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明三 山西鄉寧報道
2日22日,山西省鄉寧縣管頭鎮,當清晨的陽光打在教學大樓藍色的玻璃尖頂上時,石窯中心學校又照例迎來了孩子們的歡笑聲。
“我很喜歡新學校,在新教室里上課非常舒服。”五年級學生李曉婷帶著一臉燦爛
,回到座位上。
李今年12歲,去年這個時候,她還坐在墻體開裂的教室里。搬進這座剛剛落成的新學校以后,李曉婷驚喜地發現,每周增加了一節電腦課。“老師教我們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和打字。”李曉婷現在已經學會用五筆打字了,這讓她非常興奮。
石窯中心學校是鄉寧縣最好的小學,用校長高錦秀的話說,“硬件設施與城里學校相比,一點也不差”。學校總耗資500多萬,塑膠跑道、計算機機房、遠程教育、電腦監控等教學設備一應俱全,而且適齡兒童全部免費入學。
這一切,都得益于鄉寧縣倡導的“一礦一業一事”活動。
“編外財政”
“一礦一業一事”是鄉寧獨創的一個新事物。鄉寧縣位于山西呂梁山脈最南端,西距臨汾約100公里。全縣共有100多座煤礦,年產煤1000多萬噸,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
該活動的發起源于2002年起的這一波煤炭行情,給當地造就了100多名坐擁上億資產的煤老板。目前,他們的年收入超過了全縣23萬人的總收入。
2004年春,在山西煤老板作為一個群體迅速崛起、當地貧富差距急劇拉開的時候,鄉寧縣委縣政府聯合發文,要求縣內每一座合法煤礦企業興辦或聯辦一項帶動農民增收的非煤產業,以及一項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的社會公益事業。為推行這項活動,縣政府專門成立了“一礦一業一事”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小組辦公室主任賀國家說:“兩年下來,這100多個煤礦在公益事業上投入了6.5億(2004年2.7億,2005年3.8億)元,為老百姓解決了不少實際困難,而鄉寧縣每年的財政收入只有5億元。”
他說,這些錢全部用于解決當地急需解決而政府財政又無力解決的實際問題。全縣已建和在建的131個“一礦一業一事”活動項目,絕大部分集中在鄉村道路、學校、產業結構調整和小城鎮建設方面,其中如飲水工程、有線電視電話村村通工程、移民新村工程,都直接惠及當地百姓。
“煤老板出這個錢合情合理。”石窯村村委會主任常天保用“二次利潤調整”來解釋“一礦一業一事”活動。該村每年可以支配的收入只有40萬元,全部來自石窯和劉莊煤礦上繳的利潤。他說,“這是在煤炭行情不好時訂的合同。在產權明晰過程中,村里仍按原合同執行;現在煤價上漲,煤礦拿出部分利潤給村里辦事,也在情理之中。”
“看得見的好處是家里兩個孩子上學不用交錢了。”井上村村民李海龍說。李今年34歲,一家四口,他平時跑運輸拉煤,一年有兩三萬元的收入。他的兩個孩子就讀于擴建一新的井上中心校,從新學期起全部免費。此前,學校執行的是一費制,兩個孩子每人每年得交88元。
“我們的農村小學幾乎全部得到了改善。”賀國家說,在煤礦老板的支持下,鄉寧縣重建或擴修了上百個學校,石窯和井上學校是其中之一。
石窯中心學校的重建費用大部分來自石窯村轄區內的石窯煤礦和劉莊煤礦。“我出了100多萬元,”劉莊煤礦老板常耀軍在電話中對記者說,這筆錢他直接交給建筑隊,并監督他們全部用于學校建設。
而焦袁平和他的石窯煤礦,則出了三次錢:作為煤老板,他出資100萬;作為村支書,他捐款5000元;作為村民,他又捐了1000元。
像石窯學校一樣,管頭鎮的很多公益項目都是由政府出面、煤礦出錢來完成的。去年,鎮政府集中22家煤礦的“一業”資金共3500萬元,以股份制形式投建肉制品加工廠。目前,這項工程的主體已經竣工,正在安裝設備,投產以后將作為龍頭企業帶動當地畜牧業發展。
除了與政府合作,很多煤礦還有一批自選項目。管頭鎮的七一煤礦去年就投資3000萬建了一座大酒店。老板劉耀師對記者說,這個項目尚未完工,今年他沒有別的安排,全力以赴把酒店做好,這樣可以解決一批就業問題。
鄉寧縣永昌源集團總資產約有5億元,是全縣數得上的大企業之一。董事長張文泉目前正負責縣城供氣供熱工程,這是他公益活動的一部分。他說,企業參與公益活動有兩種途徑,一是自選項目,政府審批后交企業去辦;企業沒有項目時,就出錢贊助政府的項目。
逼富濟貧還是陽光事業?
煤老板賺錢以后做一些公益事業,回報社會,在山西各地都能見到。但多數是企業的自發行為,由政府出面倡導并組織實施,鄉寧算是首開先河。
就在賀國家緊鑼密鼓地籌備在3月份召開“一礦一業一事”活動會議、部署今年的活動安排時,他們的做法引起了外界的關注。有人認為,鄉寧這樣做是“逼富濟貧”,缺乏政策依據。
“我負責這項工作兩年了,今年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賀對外界的評論多少感到有點委屈,“推廣這個活動,我們自始至終就沒有動用強制措施,沒有哪一個礦因為不參與活動而受到行政制裁,怎么能說是逼呢?”
