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領 牌友是第三個生活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4日 15:21 《外灘畫報》 | |||||||||
外灘記者 賀莉丹 蔡明東/報道 對許多“麻將迷”和“牌友”來說,牌和麻將從來不曾像今天這般接近自己的生活:與親朋好友、同事聚會,酒足飯飽后的娛樂活動少不了打打牌、搓搓麻將;居住的小區里,洗牌洗麻將的聲音隨時可聞;而走上街頭,映入眼簾的除了各大茶莊的棋牌室外,也頻頻可見專售自動麻將機、門面小小的公司。
隔三岔五,呼朋喚友,來幾圈麻將或“斗地主”,眼下已經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生活方式,碰到有人責問,他們也許會笑笑:“大賭亂性,小賭怡情嘛。” 盡管口頭上這么說,但“小賭”究竟算是賭博,還是群眾間的娛樂活動?誰的心里都沒底。但日前,公安部副部長白景富的表態讓他們寬了心。公安部首次表態說,對群眾帶有少量彩頭的打麻將、玩撲克等娛樂活動,不以賭博行為查處。而若再細細揣摩,不同階層的人群對自己的“小賭”行為,也各有不同的認定。 上海白領:牌友是第三個生活圈 30歲的何琪(化名)熟練地甩出兩張“紅桃10”,微笑地等待同伴出牌的同時又扭頭看了看體育頻道正在直播的網球賽。 1月28日,周五,下午3時,上海還有些陰冷,愚園路和烏魯木齊北路路口的豐舍園茶樓早已人聲鼎沸。侍者忙上忙下送飲料,手氣好的牌客興奮得滿面通紅。 何琪在前一天已經通過MSN和短信聯系好了其他朋友,她們玩的是上海目前最流行的“斗地主”,賭資尺寸是“3、6、9”,即“地主”每輸掉一盤給其余三名牌友每人賠償3元、6元、9元。何琪玩了兩年多的“斗地主”,最多一次不過輸掉100多元。“打牌是一種斗智斗勇的游戲,而且通過打牌能看出一個朋友的性格。”何琪認為,打牌是放松自我的一種休閑活動,就跟唱歌、跳舞一樣。 上海人何琪2002年在新加坡會計學院學完ACCA(英國特許會計師)課程后回國,進入一家外資公司做會計工作。在休假的時候,何琪接觸了“斗地主”,不久后,何琪在不太忙的時候都會把朋友約出來“斗地主”。 對何琪來說,打牌讓她有了“小集體”的感覺,通過打牌,她建立了除同學圈、同事圈外的第三個生活圈。經常和何琪一起打牌的多是以前認識的朋友,大都是在外資或內資企業工作、衣食無憂的白領。何琪喜歡體育運動,打完牌后他們有時會安排其他集體活動,有時也會約牌友們去打打羽毛球,或一行人同去自助游。 何琪月薪4000元左右,她解釋,打牌帶點賭資是讓打牌刺激一點,不是為了贏錢或是消磨時間,她的牌癮并不大。 當和記者聊天時,何琪的朋友、旁邊一桌的張青虹目不轉睛地盯著牌桌。何琪開玩笑說張青虹最近牌癮很大,幾乎每天都打“斗地主”。30歲的張青虹在一家廣告公司任職。 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何琪們就玩完了一盤牌,張青虹對面的王玉峰出了一張黑桃,張青虹用中指關節在桌子上輕輕一敲。她解釋說,這個手勢在“斗地主”中表示要不起對方這張牌。她今天牌運一般,打了兩個多小時,輸了20元。 30歲的王玉峰是一個做中介的自由職業者。前一天,王玉峰已在國際飯店的棋牌室打了一天牌,這天接到朋友徐逸軍的電話后又馬上從長寧區北新涇的家中出發,坐了40分鐘的公交車趕到豐舍園。去年開始,“斗地主”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他沒有時間去看以前最喜歡的DVD;除工作外,所有的空閑時間都奉獻給了牌桌,每天玩上五六個小時是正常不過的。 現在,一到下午4時,王玉峰就有點按捺不住,他會按照手機里的電話簿一個個地打電話問:“今天有活動嗎?” 王玉峰的賭資規格大一些,他打的是“10、20、30”和“20、40、60”,有時一個月2000元的收入幾乎都貼到了牌桌上,最多一次輸了3000元。錢不夠時,他就向父母要。 “平時在家父母管著,到了單位領導管著,只有在牌桌上才能釋放真正的自我。”王玉峰解釋說,打牌能讓他緩解壓力。 