精神,性格上的不從眾致使其受眾面不可能寬。
搖滾樂剛剛落戶中國時,各界對這種音樂的出現大多抱有抵制、懷疑,至少是觀望的態度,這就使搖滾樂從一開始便在大多數人心中留下了“怪異”音樂的錯位定向。中國搖滾樂在起跑線上就有了偏離正軌的跡象。隨著其行進速度的加快,其錯位有增無減。
從現實角度來看,要想真正在中國把搖滾樂及其精神“發揚光大”,要做的絕不是喊虛妄的口號,而是實際操作。這種操作絕不能以犧牲搖滾樂本身為代價,否則就會使搖滾樂落入另一個荒謬的洞穴而走向反面。搖滾樂可以也必須成為一個產業,才能在中國真正站穩腳跟,也只有在具備了這種基礎以后,才有資格去談論搖滾樂的推廣和搖滾精神的普及。
僅僅憑借一些朝令夕改的理論和盜版統治下的唱片市場,是不可能改變中國搖滾樂的疲態的。
雖然“運作”這個詞語包含了過多的商業內涵,但我們應該承認,中國搖滾樂目前所需要的就是完善的商業運作,而非憑空構建的烏托邦花園。
鏈接
《我愛搖滾樂》,一本鋒利的搖滾樂雜志。以搖滾的視角關注社會生活百態,已超越了普通意義上的搖滾樂內容。以堅定的責任感背負起搖滾精神。
《通俗歌曲》,號稱中國搖滾第一刊。是比較早的關注和介入中國搖滾樂的雜志之一。現在已經進入比較主流的運作模式。
《重型音樂》,一本以介紹中外重金屬音樂為主的純音樂刊物。裝禎精美,內容厚實,是單一風格搖滾樂雜志中發展較好的一本。
《歌特時代》,一本以介紹歌特音樂和文化為主的音樂雜志。因獨特的個性而備受樂迷關注,以自己的文字默默推廣著這種號稱“世上最唯美的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