張文泉也是頭一次聽到“逼富濟貧”之說。“這幾年做了多少公益事業,我也說不清楚,”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縣里雖然有要求,但活動主要還是靠自愿,不存在硬性攤派。
“逼富濟貧?沒有這回事,我們都很樂意出錢給鄉親們做點事。”常耀軍說。劉莊煤礦是一個年產15萬噸的小煤窯,兩年來為“一礦一業一事”活動投入了近200萬元。現在煤礦處于停產狀態,常耀軍正為復工的事在外面奔忙。“今年準備出多少錢,我還沒顧上考慮,煤礦復工以后,我會根據生產情況很快做出決定。”
“政府引導,企業響應,老百姓受益,這樣的好事還有人提意見,我不能理解。”賀國家認為,煤老板發的是資源財,而資源開采給當地帶來水源枯竭、耕地塌陷、房屋倒塌、空氣污染等一系列災害,受害的首先是老百姓。“煤礦賺了錢,給老百姓一點回報,又何嘗不可?”
“很多人在本地掙錢,到外地投資,并且將家屬和子女搬進了大城市,”當地村民陳建明說,“我們擔心哪一天煤挖完了,他們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問題全留給我們了。”
在當地,和煤老板的巨額財富同步增長的,是收入差距的拉大和農民心理的失衡,這使鄉寧的社會對立漸趨嚴重,嫉富、仇富情緒日益突出。賀國家介紹說,2002年以來,群眾上訪事件急劇增多,有集體鬧事的,也有圍攻基層政府的;而2004年活動推廣以后,這類現象基本沒有了。“如果不是這項活動,貧富矛盾或許會對社會安寧和基層政權穩定造成傷害。”
“社會上對山西煤老板的評價,總體上比較糟糕。我們用這種方式,將他們的財富引導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既解決了老百姓的實際困難,也有助于化解社會矛盾。”管頭鎮鎮長王建民認為,政府通過公益活動給煤老板創造回報社會的機會,也是在保護他們。
作為鎮長,給煤老板做工作,說服他們掏錢是王建民的職責。他坦言,2004年剛開始推廣時,有些煤老板心里確實不暢快。“我們反復宣傳政策,讓他們意識到這是一項很陽光的事業,現在他們互相攀比著做貢獻。”王因此獲得了“鄉寧縣一礦一業一事”活動的年度貢獻獎,鄉寧縣十名貢獻突出的煤老板也同時獲得了每人一臺筆記本電腦的獎勵。宣傳、表彰和獎勵,這就是鄉寧在推動“一礦一業一事”活動中動用的行政手段,賀國家說:“除此之外,我們沒有采取過任何行政措施。”
“這些想法是好的,但并不是每一件大家都認為值得做的事情就該放手去做,而且都能做好。”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楊鳳春教授認為,鄉寧由政府主導的公益活動本身是件好事,但依據尚不夠充分,需要作出適當的政策和法律安排。
建立長效機制
管頭鎮20多個煤老板,去年在“一礦一業一事”活動中的總投資超過了1億元。他們給公益項目提供的財力支持,已經成為鄉寧縣基層財政的有力補充。
在王建民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一張效果圖,畫面中一座很具現代化氣息的體育場,是管頭鎮擬建的文體中心,已經列入了鎮政府今年要辦的16件實事之一。22日,這個項目經縣里批準立項,進入工程招標階段。王希望工程趕在3月底開工,年內落成,這樣他們就可以在這里舉辦鄉寧縣第二屆農民運動會了。而600多萬元的工程款,主要靠煤老板資助。
“這些事要是靠基層財政來解決,十幾年都不見得能辦成。”王建民對記者說。管頭鎮現有人口17000人,人均收入3600多元,每年可支配的財政收入不到300萬元。現在,他們從煤老板那里可以有保障地得到五六百萬的財力支持。“這些錢都可以納入財政預算,由鎮政府統一規劃使用。”
“企業出錢做公益事業是可以的,但納入基層政府的財政預算不合適。”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董繼斌認為,辦學校、修馬路、飲水工程,這些都是公共財政的職責范疇,交給企業去辦是有問題的,如果下任務搞攤派就更不合適了。
而鄉寧縣也的確在給各鄉鎮下任務,管頭鎮去年煤炭總產量是180萬噸,給了500多萬元的任務。據知情人士透露,縣里最初定的標準是30元/噸,但在實際操作中會根據市場行情、產品種類作調整,管頭鎮執行的標準是主焦煤20元/噸,動力煤8元/噸。煤老板將錢繳到鄉財政,鄉財政再匯集縣財政,同時上報選定的項目,所需工程款即從中撥付。任務完成以后,鄉財政從中還能得到3%的返還。
現在,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這筆資金很有可能成為基層財政的一個組成部分。顯然,管頭鎮政府是樂意看到這一設想成為事實的。在20日的全鎮三級干部大會上,黨委書記王仁虎勾勒出全鎮新農村建設藍圖。他給每個農村家庭提出“五有”目標:有一條穩定的收入渠道;有一幢寬敞的現代化住房;有一套時尚流行的家用器具;有一部便捷實用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數額的家庭積累。為實現這些目標,鎮政府寄希望于兩大載體(17個村委會和20多個煤礦老板),他們采取領導包村責任制,要求村委會每年定項目,定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而費用則著落在煤老板身上。
鄉寧縣委縣政府正在考慮制定長效機制,將“一礦一業一事”活動制度化、規范化。賀國家認為,在國家對于解決貧富分化的政策至今仍缺位的情況下,這是從鄉寧實情出發、解決貧富差距最有效的辦法。
不過,楊鳳春認為,在缺乏上級政策和法律支持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制定有關政策時一定要考慮周全,他建議鄉寧可以召集黨代會、民意代表等展開充分討論,擴大政策基礎,而不能由少數領導干部隨便定政策。
|