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上海與漢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5日 15:43 中國經濟周刊 | |||||||||
★文/王安憶 1992年,我在漢堡做過一場講演會,具體的細節已經回想不起來了,但那熱烈的氣氛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時正好是歐洲錦標賽,開始我還有點擔心會不滿場,沒想到來的人那么多。一馬克一張票,整個講演廳坐得滿滿的。大家非常關心中國和中國作家,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當時我在德國出版了兩本書,《荒山之戀》和《錦繡谷之戀》,于是,在會上也朗讀
現在,中德兩國的文化交往明顯比十年前要少了。每年德國的統一日都會有一個很大的Party,我從很多年前就開始參加這樣的Party。以前總會看到很多文化界的朋友,現在文化界的找都找不到,全都是經濟界的,公司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國人對中國的興趣在轉向,他們可能覺得中國是一個很好的經濟合作伙伴。 我覺得,德國一開始對中國文學感興趣,也是想通過文學了解中國的經濟、政治、社會。但經濟上的交流有時候會倒過來抑制文化上的交流,因為文化上的交流無法很快地得到效益。經濟上的,像西門子公司,一交流就有市場,很快就會有效益產生。文化恐怕只是花錢的,沒有回報。 上海和漢堡其實有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外形上,蠻像的。而且他們都不是首都,都是在首都之外的繁華城市,很時尚,有很豐富的日常生活,而且景觀挺美,氣候也有點像;但漢堡的地理環境更好,它的建筑沒有被太新的建筑所破壞。漢堡更安靜。其實,上海以前也是很安靜的,但這些年,中國整個的心情都是很不安的,我想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不會這樣。它的不安一方面是被現代化催促的,要趕緊現代化;此外,仍有很多貧窮的地方,也在催促它。非常不安,我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它。漢堡要寧靜多了。 我覺得,漢堡好像已經有這么一種生活觀了—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幸福。而上海卻在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人生觀和幸福觀。今天說我要有獨立的房子才是幸福,明天說我要有車才是幸福,后天說我要經常出國才是幸福。大家好像在不斷地修正幸福。而漢堡說,幸福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是生活。 有些人跑到歐洲去會感覺很沉悶,其實這是誤解,生活本身就是很安靜的,生活不需要這么快速改變。就像我不用電腦,因為寫作不是手的勞動,它不可能快,思想是很慢的,真的沒有這個需要,沒有提高生產力的需要。人的價值觀不斷地動搖,是很慌悚不安的。一般來講,歐洲人生活得比我們更篤定一些,他們心里有一個長期的歷史文明所形成的價值觀,還有宗教,所以它的價值觀很穩定。而我們卻沒有辦法,因為我們的價值觀一直在動搖,我們自己常常否定自己。 我很希望明年,如果德國地平線藝術節還沒有對我們喪失信心的話,如果他們再次邀請我,我一定要去。有好多年沒有去了,我特別想看看這十多年來,德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張非冰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