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鄭板橋,人們眼前會隱約浮現(xiàn)一位清高、內(nèi)省、磊落坦蕩、為民請命的清代中期著名畫家和詩人形象,善畫竹、石、蘭、蕙,在“揚(yáng)州八怪”中排名靠前;如果得知他是一個城府很深、言行相悖、畢生追名逐利到言行不堪的人,我們也許會大吃一驚。
李漁,明代著名散文家、《閑情偶寄》作者,如果得知他謀生向來有妙法,將家中侍女組成昆劇團(tuán),自編自導(dǎo),往各地達(dá)官貴人家中演出,收入頗豐,解決了一家老小幾十口
人的生活問題,我們也許會吃一驚。提起袁枚,映現(xiàn)在我們腦中的是《隨園詩話》,烹飪名著《隨園食單》,至情之文《祭妹文》,至于這位馳騁乾嘉詩壇前后三十年的文學(xué)領(lǐng)袖為何如此成功,我們就所知甚少了。
太陽底下無新事,閱讀《明清文人生活考》,那些生活在明清兩代的著名知識分子如吳梅村、袁宏道等人,仿佛生活在我們眼前。
為了謀生和名利,他們虛榮矯情、自命不凡、互相詆毀、爭拍馬屁、老謀深算。突出的一例如鄭板橋,為了獻(xiàn)媚于乾隆的叔父慎郡王,把他和杜甫、韓愈、王維、杜牧與韋應(yīng)物比較,認(rèn)為他的詩歌成就已與這幾位唐代大師并列。一旦功成名就,他又痛心疾首地抨擊詩歌界的惡俗現(xiàn)象“近世詩家題目,滿紙人名。其詩可知,其詩如此,其人品又可知”,竟忘了他自己也曾是此道頂尖高手。
文人一生逃不脫“性、靈、食、色”,盡管他們向往安心著述,卻不得不為稻粱和名利所累。袁枚以普普通通的江寧七品知縣一職退隱后,跟朝廷重臣、文壇領(lǐng)袖、商界巨賈稱兄道弟,享受了一輩子,光每年收受禮金禮物折合的數(shù)額就超過當(dāng)官時(shí)年俸好幾十倍。
“早晨起來喝惠泉水沖的武夷茶,眼戴廣東巡撫送的新款外國眼鏡,身穿陜甘總督奇麗川送的蛤蜊皮袍,灑一點(diǎn)西洋貢品香水,懷揣金懷表……”所到之處各地官員競相邀請,遂寫成集生平美食經(jīng)驗(yàn)的烹飪名著《隨園食單》。
金圣嘆以評點(diǎn)《水滸》和《西廂》奠定中國通俗文學(xué)批評界宗師地位,卻因好批評時(shí)世惹禍,冤殺于與己無關(guān)的哭廟案中。大詩人龔自珍好酒狂言,情事泄漏,逃出北京,49歲在小地方暴病身亡。另一位大詩人黃仲狂放不可一世,世人皆欲殺之,35歲貧病潦倒死于旅店。李漁把“世間第一樂地,無過家庭”奉為處世的思想核心,一生獨(dú)善其身,全身而退。有人謀得高明和成功,有人謀得身敗名裂,有人看透江湖兇險(xiǎn),只求一生平安度過。
無論這些人選擇了什么樣的人生道路,無論壽終正寢還是身首異處,他們都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文章,畫下了傳頌至今的好畫。在作者的眼里,官袍華裘覆蓋著明清知識分子的野心和性情,現(xiàn)在換成了西裝和休閑服,“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的寫作用心不言自明。
《都是性靈食色——明清文人生活考》柯平著出版社:重慶出版社日期:2006年1月出版定價(jià):3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