張傳德:牌桌變成了安利產品的展臺 楊浦區是上海的老工人區,與高樓林立的其他地區不同,這里至今還有著大片的舊式石庫門里弄和老式公房。1月26日晚,天空飄著細雨,楊浦區平涼路上臨街的一個家電維修鋪子里,十幾個人坐在里面開會,小小的店堂擠得滿滿當當,不時還有人推門進來。 這里正在進行“安利”產品直銷員的培訓學習,擁擠的人群中張傳德的光頭很是醒目,他坐在主講人旁,蹺著二郎腿,臉上始終掛著一絲微笑。 張傳德年過五旬,平時的生活就是圍繞養鳥、打麻將、喝老酒進行,他對麻將的愛好,在平涼路一帶的麻友圈中頗有名氣。 張傳德搓麻將的歷史很長。20世紀70年代末,社會上對麻將牌九之類還非常敏感的時候,他就和幾個朋友在家里偷偷打起了麻將。“當時偷偷摸摸感覺像做賊一樣,在家里打也不敢把錢放在桌子上,生怕什么時候公安就沖進來了。”他說。 張傳德接觸麻將并不是自發。當時他在國有單位工作,領導有此嗜好,但經常湊不齊人,于是就叫來了張傳德。一次兩次下來,張傳德悟出了其中樂趣,從此樂此不疲。 隨著上海環境對這類小賭限制的放寬,張傳德不少朋友開起了自家的家庭棋牌室,以優惠的價格在朋友中招攬顧客。“那時候經常是趕場子,哪個朋友的棋牌室開張了我們就去捧場,這個過程中也認識了不少人。”張傳德笑言,麻將除了娛樂身心,還有交際中介的作用。 “我搓麻將并不是為了錢,但是如果搓麻將沒有錢也就沒有了樂趣。”張傳德的目光通過茶色眼鏡注視著記者,“不勞而獲是人的共性,人類的基因中天生就有賭博的因子。”張傳德的麻友圈子基本上都是和他一樣的上海本地工薪階層,“我們平時賭得并不大,一天下來也就幾百元。” 據張傳德介紹,楊浦區這一帶老式住宅多,天一熱,很多麻將桌就公開擺到了馬路上。 為了能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不受工作拖累,張傳德轉讓了位于北京西路上生意不錯的五金店,做起了安利產品直銷,在他看來,做安利是一種新式的“白相”方式。 盡管小賭越來越放開,最近張傳德搓麻將的次數卻在減少,一周大概只有一次。“搓麻將對我而言畢竟只是一種娛樂方式,當自己有了一種新的‘白相’方式,對麻將的依賴自然就會消減。”這種新的“白相”方式就是做安利。 晚上九時半,講課結束了,人群漸漸散去,張傳德指指剛才主講人用的那張墨綠色桌子笑著說:“這就是我們以前的麻將桌啊,現在變成了安利產品展示臺。我打麻將就是為了消磨時間和認識朋友,現在做安利也可以達到這兩個目的,麻將自然就搓得少了。” 有10年賭史的王科:賭博介于玩樂和職業之間 王科是上海一家合資企業的營銷部門主管,工作體面,平時舉止也是溫文爾雅,但一和別人聊起賭時,他馬上變得神采飛揚。今年24歲的王科已有近10年多的賭史,可以說是個老“江湖”。麻將、撲克無不精通,只要到了雙休日及節假日,他就會和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玩上幾副撲克,搓上幾圈麻將。 回憶起第一次打牌的情景,王科馬上眉飛色舞。“那種圍繞著自己的新奇、刺激、緊張,好玩的感覺給了我極大的滿足感。”對王科來說,打牌除了單純的玩樂外,幾乎已經變成了他的“第二職業”。 王科把和上司打牌視作為一種情感交流,透露出些許心得:“不能放水也不能贏得太多,要給足面子。”而和朋友們玩牌,大家還都會使用上各自的專業技能出些“老千”,比如英語好的會用上幾句英語,干物流的會用上幾句專業術語,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要不太過分就行。 前年元旦節的那次經歷至今令王科意猶未盡。剛領了年終分紅的他,和一幫好友相聚避風塘,經歷了一場近24小時的搏殺。前半段開局不順,幾乎將所有獎金送入了朋友腰包,而后半段連本帶利還贏回不少。“感覺自己似乎在短短的24小時內充分體會到了人生的百種滋味。”王科回憶說。 賭友稱他們的理論知識為賭經。王科與朋友們的賭經就是無所謂玩多少,一是為了尋求刺激,二是把它作為當天活動花費的報銷,不會將它完全視為一種職業,也不會把它視為收入的主要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