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國樞
趙本山與姜文相比,誰具有大智慧?
提出這問題,緣于一故事。說是的某年月日,姜文見到趙本山,問道,老哥,你看沒看過我拍的《鬼子來了》?我最想聽聽你的意見。
《鬼子來了》,是姜文的心血之作,因種種原因,未能通過片審。趙本山是看過這片子的。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片子我看了,但看完之后,心里就不舒服。他(姜文)太較勁。你的作品是個非常好的東西,但非得讓中國人看了不舒服,日本人看了也不舒服,誰都不舒服,這是干嘛呢?你自己在那兒跺腳,真他媽好!有用嗎?到時候人家給你鎖到柜子里去,這時就輪到你自己不舒服了。
正因此,趙本山直言不諱告訴姜文,你那片子,好是好,但投資多少錢都是沒用的,你收不回來的。你總得讓一方舒服吧。要說日本人不舒服,中國人舒服了也行。或者官方不舒服,老百姓舒服了也行。大家都不舒服,你拍給誰看呢?
趙本山一席話,不知姜文聽了有何感想。筆者在《新京報》一篇專訪中讀到這段故事,大呼痛快過癮!趙本山的藝術才氣,或許比姜文稍遜一籌,但其見識智慧,則在姜文之上。
由此說到本文主題,大智慧。
何謂大智慧?大智慧者,非小聰明也。一個人有點小聰明不難,甚至可以說,任何人都會在這個領域那個行當有其所長,表現出一點小聰明。但真具大智慧者,十人之中,鮮見一人二人。
從主動適應社會、在客觀環境中生存發展的角度看,趙本山表現出了他的大智慧,而姜文就有所欠缺了。
怎樣才能具有大智慧呢?大智慧之要訣,全在一個“大”字,而其所忌諱,又在一個“小”字。換言之,一個人要想具有大智慧,凡事就須從大處著眼,長遠著想,切莫被眼前一些小得小失、小謀小算、小恩小惠之類所迷惑、所羈絆。
再舉一個更宏觀的例子吧。1972年,中日舉行恢復邦交談判,什么都差不多了,就一個釣魚島歸屬問題,爭執不下。怎么辦?我方一些人認為,釣魚島乃中國領土,事關國家主權,絕對不能讓步!當此時也,主持談判的鄧小平說,我看釣魚島可以作為一個歷史問題,留待后人去解決嘛。我相信我們的后代比我們更聰明,會找到辦法的。
雙方皆曰可行。于是,順利簽約。
這就是大智慧。如果拘泥于領土呀、主權呀之類的概念,墨守著原則問題絕不讓步的信條,原則是堅持了,主權也維護了,但是,談判簽約這個大局,肯定就給耽誤了。
一個人缺乏大智慧,進而言之,其事業難有大建樹,退而言之,人生路上,很可能要跌大跟頭。
近些年來,筆者先后在中央黨校讀過幾期“省部班”,班上那些省部級干部,可以說人人能干,個個聰明。然而,這么些年過去,令人吃驚的是,好幾位平時相當聰明的“同學”,皆已鋃鐺入獄,有的甚至罪至無期徒刑!啥原因呢?稍加分析,犯事者皆從貪小利開始,今天收某大款五千美金,明天得某公司若干紅包,由小漸大,由少聚多,最終皆成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之大案要案矣!
聞聽消息,不禁感慨系之,何苦呢,老同學,要說吃的穿的用的,住的行的玩的,你們有哪一樣是不能滿足的?那些個美元人民幣,多幾個少幾個,又能改變多少你的生活質量呢?好嘛,就這么一點蠅頭小利,把你一輩子給毀了,把你們全家給毀了!昨日人上人,風光無限;今朝階下囚,蓬首垢面。世事變異之迅疾,人生反差之強烈,怎不令人扼腕而嘆!
先賢有云:呂端大事不糊涂;民間有語:將軍趕路,不抓小兔,說的都是大智慧。
大智慧,不容易,值得我們一輩子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